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43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包括基座、牵引组件;基座底部为夹持组件;牵引组件包括螺杆、驱动盘、测力计、牵连组件,螺杆水平设置,螺杆贯穿基座顶部,驱动盘中心设置有螺孔,驱动盘套装在螺杆一端,驱动盘螺纹连接螺杆,螺杆另一端通过测力计连接牵连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投入的人力,使牵引力数据化,使用方便。

A traction device for children fr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骨折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矫形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儿骨折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小儿骨折后,由于幼儿骨骼生长较快,而自身规范意识不足,为了防止骨骼恢复过程中造成生长畸形等情况出现,一般需要对小儿骨折处进行牵引;小儿肌肉力量较小,一般轻微用力即可完成牵引,但是牵引时间较长,造成医护人员、小儿父母精力匮乏,并且牵引力只能凭借感觉,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减少投入的人力,使牵引力数据化,使用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包括基座、牵引组件;基座底部为夹持组件;牵引组件包括螺杆、驱动盘、测力计、牵连组件,螺杆水平设置,螺杆贯穿基座顶部,驱动盘中心设置有螺孔,驱动盘套装在螺杆一端,驱动盘螺纹连接螺杆,螺杆另一端通过测力计连接牵连组件。优选的,夹持组件为G型夹,夹持组件包括夹具主体、丝杠、手轮,夹具主体低端端部设置有螺纹孔,丝杠贯穿螺纹孔,丝杠与夹具主体螺纹连接,丝杠底端固连手轮,丝杠顶端转动连接支撑座,夹具主体另一端设有砧台,砧台适配支撑座。优选的,基座顶部为转动部,转动部转动连接夹持组件顶部,螺杆贯穿转动部。优选的,基座包括支撑板、连接板,支撑板和连接板均竖直设置,螺杆贯穿支撑板中部,两个连接板分别固连支撑板水平方向两端,连接板底端固连G型夹。优选的,支撑板中部设置有孔洞,孔洞内设置旋转柱,旋转柱轴向两端转动连接孔洞内壁,螺杆贯穿旋转柱。优选的,测力计与螺杆同轴设置,测力计转动连接螺杆。优选的,驱动盘外周为摩擦结构。优选的,支撑座顶面和砧台底面均设置有防滑垫。优选的,牵连组件包括软绳、连接件。优选的,连接件至少为手环、皮肤贴中任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以减少投入的人力,可以长时间保持牵引状态。2、本技术使牵引力数据化,有助于非专业人士的使用。3、本技术使用方便,可以适用于多种床体,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中:1-螺杆、2-驱动盘、3-测力计、4-软绳、5-连接件、6-夹具主体、7-丝杠、8-手轮、9-支撑座、10-砧台、11-防滑垫、12-支撑板、13-连接板、14-旋转柱、15-转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包括基座、牵引组件;基座底部为夹持组件;牵引组件包括螺杆1、驱动盘2、测力计3、牵连组件,螺杆1水平设置,螺杆1贯穿基座顶部,驱动盘2中心设置有螺孔,驱动盘2套装在螺杆1一端,驱动盘2螺纹连接螺杆1,螺杆1另一端通过测力计3连接牵连组件,夹持组件为G型夹,夹持组件包括夹具主体6、丝杠7、手轮8,夹具主体6低端端部设置有螺纹孔,丝杠7贯穿螺纹孔,丝杠7与夹具主体6螺纹连接,丝杠7底端固连手轮8,丝杠7顶端转动连接支撑座9,夹具主体6另一端设有砧台10,砧台10适配支撑座9,基座顶部为转动部15,转动部15为竖直设置的柱形,转动部15底部贯穿夹具主体6顶部,转动部15底部设置有限位凸楞进而固定在夹具主体6上,转动部15转动连接夹持组件顶部,螺杆1贯穿转动部15,测力计3与螺杆1同轴设置,测力计3转动连接螺杆1,驱动盘2外周为摩擦结构,支撑座9顶面和砧台10底面均设置有防滑垫11,牵连组件包括软绳4、连接件5,软绳4两端分别固连连接件5和测力计3,软绳3最好为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制造,连接件5至少为手环、皮肤贴中任一。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基座包括支撑板12、连接板13,支撑板12和连接板13均竖直设置,螺杆1贯穿支撑板12中部,两个连接板13分别固连支撑板12水平方向两端,连接板13底端固连G型夹,连接板13垂直于支撑板12设置,可以保证支撑板12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支撑板12中部设置有孔洞,孔洞内设置旋转柱14,旋转柱14轴向两端转动连接孔洞内壁,螺杆1贯穿旋转柱14,旋转柱14的旋转轴为竖直方向设置,也可以是水平方向设置图中未画出。对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而言,使用时将夹持组件固定在床沿处,旋紧丝杠7,通过牵连组件连接小儿需要牵引的肢体端部,如手、足;旋拧驱动盘2,螺杆1向原理小儿方向运动,通过测力计3观测对小儿肢体的牵引力,小儿平躺时与床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防止牵引力将小儿拖走,最好使得小儿平躺的床具备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而保持小儿位置固定。对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增设了可以转动的装置,其目的在于使得螺杆1产生的牵引力与软绳4的牵引力处于一条直线上,当小儿姿势略有变动时,尽可能的保持牵引力的稳定,减少因为姿势变化对小儿带来的影响。本申请中夹持组件也可以为蝶形夹等其他常见夹子。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牵引组件;/n基座底部为夹持组件;/n牵引组件包括螺杆(1)、驱动盘(2)、测力计(3)、牵连组件,螺杆(1)水平设置,螺杆(1)贯穿基座顶部,驱动盘(2)中心设置有螺孔,驱动盘(2)套装在螺杆(1)一端,驱动盘(2)螺纹连接螺杆(1),螺杆(1)另一端通过测力计(3)连接牵连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牵引组件;
基座底部为夹持组件;
牵引组件包括螺杆(1)、驱动盘(2)、测力计(3)、牵连组件,螺杆(1)水平设置,螺杆(1)贯穿基座顶部,驱动盘(2)中心设置有螺孔,驱动盘(2)套装在螺杆(1)一端,驱动盘(2)螺纹连接螺杆(1),螺杆(1)另一端通过测力计(3)连接牵连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组件为G型夹,夹持组件包括夹具主体(6)、丝杠(7)、手轮(8),夹具主体(6)低端端部设置有螺纹孔,丝杠(7)贯穿螺纹孔,丝杠(7)与夹具主体(6)螺纹连接,丝杠(7)底端固连手轮(8),丝杠(7)顶端转动连接支撑座(9),夹具主体(6)另一端设有砧台(10),砧台(10)适配支撑座(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顶部为转动部(15),转动部(15)转动连接夹持组件顶部,螺杆(1)贯穿转动部(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儿骨折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座包括支撑板(12)、连接板(13),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姣谢德琼辛文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