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致琏专利>正文

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63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包含:一压缩机,两侧分别具有高温高压及低温低压冷媒管路,冷媒吐出侧连通第一冷媒管一端,该第一冷媒管另一端依序穿经第一热交换器、连通四路阀,穿经第二热交换器连通可逆式束缩膨胀装置,连通第一电磁阀、穿经第三热交换器及连通该压缩机流入侧;一第二冷媒管,一端连通第一冷媒管,其另一端依序连通四路阀、第二电磁阀、该压缩机流入侧的第一冷媒管;其中,四路阀用以其内部的第二冷媒管选择连接该第一冷媒管路,使得冷媒自四路阀流出的流向是由该第二冷媒管流出并依序流经可逆式束缩膨胀装置、第二热交换器、四路阀、第二冷媒管、第二电磁阀、第一冷媒管及该压缩机流入侧。达成较高效率的制冷、制热共存的功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习用热回收冷冻空调系统系具有一冷媒循环管路91,该热回 收冷冻空调系统在作动时,该循环管路91内的一冷媒,处于高压时则该冷媒系 具高温状态,为了将热能回收利用,进一步设有一流体管路92、 一泵93及一储 存槽94及一热交换器95,该泵93及该储存槽94系设于该流体管路92之流路 上,该泵93驱动该流体管路92内之一流体,进入该储存槽94,其中该流体管 路92内之该流体与该冷媒循环管路91内的该冷媒,交会于该热交换器95,使 该流体转换成高温状态,进而将该高温流体进入该储存槽94而被利用。一般而言,前述该热交换器95,该冷媒循环管路91及该流体管路92穿经 该热交换器95,两者系以传导(Conduction)方式进行热交换。前述习用热回收系统仍具有以下缺点1、 在寒冷的天气里,该系统的蒸发器内被吸热的流体因主机设定温度到达, 而形成主机停止,导致制热的该热回收热交换器95无法产生热能,制造热流体 的功能将被中断,因而热流体部份无法达到希望的温度设定值。2、 在寒冷的冬季里无法产生冷热共存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包含 一压縮机,其两侧分别具有一高温高压冷媒管路及一低温低压冷媒管路,其冷媒吐出侧系连通一第一冷媒管一端, 该第一冷媒管另一端依序穿经一第一热交换器、连通一四路阀、穿经一第二热交换器、连通一可逆式束縮膨胀装置、连通一第一电磁阀、穿经一第三热交换 器及连通该压縮机流入侧; 一第二冷媒管,其一端系连通位于该可逆式束縮膨 胀装置及该第一电磁阀间的该第一冷媒管,其另一端系依序连通该四路阀、一 第二电磁阀、该压縮机流入侧的该第一冷媒管;其中,该四路阀用以其内部的 该第二冷媒管选择连接该第一冷媒管路,使得一冷媒自该四路阀流出的流向是 由该第二冷媒管流出并依序流经该可逆式束縮膨胀装置、该第二热交换器、该 四路阀、该第二冷媒管、该第二电磁阀、该第一冷媒管及该压縮机流入侧。本技术的优点是可以达成较高效率的制冷、制热共存的功能。附图说明图l为习用热回收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二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三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四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五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以下,兹举本技术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其系本技术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较佳实施例一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其主要包含一压縮机l、高压冷媒ll、低压冷媒111、 一热水热交换器2、 一蒸发压力调整部6、 一热交换器302、 一 室内负载热交换器801、 二电动四路阀4-l、 4-2、 二电磁阀7-3、 7-31、 一可逆 式束缩膨胀装置7-l、 一热水流量控制器205、 一控制开关202、 一室内负载30、 一室内负载温控器802、 一流体驱动马达16、 一热水19、 二热交换器流体161、 361、 一冷媒压力开关3。该压縮机l运转, 一高温高压冷媒11管路系进入该热水热交换器2后,该 高温高压冷媒11把热传递给该热水19,在该热水19流通区设有该一热水流量控制器205、 一控制开关202,当该高温高压冷媒11经过该热水热交换器2后, 降温成为一中温高压冷媒11,再依序并设连接该电动四路阀4-1后,再串联并 设该室内负载热交换器801及该电动四路阀4-2,其中在该室内负载热交换器 801之后,依序串联该电磁阀7-3、该可逆式束縮膨胀装置7-1、该热交换器302、 该电动四路阀4-2、该电磁阀7-31,再连接至该压缩机l。 该电动四路阔4-1的作动有如下二个功效之其中之一1、 其接受来自该热水热交换器2之该中温高压冷媒11后,使该中温高压冷 媒11流向该该电动四路阀4-2。2、 其接受来自该热水热交换器2之该中温高压冷媒11后,使该中温高压冷 媒11先流向该室内负载热交换器801,则该室内负载30当暖房使用。该电动四路阀4-2的作动有如下四个功效之其中之一1、 其接受来自该电动四路阀4-1之该中温高压冷媒11后,使该中温高压 冷媒11依序流向该热交换器302、该可逆式束縮膨胀装置7-1、该电磁阀7-3、 该室内负载热交换器801,则该室内负载30当冷房使用。2、 在该室内负载30当暖房使用时,该电动四路阀4-2接受来自该热交换 器302之该低压冷媒111,继而使该低压冷媒111流向该电动四路阀4-1而至该 压缩机1。3、 当冷气温度到达即该室内负载30不使用,该电动四路阀4-2接受来自 该电动四路阀4-1之该中温高压冷媒11后此时该电磁阀7-3系关闭,使得该中 温高压冷媒11依序流向该可逆式束縮膨胀装置7-1、该热交换器302、该电动 四路阀4-2、该电磁阀7-31而至该压縮机1,用以制造热水。4、 当暖气温度到达即该室内负载30不使用,该电动四路阀4-2接受来自 该电动四路阀4-1之该中温高压冷媒11后此时该电磁阀7-3系关闭,使得该中 温高压冷媒11依序流向该可逆式束縮膨胀装置7-1、该热交换器302、该电动 四路阀4-2、该电磁阀7-31而至该压縮机1,用以制造热水。其中该室内负载热交换器801之流体361通路上,设有该室内负载温控器802感测温度,在该压縮机1之该高温高压冷媒11管路及该可逆式束縮膨胀装 置7-l间,并设有该蒸发压力调整部6,其中该蒸发压力调整部6系一备用而形 成一保护装置而或可不设置。该热水流量控制器205的作动模式,达成热水出水温度恒温功能的感测方 式可以有下列三种类型1、 感测冷媒压力2、 感测冷媒温度3、 感测热水温度该控制开关202系设于一热水流通管路上,该控制开关202 可以是水流开关、水压开关或热水温度开关,主要是控制该压縮机1启动或停 机使用。该冷媒压力开关3,设于冷媒高压管路上侦测冷媒压力,可控制该流体驱动 马达16运转使用,系一备用而形成一保护装置而或可不设置,当然,该冷媒压 力开关3亦可设于冷媒低压管路上侦测冷媒压力而达控制的功效。 该流体驱动马达16系提供该热交换器302热交换使用。 该二电动四路阀4-1、 4-2、该二电磁阀7-3、 7-31的动作选择,是依据操 作者的需求做动作切换指示,兹说明如下。本技术在该室内负载30当冷房使用,并且达成较高效率的制冷功能时 开启该电磁阀7-3,关闭该电动四路阀4-1、 4-2及该电磁阀7-31。 该压縮机l运转, 一高温高压冷媒11系进入该热水热交换器2后,该高温 高压冷媒11把热传递给该热水19,在该热水19流通区设有该热水流量控制器 205,当高温高压冷媒11经过该热水热交换器2后,降温成为该中温高压冷媒 11,冷媒再进入该电动四路阀4-1,再进入该电动四路阀4-2,然后冷媒进入该 热交换器302,再进入可逆式束縮膨胀装置7-1,降压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压缩机,其两侧分别具有一高温高压冷媒管路及一低温低压冷媒管路,其冷媒吐出侧系连通一第一冷媒管一端,该第一冷媒管另一端依序穿经一第一热交换器、连通一四路阀、穿经一第二热交换器、连通一可逆式束缩膨胀装置、连通一第一电磁阀、穿经一第三热交换器及连通该压缩机流入侧;一第二冷媒管,其一端系连通位于该可逆式束缩膨胀装置及该第一电磁阀间的该第一冷媒管,其另一端系依序连通该四路阀、一第二电磁阀、该压缩机流入侧的该第一冷媒管;其中,该四路阀用以其内部的该第二冷媒管选择连接该第一冷媒管路,使得一冷媒自该四路阀流出的流向是由该第二冷媒管流出并依序流经该可逆式束缩膨胀装置、该第二热交换器、该四路阀、该第二冷媒管、该第二电磁阀、该第一冷媒管及该压缩机流入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致琏李碧云
申请(专利权)人:邱致琏李碧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