一种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当设置在烹饪设备上的烹饪器具内没有放置内容物,而直接先将烹饪器具内表面加热到目标温度T
A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inner surface temperature of cooking utensil without temperature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8983837A于2018年12月11日公开了一种电烹饪器的烹饪温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电烹饪器每次烹饪时,通过设置在所述电烹饪器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电烹饪器中内锅的底部温度;存储在所述电烹饪器烹饪的食物沸腾时的多个底部温度值,并根据所述多个底部温度值计算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平均值;对所述电烹饪器当前烹饪时计算得到的底部温度平均值与首次计算得到的底部温度平均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设置在所述电烹饪器底部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内锅的贴合情况;根据所述贴合情况对所述电烹饪器烹饪结束时的初始设置温度进行调节。这种带有温度传感器的电烹饪器在工作时,温度测量不够准确,从而导致后续的烹饪进行无法准确控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控制精准的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当设置在烹饪设备上的烹饪器具内没有放置内容物,而直接先将烹饪器具内表面加热到目标温度T目标时,计算所需要的加热时间X,步骤一,中控器预设加热时的初始温度区间为T1~T2,进入步骤二;步骤二,用户设定目标温度值T目标,进入步骤三;步骤三,中控器选取初始温度区间的端点值和中间值,T1、T中和T2,进入步骤四;步骤四,加热周期数K=1,每个加热周期的时间为1秒;进入步骤五;步骤五,对两个端点值和中间值分别计算理论温度值:T1理论、T中理论和T2理论,进入步骤六;步骤六,中控器比较目标温度值T目标与中间理论温度值T中理论的关系,进入步骤七;步骤七,当T中理论≥T目标时,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十六;步骤八,当T1理论+10℃≥T中理论且T中理论+10℃≥T2理论时,进入步骤十四,否则进入步骤九;步骤九,计算理论维持功,进入步骤十;步骤十,加热周期数K=K+1,进入步骤十一;步骤十一,对两个端点值和中间值分别计算修正温度值:T1修正、T中修正和T2修正,进入步骤十二;步骤十二,中控器比较中间修正温度值T中修正与两个端点修正温度值T1修正和T2修正的关系,进入步骤十三;步骤十三,当T1修正+10℃≥T中修正且T中修正+10℃≥T2修正时,进入步骤十九,否则进入步骤十八;步骤十四,输出加热周期数K;步骤十五,加热周期数K=K+1,进入步骤五;步骤十六,经过一个加热周期,进入步骤十五;步骤十七,加热周期数K=K+1,进入步骤十一;步骤十八,经过一个加热周期,进入步骤十七;步骤十九,输出加热周期数K;所述步骤十四或步骤十九,输出加热周期数K为所需要的加热时间X,单位为秒。进一步,所述T1理论、T中理论和T2理论,以及T1修正、T中修正和T2修正的计算公式为:Ti内表=(Wi当前–Qi当前散热)/Ci器具+Ti之前内表,其中,i为1理论、中理论、2理论、1修正、中修正和2修正;Wi当前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由烹饪设备提供给烹饪器具的当前功,Wi当前=Pi当前*Zi当前,Wi当前的单位为J;Pi当前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当前功率,Pi当前的单位为J/秒,通过烹饪器具的输入端或选择端确定;Zi当前为当前加热周期的烹饪时间,Zi当前默认为1秒,以每1秒为一个加热周期进行计算;Qi当前散热为在当前加热周期内的当前散热总量,Qi当前散热的单位为J,Qi当前散热=Qi当前热损耗+Qi当前器具散;Qi当前热损耗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烹饪设备提供给烹饪器具的当前功所对应的热源热损耗,Qi当前热损耗的单位为J,Qi当前热损耗=Pi热损耗*Zi当前,Pi热损耗为烹饪器具的预设常量,通常由烹饪器具的生产厂家提供;Pi热损耗的单位为J/秒;Qi当前器具散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烹饪器具的散热量,Qi当前炒散的单位为J,Qi当前器具散=Pi器具散*Zi当前,Pi器具散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烹饪器具的散热功率,Pi器具散的单位为J/秒,Pi器具散=Ni器具*Ti之前内表,Ni器具为烹饪器具的散热系数,在传感器温度为0℃~220℃时,Ni器具的取值范围为0.1~20J/(℃秒);Ti之前内表为当前加热周期之前的上一个加热周期的Ti内表;当计算是从第一个加热周期开始时,Ti之前内表为通过烹饪器具的传感器所获得的烹饪器具的初始温度Ti0,Ti之前内表和Ti0的单位分别为℃;Ci器具为烹饪器具的热容,Ci器具=Bi器具*Mi器具,Ci器具的单位为J/℃;Bi器具为烹饪器具的比热容,Bi器具的单位为J/(g℃);Bi器具为烹饪器具的预设常量,通常由烹饪器具的生产厂家提供,Mi器具为烹饪器具的质量,Mi器具单位为g;Mi器具通常由烹饪器具的生产厂家提供。进一步,所述步骤九,当烹饪器具内表面加热到目标温度T目标时,由烹饪设备提供给烹饪器具而需要维持烹饪器具内表面在目标温度T目标时的功,叫理论维持功,有W维持=T目标*Ni器具/(1-Pi热损耗/Pi当前)。本专利技术为了将烹饪器具内表面加热到目标温度T目标时,而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计算获得的加热时间X与实际将烹饪器具内表面加热到目标温度的时间非常接近甚至相同,能够极大程度的弥补目前用于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测温不够准确的缺陷。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控制精准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当设置在烹饪设备上的烹饪器具内没有放置内容物,而直接先将烹饪器具内表面加热到目标温度T目标时,计算所需要的加热时间X,步骤一,中控器预设加热时的初始温度区间为T1~T2,进入步骤二;步骤二,用户设定目标温度值T目标,进入步骤三;步骤三,中控器选取初始温度区间的端点值和中间值,T1、T中和T2,进入步骤四;步骤四,加热周期数K=1,每个加热周期的时间为1秒;进入步骤五;步骤五,对两个端点值和中间值分别计算理论温度值:T1理论、T中理论和T2理论,进入步骤六;步骤六,中控器比较目标温度值T目标与中间理论温度值T中理论的关系,进入步骤七;步骤七,当T中理论≥T目标时,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十六;步骤八,当T1理论+10℃≥T中理论且T中理论+10℃≥T2理论时,进入步骤十四,否则进入步骤九;步骤九,计算理论维持功,进入步骤十;步骤十,加热周期数K=K+1,进入步骤十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当设置在烹饪设备上的烹饪器具内没有放置内容物,而直接先将烹饪器具内表面加热到目标温度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当设置在烹饪设备上的烹饪器具内没有放置内容物,而直接先将烹饪器具内表面加热到目标温度T目标时,计算所需要的加热时间X,
步骤一,中控器预设加热时的初始温度区间为T1~T2,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用户设定目标温度值T目标,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中控器选取初始温度区间的端点值和中间值,T1、T中和T2,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加热周期数K=1,每个加热周期的时间为1秒;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对两个端点值和中间值分别计算理论温度值:T1理论、T中理论和T2理论,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中控器比较目标温度值T目标与中间理论温度值T中理论的关系,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当T中理论≥T目标时,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十六;
步骤八,当T1理论+10℃≥T中理论且T中理论+10℃≥T2理论时,进入步骤十四,否则进入步骤九;
步骤九,计算理论维持功,进入步骤十;
步骤十,加热周期数K=K+1,进入步骤十一;
步骤十一,对两个端点值和中间值分别计算修正温度值:T1修正、T中修正和T2修正,进入步骤十二;
步骤十二,中控器比较中间修正温度值T中修正与两个端点修正温度值T1修正和T2修正的关系,进入步骤十三;
步骤十三,当T1修正+10℃≥T中修正且T中修正+10℃≥T2修正时,进入步骤十九,否则进入步骤十八;
步骤十四,输出加热周期数K;
步骤十五,加热周期数K=K+1,进入步骤五;
步骤十六,经过一个加热周期,进入步骤十五;
步骤十七,加热周期数K=K+1,进入步骤十一;
步骤十八,经过一个加热周期,进入步骤十七;
步骤十九,输出加热周期数K;
所述步骤十四或步骤十九,输出加热周期数K为所需要的加热时间X,单位为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没有温度传感器工作下的烹饪器具内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是所述T1理论、T中理论和T2理论,以及T1修正、T中修正和T2修正的计算公式为:
Ti内表=(Wi当前–Qi当前散热)/Ci器具+Ti之前内表,
其中,i为1理论、中理论、2理论、1修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昭民,李凡,李婧,敬小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酷平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