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压缩机供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727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的压缩机供油结构,包括润滑油缓冲部、冷媒管,润滑油缓冲部形成在分油器和压缩机之间,暂存从分油器流向压缩机的润滑油;冷媒管贯穿润滑油缓冲部,向压缩机导流冷媒;在冷媒管上形成有吸入润滑油缓冲部的润滑油的回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压缩机供油,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的专利技术,尤其是通过润滑油缓冲部和冷媒管的回油孔回收冷媒中的润滑油的空调的压缩机供油结构
技术介绍
空调是一种吸入室内的热空气后与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把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向室内的设备。空调通过反复进行上述过程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通过进行与上述过程相反的作业加热室内空气。空调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成,形成制冷/制热回路。最近,市场上还出现了具有空气过滤和除湿等多种附加功能的空调。这种空调可以从室外吸入室内空气后,进行过滤,排出干净的空气;也可以吸入潮湿空气后,进行除湿,排出干燥的空气。众所周知,空调大体上可分为分体形空调和一体形空调。分体形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相互独立,并分别设置于室内和室外。一体形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形成一体。最近,在一个家庭中需要设置两台以上的空调或在具有多间办公室的建筑物中每间办公室都需要设置空调时,通常设置中央空调。所述中央空调在一个室外机上连接数个室内机,其效果与设置数个室内机的效果相同。如图1、2所示,传统的中央空调室外机1由压缩机10、存储罐20、以及室外热交换器30组成。室内机50由室内热交换器60以及膨胀阀70等组成。所述中央空调中,一个室外机1上连接有数台室内机50。室外机1和室内机50之间设有内部压力比较高的高压管80和内部压力比较低的低压管90。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进行制冷作业时,室外机1的室外热交换器30作为冷凝器工作,让压缩机10供应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发生冷凝。冷凝的冷媒流经膨胀阀70时,被膨胀成低温低压的气体状态,流向室内热交换器60。随着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流入室内热交换器60的冷媒,逐渐变换成低温低压的气液并存的两相冷媒。这种冷媒流过存储罐20后重新流进压缩机10,由此完成冷媒的一回制冷循环。下面,对空调的制热作用进行说明制热时,冷媒的流动方向和热交换器的作用与制冷时的情况相反。即,压缩机10压缩的冷媒按存储罐20->室外热交换器60->膨胀阀70->室外热交换器30的顺序流动。室内热交换器60让流过其内部的高温高压冷媒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起冷凝器作用。室外热交换器30让其内部的低温低压冷媒和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起蒸发器作用。如图3~6所示,传统室外机1下方形成有底盘2,底盘2上安装有多个部件。底盘2的前端,设有形成正面外观的正面面板4。正面面板4由上侧的正面上部面板4’和下侧的正面下部面板4”组成。正面下部面板4”上,设有配管支架4”a,即正面下部面板4”的下端部被切开一部分,并用配管支架4”a封闭切开的部分。配管支架4”a中设置高压管80和低压管90,让它们与室内机50连通。正面上部面板4’和正面下部面板4”之间设有中央支架6,起到导向安装作用。正面上部面板4’的上端还设有上部支架6’,上部支架6’上组装电机座48’的前端。正面面板4的左右侧端,即底盘2的前端左右侧角部,设有前方框架8。前方框架8按上下方向长长地形成,对正面面板4和侧面格栅34进行支撑。底盘2上设有压缩机10。压缩机10把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压缩机分别设置在左右侧,即右侧的压缩机为定速压缩机10’,左侧的压缩机为变速压缩机10”。压缩机10的一侧分别设有分油器12。分油器12从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中分离润滑油,被压缩机10回收。如图5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60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被蒸发成气体的冷媒,通过入口配管24,流进存储罐20的壳体22内部。入口配管24延伸到存储罐20的壳体22内部。壳体22内形成有U字形出口配管26。出口配管26连接在压缩机10上。流入的冷媒中,有一部分没有蒸发的液态冷媒比重大于气态冷媒。因此,液态冷媒不能通过出口配管26排出,只有气体冷媒通过出口配管26排出。另外,壳体22内的出口配管26的U字形管的底面,形成有通过精密加工形成的回油孔28。回油孔28具有适当的大小,以便利用帕努利原理,让润滑油流入压力较低的出口配管26内部。流入的润滑油重新被供应到压缩机10内,让压缩机更好地进行工作。压缩机10的上侧设有控制箱22。虽然没有图示,在控制箱22中,设有变压器和电容等控制部件和电路板。控制箱22具有前方开放的长方体纸箱的形状,其正面设有封闭内部空间的控制部罩22’。底盘2的侧端部和后端部设有室外热交换器30。室外热交换器30让流动在其内部的冷媒和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成双设在左右侧。即左侧设有“”状(俯视时)左侧室外热交换器30’,右侧设有“”状右侧热交换器30”。室外热交换器30的入口,设有导流冷媒流入的管体组合体32,出口设有接收器33。底盘2的左侧端和右侧端设有侧面格栅34,后端设有背面格栅36。背面格栅36的数量为一双,与室外热交换器30对应。即背面格栅36由设置在左侧室外热交换器30’后方的左侧背面格栅36’和右侧热交换器30”后方的右侧背面格栅36”组成。左侧背面格栅36’和右侧背面格栅36”之间设有固定背面格栅36的背面框架38。底座2的后端左右侧角部,分别形成有后方框架38’。室外机1的顶面外观由顶面面板40形成。顶面面板40具有与底盘2对应的矩形平板形状,在其中心的左右侧形成有一双通气孔40’。通气孔40’的顶面设有导流口42。导流口42具有向上突出的圆筒形状,导流被送风扇46排出的空气流。导流口42的顶端设有排出格栅44。导流口42的内侧设有送风扇46。送风扇46在下部的风扇电机48作用下进行旋转,起到排出空气的作用。扇电机48设置在电机座48’上。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技术中,空调的存储罐20的出口配管26按U字形弯曲形成在壳体内部。因此传向压缩机10的冷媒压力下降幅度很大,让压缩机10把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时消耗很大的能量。另外,回收的润滑油继续流入壳体22内部,液态冷媒积存在壳体22内时,壳体22内的润滑油比率会下降,导致润滑油回收率下降。不仅如此,存储罐20的容量大时,离回油孔28远的润滑油与回油孔28周围的润滑油相比,很难被回油孔28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压缩机的供油结构,在不设存储罐的状态下,只追加润滑油缓冲部,有效地回收冷媒中的润滑油,并更有效地为压缩机供油。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的压缩机供油结构,包括润滑油缓冲部、冷媒管,润滑油缓冲部形成在分油器和压缩机之间,暂存从分油器流向压缩机的润滑油;冷媒管贯穿润滑油缓冲部,向压缩机导流冷媒;在冷媒管上形成有吸入润滑油缓冲部的润滑油的回油孔。所述润滑油缓冲部上形成有供油管,供油管连通在分油器上,把分油器分离的润滑油向润滑油缓冲部导入。所述润滑油缓冲部上形成有排油管,排油管连通在压缩机上,把润滑油缓冲部中的润滑油供向压缩机。回油孔具有适当的大小,以便利用润滑油缓冲部和冷媒管之间的压力差,回收润滑油缓冲部的润滑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压缩机供油,提高压缩机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中央空调设置状态示意图。图2为传统中央空调结构以及冷媒流动状态的框图。图3为传统空调室外机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传统空调室外机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传统技术的存储罐示意图。图6为传统空调室外机的拆卸正面面板后的内部结构正面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的压缩机供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润滑油缓冲部(220)、冷媒管(230),润滑油缓冲部(220)形成在分油器(122)和压缩机(120)之间,暂存从分油器(122)流向压缩机(120)的润滑油;冷媒管(230)贯穿润滑油缓冲部(220),向压缩机(120)导流冷媒;在冷媒管(230)上形成有吸入润滑油缓冲部(220)的润滑油的回油孔(2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秉淳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