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43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通过将床板分成三块,其中第二床板件用于承载臀部,当小儿因好动下滑时,第二床板件会随臀部一起下滑,并依次经过第二导向槽和第一导向槽滑到第三床板件上,当第二床板件滑行至预设位置时,触发机构便给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床板件恢复原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小儿下滑到一定距离时自动将其复位,不但能够保证牵引效果,而且取代了人工复位,降低了医护人员或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A self reduction traction bed for pediatric orthoped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
技术介绍
骨科牵引架是骨科用于骨折的复位、固定以及许多其他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不宜手术的患者,可通过牵引达到治疗目的,对于小腿骨折或其他下肢病患的患者,由于下肢移动困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利于下肢的康复,且易造成关节僵硬、肌肉痉挛,甚至皮肤坏死,临床上常通过牵引架来帮助患者下肢的康复。然而,现有的用于小儿骨科的牵引架被固定在小儿病房的病床上,由于小儿好动导致其在病床上经常会往下滑,从而影响牵引效果。目前针对小儿下滑,大一点的患儿可以自行挪动回归原位,但由于其腿部被牵引架所固定,因此挪动仍然很不方便,且患儿频繁挪动不仅会增加其疼痛,而且会增加骨折移位的风险,影响骨折愈合;而小一点的患儿则需要医护人员或看护人员帮忙挪动,一方面浪费人力,另一方面频繁挪动归位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或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能够在小儿下滑到一定距离时自动将其复位,不但能够保证牵引效果,而且取代了人工复位,降低了医护人员或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包括床体支架和设置在床体支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用于承载头部的第一床板件、用于承载臀部的第二床板件和用于承载腿部的第三床板件;所述第一床板件和第三床板件均被固定设置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床板件具有相对于第三床板件滑动的自由度;<br>所述第一床板件包括第一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方钢管,所述第一板体由第一方钢管夹紧固定并通过第一方钢管固定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三床板件包括第三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三板体两侧的第二方钢管,所述第三板体由第二方钢管夹紧固定并通过第二方钢管固定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方钢管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且所述第二方钢管上靠近第二床板件的一端设置成延伸到床体支架上的平滑的斜坡面;所述第二床板件包括第二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二板体两侧的倒扣型的槽钢管,所述槽钢管的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一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二床板件下方的床体支架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对接连通,所述导向轮被限位在第一导向槽或第二导向槽中并沿其长度方向来回滚动;所述床体支架上还设有一用于驱动第二床板件相对于第三床板件滑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器和用于给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的触发机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床体支架为钢结构支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一方钢管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方钢管与床体支架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板体与槽钢管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三板体与第二方钢管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方钢管与床体支架经螺栓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均为U型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槽钢管的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一轮轴,所述导向轮被穿设在轮轴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选用电动气缸,所述电动气缸的固定端转动连接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电动气缸的活动端转动连接到第二床板件的下表面上;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到电动气缸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触发机构选用红外传感器模块,所述红外传感器模块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床板件上靠近第三床板件的一端上的红外接收器和固定在第三床板件下方的床体支架上的红外发射器;所述红外接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红外发射器经一红外发射器固定座可拆卸地固定在床体支架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触发机构选用霍尔传感器模块,所述霍尔传感器模块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床板件上靠近第三床板件的一端上的霍尔传感器和固定在第三床板件下方的床体支架上的磁圈;所述霍尔传感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磁圈经一磁圈固定座可拆卸地固定在床体支架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通过将床板分成三块,其中第二床板件用于承载臀部,当小儿因好动下滑时,第二床板件会随臀部一起下滑,并依次经过第二导向槽和第一导向槽滑到第三床板件上,当第二床板件滑行至预设位置时,触发机构便给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由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床板件恢复原位,从而能够在小儿下滑到一定距离时自动将其复位,不但能够保证牵引效果,而且取代了人工复位,降低了医护人员或看护人员的劳动强度;2.本技术的红外发射器固定座或磁圈固定座为可拆卸机构,因此能够根据不同身高的小儿患者进行合理调整预设位置,具有更好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床板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床板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三床板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控制结构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红外传感器模块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霍尔传感器模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床体支架;2、第一床板件;3、第二床板件;4、第三床板件;5、第一板体;6、第一方钢管;7、第三板体;8、第二方钢管;9、第一导向槽;10、第二板体;11、槽钢管;12、导向轮;13、第二导向槽;14、驱动机构;15、控制器;16、轮轴;17、红外接收器;18、红外发射器;19、红外发射器固定座;20、霍尔传感器;21、磁圈;22、磁圈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包括由钢结构组装固定而成的床体支架1和设置在床体支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用于承载头部的第一床板件2、用于承载臀部的第二床板件3和用于承载腿部的第三床板件4;所述第一床板件和第三床板件均被固定设置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床板件具有相对于第三床板件滑动的自由度;所述第一床板件包括第一板体5和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方钢管6,所述第一板体由第一方钢管夹紧固定并通过第一方钢管固定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三床板件包括第三板体7和分别设置在第三板体两侧的第二方钢管8,所述第三板体由第二方钢管夹紧固定并通过第二方钢管固定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方钢管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9,且所述第二方钢管上靠近第二床板件的一端设置成延伸到床体支架上的平滑的斜坡面;所述第二床板件包括第二板体10和分别设置在第二板体两侧的倒扣型的槽钢管11,所述槽钢管的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一导向轮12,位于所述第二床板件下方的床体支架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13,所述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对接连通,所述导向轮被限位在第一导向槽或第二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支架和设置在床体支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用于承载头部的第一床板件、用于承载臀部的第二床板件和用于承载腿部的第三床板件;所述第一床板件和第三床板件均被固定设置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床板件具有相对于第三床板件滑动的自由度;/n所述第一床板件包括第一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方钢管,所述第一板体由第一方钢管夹紧固定并通过第一方钢管固定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三床板件包括第三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三板体两侧的第二方钢管,所述第三板体由第二方钢管夹紧固定并通过第二方钢管固定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方钢管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且所述第二方钢管上靠近第二床板件的一端设置成延伸到床体支架上的平滑的斜坡面;/n所述第二床板件包括第二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二板体两侧的倒扣型的槽钢管,所述槽钢管的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一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二床板件下方的床体支架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对接连通,所述导向轮被限位在第一导向槽或第二导向槽中并沿其长度方向来回滚动;/n所述床体支架上还设有一用于驱动第二床板件相对于第三床板件滑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器和用于给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的触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支架和设置在床体支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板包括用于承载头部的第一床板件、用于承载臀部的第二床板件和用于承载腿部的第三床板件;所述第一床板件和第三床板件均被固定设置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床板件具有相对于第三床板件滑动的自由度;
所述第一床板件包括第一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两侧的第一方钢管,所述第一板体由第一方钢管夹紧固定并通过第一方钢管固定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三床板件包括第三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三板体两侧的第二方钢管,所述第三板体由第二方钢管夹紧固定并通过第二方钢管固定在床体支架上,所述第二方钢管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导向槽,且所述第二方钢管上靠近第二床板件的一端设置成延伸到床体支架上的平滑的斜坡面;
所述第二床板件包括第二板体和分别设置在第二板体两侧的倒扣型的槽钢管,所述槽钢管的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一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二床板件下方的床体支架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对接连通,所述导向轮被限位在第一导向槽或第二导向槽中并沿其长度方向来回滚动;
所述床体支架上还设有一用于驱动第二床板件相对于第三床板件滑动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工作的控制器和用于给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的触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支架为钢结构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式小儿骨科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一方钢管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一方钢管与床体支架经螺栓固定;
所述第二板体与槽钢管经螺栓固定;
所述第三板体与第二方钢管经螺栓固定,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