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610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其复式旋转式压缩机具有多个压缩部,且每个压缩部具有独立的吸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用于分离液状制冷剂和气状制冷剂的过滤网,且具备有液状制冷剂及气状制冷剂的收容空间的外罩;形成在上述外罩的上端且用于制冷剂流入的流入管;为了使通过上述过滤网而分离的气状制冷剂流到上述各压缩部而贯通外罩的下端而设置,且其入口端形成在上述外罩的内部,输出端形成在上述外罩的外部,同时与上述各吸入管连接的多个流出管;形成在上述外罩的内部,且将上述各流出管的吸入端一概连通而固定的固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能没有偏移地设置储液罐的流出管,也能防止由此引起的噪音,可以提高可信度,还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简化制造工序的功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特别是涉及不但能没有偏移地设置储液罐的流出管,也能防止由此引起的噪音,可以提高可信度,还能降低制造成本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ACCMULATOR FORTWIN ROTARY COMPRESSOR)。
技术介绍
在一般情况下,压缩机是将机械能量转换成压缩性流体的压缩能量的机器,通常可分为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及叶片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主要适用于空调等的空气调节器,最近有一种对称形成有旋转轴而具有多个压缩部的所谓复式旋转式压缩机,它能提高容量且降低负荷重量。图1是示意了现有技术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示意了储液罐的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图3是示意了现有技术的其它储液罐结构的纵向截面图。如图1至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由以下部分构成,即,将多个制冷剂吸入管SP1、SP2和一个制冷剂排出管DP连通设置的外壳1;设置在上述外壳1的上侧而由定子2a和转子2b构成且能产生旋转力的电动机构部2;在上述外壳1的下侧以上下方向设置,且通过旋转轴3传达到上述电动机构部2产生的旋转力,压缩制冷剂的第1压缩机构部10及第2压缩机构部20。另外,在上述各压缩机构部10、20的入口侧连接设置有用于从吸入制冷剂分离出液状制冷剂的一个储液罐30,储液罐30的出口分别与后面要叙述的第1汽缸11的吸入口11a及第2汽缸21的吸入口21a连接设置。上述第1压缩机构部10由以下部件构成以环形形状形成且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第一汽缸11;覆盖上述第1汽缸11的上下两侧而一起形成第1内部空间V1且沿着半径方向支撑旋转轴3的上部轴承12及中间轴承13;可旋转地与上述旋转轴3的上侧偏心部结合,且在第1汽缸11的第1内部空间V1旋转的同时压缩制冷剂的上部旋转活塞14;在第1汽缸11沿着半径方向可移动地结合而使得加压触接到上部旋转活塞14外周面的,且将上述第1汽缸11的第1内部空间V1划分为第1吸入室和第1压缩室的第1叶片(图中未示出);可开闭地与上部轴承12的中央部分所具备的第1排出端口12a前端且可调节从第1压缩室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的第1排出阀15。上述第2压缩机构部20由以下部件构成以环形形状形成且设置在外壳1内部的第1汽缸11下侧的第2汽缸21;覆盖第2汽缸21上下两侧而一起形成第2内部空间V1且沿着半径方向及轴方向支撑旋转轴的中间轴承13及下部轴承22;可旋转地与旋转轴3的上侧偏心部结合,且在第2汽缸21的第2内部空间V2旋转的同时压缩制冷剂的第2旋转活塞23;在第2汽缸21沿着半径方向可移动地结合而使得加压触接到第2旋转活塞23外周面的,且将上述第2汽缸21的第2内部空间V2划分为第2吸入室和第2压缩室的第2叶片(图中未示出);可开闭地与下部轴承22的中央部分所具备的第2排出端口22a前端且调节从第2压缩室排出的制冷剂的排出的第2排出阀24。另一方面,上述储液罐30包括以下部件内部具有用于分离液状制冷剂和气状制冷剂的过滤网32的同时具有液状制冷剂气状制冷剂的收容空间的外罩31;设置在上述外罩31的上端而流入制冷剂的流入管33;以″L″字形状形成的同时贯通外罩31的下端而形成,且其一端置于过滤网32的下侧,另一端分别与已连接在第1汽缸11和第2汽缸21各吸入口11a21a的第1制冷剂吸入管SP1和第2制冷剂吸入管SP2相连接的第1流出管34及第2流出管35。其中,上述外罩31由连接有流入管33的上部外罩31a和有上述各流出管3435插入而结合的下部外罩31b构成,在上述下部外罩31b上分别结合有前面所述的第1流出管34和第2流出管35。附图中没有进行说明的符号32a是过滤孔。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的工作如下。即,给电动机构部2的定子2a加入电源使转子2b旋转,旋转轴3和转子2b一起旋转且将电动机构部2的旋转力传达到第1压缩机构部10和第2压缩机构部20使得各自的旋转活塞1423在各个汽缸11 21内偏心旋转,随着制冷剂气体通过连接在第1汽缸11和第2汽缸21的第1制冷剂吸入管SP1和第2制冷剂吸入管SP2,轮流被吸入到各自的吸入空间后被压缩到一定压力时通过各排出端口12a 22a轮流被排出到外壳1的内部,且上述过程反复执行。这时,第1制冷剂吸入管SP1和第2制冷剂吸入管SP2分别与插入结合在储液罐30的外罩31的第1流出管34和第2流出管35连接,流入上述外罩31而通过过滤网32的气状制冷剂通过各流出管34、35和制冷剂吸入管SP1、SP2后被吸入到汽缸11、21的吸入空间,而被过滤网32过滤出来的液状制冷剂通过过滤孔32a沉积在外罩31底部后再通过周围的热量被气化而上升后,通过各流出管34、35和制冷剂吸入管SP1、SP2被吸入到汽缸11、21的吸入空间。但是,现有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中,上述各流出管34、35插入结合到外罩31的下端后通过焊接而被固定,而在这样的焊接过程中各流出管34、35产生偏移且发生噪音,可信度低下。即,将上述各流出管34 35通过焊接固定到外罩31时,发生各流出管34、35偏移而接触或张开的现象,由此引发压缩机运行时发生异常噪音的问题,而且通过过滤网32被过滤的液状制冷剂直接流入到各流出管34、35而发生引发异常磨耗等的降低可信度的问题。为此,现有的技术如图3所示,在外罩31的内部设置单独的支撑架36,在这个支撑架36里插入各流出管34、35,从而可以没有偏移得进行固定。但是,如此的支撑架36的设置不容易,且由于压缩机在运行时发生的振动而导致支撑架36和各流出管34、35之间发生异常噪音的问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存在的缺陷,本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不但能没有偏移地设置储液罐的流出管,也能防止由此引起的噪音,可以提高可信度,还能降低制造成本,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其复式旋转式压缩机具有多个压缩部,且每个压缩部具有独立的吸入管,其包括具有用于分离液状制冷剂和气状制冷剂的过滤网,且具备有液状制冷剂及气状制冷剂的收容空间的外罩;形成在上述外罩的上端且用于制冷剂流入的流入管;为了使通过上述过滤网而分离的气状制冷剂流到上述各压缩部而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式旋转式压缩机用储液罐,其复式旋转式压缩机具有多个压缩部,且每个压缩部具有独立的吸入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用于分离液状制冷剂和气状制冷剂的过滤网,且具备有液状制冷剂及气状制冷剂的收容空间的外罩;形成在上述外罩的上端且用于制冷剂流入的流入管;为了使通过上述过滤网而分离的气状制冷剂流到上述各压缩部而贯通外罩的下端,设置其入口端形成在上述外罩的内部,输出端形成在上述外罩的外部,同时与上述各吸入管连接的多个流出管;形成在上述外罩的内部,且将上述各流出管的吸入端一概连通而固定的固定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弘锡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