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4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停车设备,停车前,滑动大车位于设备主体后方,锁止机构阻止滑动大车向前移动以便车辆前轮推上滑动大车,车辆前轮移动到滑动大车的预设位置之后车辆跟随滑动大车一起相对设备主体移动至目标停车位置,该方式停车轻松方便,解决了电动车、摩托车等两轮车辆自重较重停车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停车设备主体相对第三轨道移动且移动方向与前后存车方向所在直线形成夹角,可根据场地尺寸调整夹角大小以满足通道宽度要求,充分提高场地利用率,该停车设备能够与其它上层停车设备配合使用,使用上层停车设备时,将上层设备下方对应的下层停车设备左右挪开,上层停车设备就可以下降以进行取停车操作,充分提高单位面积停车效率。

A kind of park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停车设备
本技术属于停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电动车、摩托车等规格种类繁多,车辆自重较重的两轮车辆。
技术介绍
自行车因其规格较为统一,自重较轻,故针对自行车的停车设备已发展比较成熟。而电动车、摩托车等两轮车辆因其规格种类繁多,且车辆自重较重,目前市面上暂无一种能兼容各种规格、各种重量的停车设备,本技术填补了市面上没有能兼容各种型号电动车、摩托车停车设备的空白,且可以与上层各种类型的停车设备组合,提高单位面积停车数量的同时,又能让车辆规范、有序停车,且在停车设备上植入充电设备,还能解决电动车的充电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市面上没有能兼容各种型号电动车、摩托车停车设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停放各种规格、各种重量电动车、摩托车的停车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停车设备,所述停车设备包括停车设备主体、滑动大车和锁止机构;所述滑动大车设置在所述停车设备主体上;在车辆前轮移动到所述滑动大车上的预设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锁止机构阻止所述滑动大车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向前移动;当车辆前轮移动到所述滑动大车上的预设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解锁使所述滑动大车能够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沿前后方向移动。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大车包括前轮托板、限位钢条、矩形管、L型扶手,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大车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上。进一步的,所述前轮托板前端开有棱形洞口,所述棱形洞口长对角线小于车轮外径,使得停入的车辆前轮落入棱形洞口内,棱形洞口对角线做圆形倒角处理,使得棱形洞口能卡住各种厚度的车轮,棱形洞口对角线斜向布置,使得车轮的前端朝向停车方向的左前端一侧倾斜,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棱形洞口所在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L型扶手包括与滑动大车相连的L型扶手主杆、能够相对所述扶手主杆伸缩并同轴旋转的伸缩杆以及拉手扣件,伸缩杆套接在扶手主杆外部,拉手转向杆与扶手主杆呈一角度,拉手扣件与拉手转向杆枢接,以便拉手扣件进行不同维度调节以适应与车辆把手的连接,拉手扣件包括套环与拉手,使用者可通过拉手进行伸缩旋转等调节操作以调整拉手扣件的位置,车辆把手穿过套环与拉手扣件连接形成有力支撑,防止车辆朝一侧倾倒,即使不采用车辆自身的支撑脚也能够实现稳定停车。进一步的,所述前轮托板在第一轨道侧设有矩形管,矩形管与L型扶手主杆水平段枢接,矩形管顶部沿停车方向上设有条形限位孔,焊接在L型扶手主杆水平段的限位杆在该限位孔的孔洞范围内转动,通过限位孔沿前后方向的尺寸控制限位杆的旋转角度,从而对整个L型扶手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以便对车辆把手形成有力支撑,前轮托板在两根轨道侧设有轴承,轴承咬合于轨道中,使得滑动大车在第一、第二轨道之上滑动自如。进一步的,所述停车设备还包括第三轨道,所述停车设备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三轨道上,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轨道移动,所述停车设备主体的移动方向与前后方向所在直线形成夹角;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包括L型移动把手、第一轨道、第二轨道、滑块和后轮托板;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平行,所述第一轨道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后轮托板连接,所述第二轨道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后轮托板连接。进一步的,限位钢条与前轮托板枢接,限位钢条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位于棱形洞口的位置且能够穿过棱形洞口,限位钢条的另一端的竖直段设有竖向挡块,空车状态下限位钢条处于水平状态。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内部设有轴承,轴承咬合于第三轨道中,使得滑块在第三轨道上滑动自如,滑块长度大于车辆宽度,避免了有车状态下停车设备主体在水平移动过程中相邻车辆之间的碰撞,且滑块长度、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中心距均可根据车辆宽度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宽度车辆,充分提高单位面积停车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轨道外侧边靠近后轮托板前端设有水平挡块,该水平挡块与限位钢条上的竖向挡块配合,用于锁定限位钢条。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挡块采用楔形设计,前端为楔底,后端为楔顶,滑动大车在滑动过程中,限位钢条可沿水平挡块的斜面滑动,当限位钢条从楔底滑过楔顶时,滑动大车因水平挡块的逆止作用而被锁住。进一步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后端设有封堵板防止滑动大车滑出轨道。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钢条用于控制所述滑动大车是否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移动:所述限位钢条在锁定状态下禁止所述滑动大车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向前移动;所述限位钢条解除锁定状态以恢复所述滑动大车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向前移动。进一步的,后轮托板后端朝向地面倾斜以方便车辆驶入,其中心设有矩形孔洞,使得停入的车辆前轮落入矩形孔洞内,矩形孔洞短边做半圆倒角处理,使得矩形孔洞能卡住各种厚度的车轮,后轮托板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下,以避开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上滑动的滑动大车,所述后轮托板底部设有脚轮,停车设备主体一端通过滑块在第三轨道上滑动,另一端通过后轮托板底部的脚轮在地面滚动,使得停车设备主体水平移动顺畅自如。进一步的,所述停车设备还包括上层停车设备,所述上层停车设备包括垂直升降式停车设备、抽拉式停车设备或直压式停车设备。进一步的,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包括L型移动把手、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互平行,所述L型移动把手的水平段与第一轨道端部外侧边连接,使用者通过L型移动把手将停车设备主体沿第三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将下层空间腾出以便使用上层停车设备。进一步的,所述停车设备主体与地面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停车前,滑动大车位于设备主体后方,锁止机构阻止滑动大车向前移动以便车辆前轮推上滑动大车,车辆前轮移动到滑动大车的预设位置之后车辆跟随滑动大车一起相对设备主体移动至目标停车位置,该方式停车轻松方便,解决了电动车、摩托车等两轮车辆自重较重,停车不便的问题。本技术中,停车设备主体相对第三轨道移动且移动方向与前后存取车方向所在直线形成夹角,可根据场地尺寸调整夹角大小以满足通道宽度要求,充分提高场地利用率,该停车设备能够与其它上层停车设备配合使用,使用上层停车设备时,将上层设备对应的下层停车设备左右挪开,上层停车设备就可以下降以进行取、停车操作,充分提高单位面积停车效率。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为空车状态时停车设备平面图;图2为图1中的侧视图;图3为有车状态时停车设备平面图(为图纸清晰,车辆未示出);图4为图3中的侧视图;图5为图1在L型扶手处的截面图;图6为图3在L型扶手处的截面图(为图纸清晰,车辆未示出);图7为图1在L型移动把手处的截面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下层停车设备与上架垂直升降式停车设备的组合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下层停车设备与上架直压式停车设备的组合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下层停车设备与上架抽拉式停车设备的组合侧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设备包括停车设备主体、滑动大车和锁止机构;/n所述滑动大车设置在所述停车设备主体上;/n在车辆前轮移动到所述滑动大车上的预设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锁止机构阻止所述滑动大车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向前移动;/n当车辆前轮移动到所述滑动大车上的预设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解锁使所述滑动大车能够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沿前后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设备包括停车设备主体、滑动大车和锁止机构;
所述滑动大车设置在所述停车设备主体上;
在车辆前轮移动到所述滑动大车上的预设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锁止机构阻止所述滑动大车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向前移动;
当车辆前轮移动到所述滑动大车上的预设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解锁使所述滑动大车能够相对所述停车设备主体沿前后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大车包括前轮托板、限位钢条、矩形管、L型扶手,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大车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托板前端开有棱形洞口,所述棱形洞口长对角线小于车轮外径,使得停入的车辆前轮落入棱形洞口内,棱形洞口对角线做圆形倒角处理,使得棱形洞口能卡住各种厚度的车轮,棱形洞口对角线斜向布置,使得车轮的前端朝向停车方向的左前端一侧倾斜,所述预设位置为所述棱形洞口所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扶手包括与滑动大车相连的L型扶手主杆、能够相对所述扶手主杆伸缩并同轴旋转的伸缩杆以及拉手扣件,伸缩杆套接在扶手主杆外部,拉手转向杆与扶手主杆呈一角度,拉手扣件与拉手转向杆枢接,以便拉手扣件进行不同维度调节以适应与车辆把手的连接,拉手扣件包括套环与拉手,使用者可通过拉手进行伸缩旋转等调节操作以调整拉手扣件的位置,车辆把手穿过套环与拉手扣件连接形成有力支撑,防止车辆朝一侧倾倒,即使不采用车辆自身的支撑脚也能够实现稳定停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托板在第一轨道侧设有矩形管,矩形管与L型扶手主杆水平段枢接,矩形管顶部沿停车方向上设有条形限位孔,焊接在L型扶手主杆水平段的限位杆在该限位孔的孔洞范围内转动,通过限位孔沿前后方向的尺寸控制限位杆的旋转角度,从而对整个L型扶手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以便对车辆把手形成有力支撑,前轮托板在两根轨道侧设有轴承,轴承咬合于轨道中,使得滑动大车在第一、第二轨道之上滑动自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设备还包括第三轨道,所述停车设备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三轨道上,能够相对所述第三轨道移动,所述停车设备主体的移动方向与前后方向所在直线形成夹角;
所述停车设备主体包括L型移动把手、第一轨道、第二轨道、滑块和后轮托板;
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平行,所述第一轨道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后轮托板连接,所述第二轨道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后轮托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限位钢条与前轮托板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少贤杨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奥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