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循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3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用替代制冷剂的冷冻循环,构成膨胀器3的细管3a和循环管道5的连接部3b,从循环管道5一侧到细管3a一侧具有内径逐渐变小的倾斜部6。细管3a的端部伸到循环管道5一侧的连接部3b内。细管3a的伸出端相对该细管的轴线呈倾斜的开口。在细管3a伸出端的圆周壁上形成有孔。利用这种构成,制冷剂内的异物极易附着在细管3a以外的部分,并且从制冷剂内除去所述异物,同时,该被附着的异物不影响制冷剂的流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冻循环,尤其涉及使用混合了氟化碳氢系制冷剂中至少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制冷剂,即替代制冷剂,并用循环管道环状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和蒸发器的冷冻循环。应用于冷冻循环的压缩机,尤其是不需要维修的密闭型压缩机,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87年第298680号公报等所知,包括在密闭容器内充入所述混合制冷剂与润滑油并吸入制冷剂而压缩的压缩机构;将所述润滑油供给到各机械滑动部的油泵;通过驱动轴驱动上述那些的电动机。此外,使用Chloro Fluoro Carbon(以下简称CFCS)R12与指定(designated)HydroChloro Carbon(以下简称HCFCS)R12这样的制冷剂构成了冷冻循环。特定CFC(specific CFCS)与其以前的制冷剂二氧化硫和甲基氯相比,化学性稳定且无可燃性、无毒性,作为理想的制冷剂长时期以来被广泛应用。而现在被确认,特定CFC分子中含有氯原子,它破坏臭氧层,因而现正谋求开发利用不含氯原子的制冷剂。作为实用性较高的替代制冷剂,「油空压技术’94.6.」(日本工业出版发行)提出了不含氯的HFC(Hydro Fluoro Carbon)这种制冷剂。如使用了作为替代制冷剂的R134a等。但由于替代制冷剂不含氯,故不能指望现有特定CFC那种优异的润滑性。为此,特别要求作为充入密闭容器内的润滑油与替代制冷剂有相容性。被充入密闭容器的润滑油由从压缩机构向密闭容器内排出的替代制冷剂搅拌,再由电动机的转子搅拌。此时,由于润滑油与替代制冷剂有相容性,故润滑油与排到密闭容器内的制冷剂完全混合,充分到达各机械滑动部的每个部位。因此,与通过油泵供油的作用相叠加润滑性能提高。作为这种润滑油,使用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4年第235570号公报等所公开的酯类的合成油。但是,以上述这样的条件运转密闭型压缩机,连续进行制冷剂循环时,在构成膨胀器的细管入口部与出口部上附着异物,所以,比较早地妨碍制冷剂的流动,从而降低冷冻功能。为解开上述那样的存在缺点的原因,做了各种实验与研究。结果证明,用作与替代制冷剂有相容性的润滑油的酯油是存在缺点的原因。在密封制冷剂的循环系统时混入水分,或在密封后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水分的那种情况时,酯油由于所述水分带来的加水分解而生成脂肪酸。该脂肪酸既腐蚀循环系统各部,又形成金属皂,产生残渣。此外,由于酯油稳定性低,故在温度上升后溶解异物而混入异物,另一方面,在温度下降后,易析出异物。在细管的入口部,制冷剂的流速减慢,因而易附着析出后的异物并易发生堵塞。上述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1994年第23557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冷冻循环在制冷剂的循环管道中途,在细管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中的上游一侧之前,设置过滤器来除去异物,从而消除细管中的制冷剂的不良流动与堵塞。然而,上述过滤器结构复杂且价格高,并且,不能解决在所述细管的出口部因温度低下而析出异物,该析出物立即附着在出口部的缺点。另外,在热泵所运转的冷冻循环中,当通过转换冷、暖气,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时,有必要在细管的两侧设置所述过滤器,故价格更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循环,不管是否转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该冷冻循环均能以简单且价廉的结构、抑制异物附着在细管的出口部与入口部可靠性高。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使用替代制冷剂,通过循环管道,环状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及蒸发器;膨胀器具有细管及连接该细管与循环管道用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内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妨碍制冷剂通过的异物极易附着在该连接管内侧的空间。尤其该连接部从循环管道一侧至细管一侧,具有内径逐渐变小的倾斜部。该倾斜部即使在制冷剂向任何方向流动情况下,在细管的入口部与出口部的端部都形成宽大的空间。在上述构成中,即使在所述连接管内侧面附着异物,因宽大空间的连接部,所述附着的异物也不影响细管及连接部中的制冷剂的主流。此外,可防止发生细管堵塞那样的现象。因而,可长期地稳定冷冻循环的冷冻功能,提高可靠性。并且,仅通过改进细管与循环管道的各连接部的管路形状,即可获得上述的效果。因而,结构简单且价格便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冷冻循环使用替代制冷剂,通过循环管道,环状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及蒸发器;膨胀器具有细管及连接该细管与循环管道用的连接部,且细管伸到连接部内。不论制冷剂向何方向流动,由于成为细管的入口部与出口部的端部都伸到比该端部口径大的宽大连接部内,故在所述伸出部的外侧面与循环管道一侧的大连接部内侧面之间制冷剂不流动,从而在伸出部的外表面与连接部的内侧面及它们之间的空间极易附着很多异物。另外,所述附着的异物不影响细管及连接部中的制冷剂的主流。可进一步长期地防止细管堵塞。因而,可进一步长期地稳定冷冻循环的冷冻功能,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并且,仅通过改进细管与循环管道的各连接部的连接状态,就可获得上述的效果。因而,结构简单且价格便宜。在上述构成中,连接部的从循环管道一侧至细管一侧最好具有内径逐渐变小的倾斜部。结构不会变复杂,也可收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在上述构成中,细管的伸出端最好做成相对该细管轴线倾斜地开口。利用该构成,细管相对循环管道侧的大空间侧的开口面积较大,因而,成为细管的出入口部的伸出端的开口部上难以卡住异物,其结果,结构不会变复杂,并能进一步提高防止异物附着在细管出入口部的功能。在上述构成中,最好在细管的伸出端的圆周壁上设置孔。利用该构成,细管的伸出端与循环管道一侧的宽大连接部之间的制冷剂因所述孔而进出顺利,且所述制冷剂的顺利流动阻碍异物附着在成为细管的出入口部的端部上。因而,通过仅仅设置孔的简单的附加条件,就能进一步提高防止异物附着在细管出入口部的功能。在上述构成中,构成膨胀器的细管最好是内径和长度的至少一方为不同的多个细管,并且所述多个细管并联连接。利用该构成,制冷剂按照难以流动的次序(即具有小内径的细管或长细管)被异物依次堵塞。因而,可防止全部细管的早期堵塞,从而长期维持正常的功能。并且,由于仅细管数增多,且与细管的个数增加相应地细管必要直径分别变小或变短,故结构不会变得特别复杂。在上述构成中,在多个细管与循环管道的连接部上,从循环管道一侧至各细管一侧内径最好设置逐渐变大并与各细管汇总连接的倾斜部。利用该构成,可利用比经过倾斜部的循环管道大的空间,汇总连接多个细管。通过仅扩大连接部的简单结构,即可利用所述大空间进一步地显著防止因附着异物导致的影响制冷剂流动及发生堵塞。在上述构成中,最好使各细管伸到倾斜部内。利用该构成,可发挥上述的特有的作用与效果。在上述构成中,细管的伸出端最好做成相对细管的轴线倾斜地开口的结构。利用该构成,可发挥上述的特有的作用与效果。在上述构成中,最好在细管的伸出端的圆周壁上设置孔。利用该构成,可发挥上述的特有的作用与效果。在上述构成中,构成膨胀器的细管最好具有多个细管,并在所述多个细管中分别具有开、关阀。利用开关阀的关、开,使所使用的细管为一个,并根据所使用细管中异物带来的堵塞细管的闭塞程度依次转换所使用的细管。利用该构成,可防止发生全部细管早期堵塞的现象。通过利用冷冻循环本身的动作控制用的控制装置等方法,可使所述转换控制在结构不致变复杂的情况下可长期地维持它的正常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冷冻循环使用替代制冷剂,通过循环管道,环状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冻循环,包括: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及蒸发器; 将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器及所述蒸发器的各自之间环状连接的循环管道; 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器、所述蒸发器及循环管道中循环的制冷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是,在化学结构式中不含氯原子的化合物; 所述膨胀器具有细管及连接该细管与所述循环管道用的连接装置; 所述连接装置是,从所述循环管道一侧到所述细管一侧具有内径逐渐变小的倾斜部的连接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幸男若林寿夫山口成人沼本浩直渡边伸二藤高章羽根田完尔小林义典药丸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