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602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雨水口装置主要由井体、格栅井盖、粗过滤层、细过滤层、滤包组成,格栅井盖安装在井体顶部,井体内从上到下安装粗过滤层、滤包和细过滤层,井体底部有排水管预留接口。本雨水口装置有两层过滤层,过滤精度高,能有效的解决雨水面源污染问题,且安装方便,产品耐压耐腐蚀,适用于各种市政和小区的施工使用。

A kind of rainwater inlet device to solve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rain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地面硬化率提高,雨水面源污染情况也日益严重,使得城市雨水管网时常发生堵塞,地表形成内涝等次生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与安全,而且排放的雨水中大量的污染物也加剧了水源的污染,增加了城市雨水管网清淤的难度和费用。因此需要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能有效的极大的减少进入雨水管网的污染物,且承载力强,适用于各类市政路况,同时,施工简单方便,经济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通过过滤含大量污染物的地面雨水,使进入市政雨水管网的污染物极大减少,解决因污染物堵塞雨水管网而造成的内涝问题和水源污染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包含井体、格栅井盖、粗过滤层、细过滤层、滤包,所述井体为高强度树脂混凝土材质一体铸造,井体中空,呈长方体型,顶部开口,底部密闭,井体外壁下方四面都设有圆形管道预留接口,所述格栅井盖为铸铁材质一体,所述粗过滤层采用PP材质,底面正中间设有圆形挡板,其他位置布满方形孔洞,所述细过滤层采用PP材质,底面正中间设有管状溢流口,其他位置布满圆形孔洞,状溢流口底面外侧设有防虫开关,所述滤包由滤袋和滤料组成,滤袋为透水粗布缝制而成。上述的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所述井体由高强度树脂混凝土材质一体铸造,井体中空,呈长方体型,顶部开口,底部密闭且比顶部略窄,井体顶部有铸铁包边且留有井盖放置槽,井体外壁下方四面都设有圆形管道预留接口,井体内壁有4个支撑凸起,用于支撑稳固细过滤层,分市政型和园区型型号以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上述的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所述格栅井盖为铸铁材质,分两种型号以对应不同的井体尺寸,市政型:长750mm宽450mm高50mm,园区型:长600mm宽400mm高30mm。上述的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所述粗过滤层底面布满若干肋条垂直相交而成的方形透水孔洞,方形透水孔洞尺寸较大用于过滤大型杂质,在底面正中间设有圆形溢流口挡板,用于遮挡下层溢流口,粗过滤层四周有板状围挡,左右两侧围挡上留有提拉孔,用于粗过滤层的提拉搬运。上述的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所述细过滤层底面分布若干等间距圆形透水孔,在底面正中间设有管状溢流口,溢流口中空,顶部与四周围挡齐高,溢流口底面装有防虫开关,平时开关封闭溢流口,防止蚊虫鼠蚁和废臭气体上返地面,细过滤层四周有板状围挡,左右两侧围挡上留有提拉孔,用于粗过滤层的提拉搬运。上述的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所述细过滤层底面的防虫开关采用不锈钢材质,与细过滤层底面螺栓连接,分为配重块与挡板,平时配重块下垂而挡板翘起,使挡板封住溢流口。上述的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所述滤包由滤袋和滤料组成,滤袋为透水粗布缝制而成,封口采用拉链控制,滤袋形状与细过滤层底面形状一致,滤料为砾石与活性碳混合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井体为高强度树脂混凝土材质一体铸造,井口还设有铸铁包边,具有防腐、抗压、防漏、产品尺寸标准的效果。所述粗过滤层采用PP材质,耐腐蚀,适合用于复杂腐蚀环境的雨水口内。所述细过滤层采用PP材质,耐腐蚀,且在溢流口处设有防虫开关,能有效隔断蚊虫鼠蚁和废臭气体上返地面。所述虫开关采用不锈钢材质,结构简单,基本不发生故障,经久耐用。所述滤包开口采用拉链控制,方便滤料更换,滤料为砾石与活性碳混合而成过滤能力强、且可以长时间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粗过滤层示意图;图2为细过滤层示意图;图3为细过滤层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粗过滤层1、粗过滤层提拉孔11、溢流口挡板12、细过滤层2、细过滤层提拉孔21、溢流口22、防虫开关23、格栅井盖3、井体4、铸铁包边41、支撑凸起42、管道预留接口43、滤包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如图4所示,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包含粗过滤层1、细过滤层2、格栅井盖3、井体4、滤包5。作为本技术的改进,粗过滤层1由PP材质一体成型底面有方形透水孔和溢流口挡板12,进水流量小时,挡板可阻挡雨水直接流入下层溢流口,两侧有提拉孔11,用于粗过滤层1的提拉搬运。细过滤层2由PP材质一体成型底面有圆形透水孔和溢流口22,两侧有提拉孔21,溢流口底部安装有防虫开关23。滤包5由滤袋和滤料组成,滤袋为透水粗布缝制而成,封口采用拉链控制,滤袋形状与细过滤层底面形状一致,滤料为砾石与活性碳混合而成。本雨水口装置安装时,先根据安装位置选择园区型或者市政型的雨水口。按工程施工图指示在井体4底部四面的管道预留接口43选择开孔位置,然后先放置细过滤层2进入井体4内部的支撑凸起42上,放平之后在细过滤层2内放入滤包5,而后把粗过滤层1水平放置在细过滤层2顶部,最后在井体4顶部铸铁包边41上安装格栅井盖3,便完成了整个雨水口装置的安装。雨水口装置使用时,高强度的格栅井盖3配合井体4顶部的铸铁包边41能满足各种车辆类型的碾压,使雨水口装置正常使用。当地面雨水携带大量污染物和废弃物重地面进入雨水口时,由粗过滤层1进行初步过滤,雨水和细小污染物通过底部的方形渗透孔进入下层细过滤层2,大块杂质和污染物停留在粗过滤层1,停雨时可通过两侧的提拉孔11提起粗过滤层1清理污染物。雨水进入细过滤层2时,先经过内置的滤包5过滤泥沙和微小污染物,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细过滤层2底部的圆形渗透孔进入井体4底部,然后通过底部连接的排水管道排走,经过滤包5过滤后的泥沙和微小污染物沉积在细过滤层2内,停雨时可通过两侧的提拉孔21提起细过滤层2清理污染物。细过滤层2底部的防虫开关23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蚊虫鼠蚁和废臭气体通过溢流口22进入地面,当进入进入细过滤层2的雨水量超出设计排水量时,部分雨水可通过溢流口22排放,雨水进入溢流口22后雨水的重量能打开防虫开关23使雨水快速排走,当溢流口22不进水时,防虫开关23会自动关闭。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包含井体、格栅井盖、粗过滤层、细过滤层、滤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为高强度树脂混凝土材质一体铸造,井体中空,呈长方体型,顶部开口,底部密闭,井体外壁下方四面都设有圆形管道预留接口,所述格栅井盖为铸铁材质一体,所述粗过滤层采用PP材质,底面正中间设有圆形挡板,其他位置布满方形孔洞,所述细过滤层采用PP材质,底面正中间设有管状溢流口,其他位置布满圆形孔洞,状溢流口底面外侧设有防虫开关,所述滤包由滤袋和滤料组成,滤袋为透水粗布缝制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包含井体、格栅井盖、粗过滤层、细过滤层、滤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为高强度树脂混凝土材质一体铸造,井体中空,呈长方体型,顶部开口,底部密闭,井体外壁下方四面都设有圆形管道预留接口,所述格栅井盖为铸铁材质一体,所述粗过滤层采用PP材质,底面正中间设有圆形挡板,其他位置布满方形孔洞,所述细过滤层采用PP材质,底面正中间设有管状溢流口,其他位置布满圆形孔洞,状溢流口底面外侧设有防虫开关,所述滤包由滤袋和滤料组成,滤袋为透水粗布缝制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雨水面源污染的雨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由高强度树脂混凝土材质一体铸造,井体中空,呈长方体型,顶部开口,底部密闭且比顶部略窄,井体顶部有铸铁包边且留有井盖放置槽,井体外壁下方四面都设有圆形管道预留接口,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克俭廖日盼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志深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