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21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该系统中包括环保截污雨水口、沉砂渗透溢流井、渗透渠、沉砂分流井、雨水收集池和一体化设备间。地表雨水径流从分布在各处的环保截污雨水口流入,经环保截污雨水口初步过滤处理,而后流入沉砂渗透溢流井、渗透渠、沉砂分流井和雨水收集池,雨水经过各设施的过滤、沉淀和渗透,使外排的雨水总量和污染物含量得到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各设施合理布置,过滤精度高,处理雨水量大,安装灵活。能有效的控制区域内雨水径流的外排量和外排水质,满足各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于海绵城市的大力推广,各地都相应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促使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各地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工程都需要进行海绵设施的设计,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径流及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受降雨特征、土壤类型、下垫面种类、地面坡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合理的选择海绵设施及设施之间的衔接,对雨水径流的有效控制是整个海绵系统当中至关重要的。目前多数建筑小区在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存在部分缺陷,为提升建筑品质,有效缓解内涝、节约水资源,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做到径流控制系统的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因此需要一套有效的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通过合理的布置海绵设施之间的连接,能明显减少建设项目内地表径流的外排总量以及污染物,有效缓解内涝、节约水资源,减轻下游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降低治理费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包括环保截污雨水口、沉砂渗透溢流井、渗透渠、沉砂分流井、雨水收集池和一体化设备间,所述环保截污雨水口出水口连接沉砂渗透溢流井;所述沉砂渗透溢流井表面有若干排列整齐的透水圆孔,底部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连接渗透渠;所述渗透渠由若干个渗透渠单体拼接而成,出水口连接沉砂分流井;所述沉砂分流井有两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一个弃流口,出水口接连接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PP雨水模块组合而成,内置雨水提升泵;所述一体化设备间内部安装紫外线消毒器和全自动过滤器,由管道串联。上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所述环保截污雨水口、沉砂渗透溢流井、渗透渠、沉砂分流井、雨水收集池和一体化设备间采用管道串联设置。上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所述环保截污雨水口底部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连接沉砂渗透溢流井,环保截污雨水口内有上下两道过滤层,上过滤层为透水格栅过滤板,下过滤层中心有凸起溢流管,溢流管底安装防蚊闸。上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所述沉砂渗透溢流井为圆筒形PP塑料材质,底部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环保截污雨水口出水口相连,出水口连接渗透渠,沉砂渗透溢流井井体表面有若干排列整齐的透水圆孔。上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所述渗透渠由若干个渗透渠单体拼接而成,内部中空,两侧布满渗透格栅,前端有一个进水口,进水口与沉砂渗透溢流井出水口相连,末端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连接沉砂分流井。上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所述沉砂分流井有两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一个弃流口,两个进水口中一个接渗透渠出水口,一个为预留接口,出水口连接雨水收集池。上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所述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PP雨水模块组合而成,进水口与沉砂分流井出水口相连,雨水收集池内置排泥泵和雨水提升泵,雨水提升泵出水管接一体化设备间。上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所述一体化设备间内部安装紫外线消毒器和全自动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和全自动过滤器由管道串联,管道入水口连接雨水收集池内的雨水提升泵出水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对雨水径流的进行过滤和沉淀处理,减少了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降低了对下游水体的污染和治理费用。本技术通过对雨水径流的渗透、调蓄,在补充地下水的同时,极大的降低雨水径流的外排总量,以及实现错峰排放的目的,有效缓解内涝、节约水资源。本技术通过对雨水径流的收集、处理、回用,节能环保的同时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示意图;图2为环保截污雨水口示意图;图3为沉砂渗透溢流井示意图;图4为渗透渠示意图;图5为沉砂分流井示意图;图6为雨水收集池示意图;图7为一体化设备间示意图;图中环保截污雨水口1、部格栅盖10、上过滤层11、下过滤层12、出水口13,沉砂渗透溢流井2、进水口20、透水圆孔21、截污罩22、出水口23,渗透渠3、进水口30、出水口31、渗透格栅32,沉砂分流井4、预留接口40、弃流口41、出水口42、进水口43,雨水收集池5、检查井50、进水口51、排泥泵52、雨水提升泵53、排泥管54、出水管55、土工膜56,一体化设备间6、出水管60、紫外线消毒器61、全自动过滤器62、进水管63、排污管6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工作时,当下雨天气,雨水混合泥沙、油污、垃圾等污染物在地表形成径流,雨水径流通过环保截污雨水口1格栅盖10流入,水流在经过上过滤层11时,会把大块的垃圾碎屑筛过滤出来,初步过滤后的雨水继续流入下过滤层12,下过滤层12的过滤精度更高,可以把雨水中混杂的泥沙过滤出来,当暴雨导致雨水流量非常大时,雨水可通过下过滤层12上的溢流管进入环保截污雨水口1底部,而后雨水在底部通过出水口13排出。经过初步处理后的雨水通过与出水口13相连的进水口20进入沉砂渗透溢流井2内,雨水在沉砂渗透溢流井2底部沉淀出水中混杂的质量较大的污染物,沉淀后的雨水通过出水口23排出,安装在出水口23顶端的截污罩22可以对质量较轻的漂浮物进行隔离,且沉淀在底部的雨水能通过井体的透水圆孔21把雨水渗透进土壤内。雨水通过与出水口23相连的进水口30进入渗透渠3,渗透渠3由若干个渗透渠单体拼接而成,大小、长短、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部中空可以储水。雨水进入后,能通过分布在渗透渠3两侧的渗透格栅32进行渗透,把净化的雨水后补充进地下水,而多余的雨水可进入通过排出口31可接入沉砂分流井4。沉砂分流井4底部有4个接口,进水口43与渗透渠3出水口31相连,预留接口40可以接入其他来源雨水,最底面有一个弃流口41,含有较多污染物的雨水可通过这个弃流口41排放出去,较为干净的雨水通过排出口42流入雨水收集池5。雨水通过与排出口42相连的进水口51进入雨水收集池5,雨水收集池5由若干个PP雨水模块组合而成,其体积可根据需要现场调整组合,雨水收集池5内部中空,外表包裹一层土工膜56,可以防止雨水渗漏流失。雨水收集池5中设有检查井50,用来安装排泥泵52和雨水提升泵53以及用来检修设备。雨水进入后,雨水收集池5体积较大,可对雨水进行调蓄,当降雨峰值过后,启动雨水提升泵53,通过出水管55把雨水排出雨水收集池5,当雨水收集池5底部沉积了较多污泥的时候,就可以启动排泥泵52进行排泥清污,污泥通过排泥管54排放出去。当收集的雨水需要用来汇水利用时,可启动雨水提升泵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包括环保截污雨水口、沉砂渗透溢流井、渗透渠、沉砂分流井、雨水收集池和一体化设备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截污雨水口出水口连接沉砂渗透溢流井;所述沉砂渗透溢流井表面有若干排列整齐的透水圆孔,底部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连接渗透渠;所述渗透渠由若干个渗透渠单体拼接而成,出水口连接沉砂分流井;所述沉砂分流井有两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一个弃流口,出水口接连接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PP雨水模块组合而成,内置雨水提升泵;所述一体化设备间内部安装紫外线消毒器和全自动过滤器,由管道串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包括环保截污雨水口、沉砂渗透溢流井、渗透渠、沉砂分流井、雨水收集池和一体化设备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截污雨水口出水口连接沉砂渗透溢流井;所述沉砂渗透溢流井表面有若干排列整齐的透水圆孔,底部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出水口连接渗透渠;所述渗透渠由若干个渗透渠单体拼接而成,出水口连接沉砂分流井;所述沉砂分流井有两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一个弃流口,出水口接连接雨水收集池;所述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PP雨水模块组合而成,内置雨水提升泵;所述一体化设备间内部安装紫外线消毒器和全自动过滤器,由管道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截污雨水口、沉砂渗透溢流井、渗透渠、沉砂分流井、雨水收集池和一体化设备间采用管道串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截污雨水口底部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连接沉砂渗透溢流井,环保截污雨水口内有上下两道过滤层,上过滤层为透水格栅过滤板,下过滤层中心有凸起溢流管,溢流管底安装防蚊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径流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邸文革关健忠廖日盼龚胜海鲁克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志深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