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98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墙体、砌块、地基、第一水池、第二水池、泵、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砌块包括底板、挡板和固定脚,底板上设有种植孔和进水孔,底板左右两侧的挡板设有出水孔,地基上的墙体的顶端和前端分别设有第一水池和第二水池,砌块的两端设有水槽,第一水池的底端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四通道连通,第四通道与进水孔连通,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二水池连通,第一水池和第二水池通过设有泵的水管连通;设有第一水池、第二水池和泵,雨水可以储存在第一水池和第二水池里面,而且还可以通过泵的作业到达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An ecological retain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挡土墙
本技术涉及挡土墙
,尤其是一种生态挡土墙。
技术介绍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为了增加挡土墙和周边环境的协调度,一般会在挡土墙上安装植株,于是就有了生态挡土墙的概念。生态挡土墙是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设计一种防止水土流失,循环利用水资源,且兼具景观功能的挡土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需要设计一种防止水土流失,循环利用水资源,且兼具景观功能的挡土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挡土墙。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墙体、砌块、地基、第一水池、第二水池、泵、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砌块包括底板、挡板和固定脚,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设有所述挡板和所述固定脚,所述固定脚嵌入所述墙体中,加强了所述砌块的固定性,所述底板上设有种植孔和进水孔,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所述挡板设有出水孔,所述地基上的所述墙体的顶端和前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水池和第二水池,倾斜的沿着所述墙体设有所述砌块,所述砌块的两端设有水槽,所述水槽与所述第二水池连通,所述第一水池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并在连通口上设有电动阀门,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池连通,所述第一水池和所述第二水池通过设有所述泵的水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孔和所述出水孔都设有过滤网;防止所述砌块中种养植物的沙土流失以及沙土堵住所述进水孔和所述出水孔。进一步的,所述水管的连通口设在靠近所述第二水池的底端的一侧并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三通道的连通口设在靠近所述水管的上方;防止所述第二水池中的泥土被输送到所述第一水池以及堵塞所述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砌块和所述水槽的原材料包括低碱水泥和木质酸纤维;所述砌块和所述水槽的原材料为所述低碱水泥,而且在产品压制成型过程中添加了所述木质醋酸纤维,可与水泥的碱性相中和,可使墙体周边环境趋于中性,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存活。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孔在所述种植孔的上端,且所述出水孔在所述挡板前方的下端;水从所述进水孔进入所述砌块,先后滋润植物和土壤后再从所述出水孔流出,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的下端伸延到所述第一通道的通口中间的位置;所述第一水池的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从上往下流,有一部分水流进所述第二通道,有一部分水继续往下流,最终流入所述第二水池,防止所述第一水池的水全部流进所述第二水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砌块和所述水槽固定覆盖在所述墙体的表面,防止所述墙体的泥土流失;设有所述种植孔方便植物的种植以及所述砌块与所述水槽的整齐布置,给予路人视觉上的美好,具有很好的景观功能;设有所述第一水池、所述第二水池和所述泵,雨水可以储存在所述第一水池和所述第二水池里面,而且还可以通过所述泵的作业到达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墙体倾斜表面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二、四通道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砌块;2、第一水池;3、第二水池;4、泵;5、水管;6、水槽;7、第一通道;8、第二通道;9、第四通道;10、种植孔;11、进水孔;12、出水孔;13、固定脚;14、第三通道;15、过滤网;16、地基;17、墙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1、2、3、4所示,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墙体17、砌块1、地基16、第一水池2、第二水池3、泵4、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第三通道14和第四通道9,砌块1包括底板、挡板和固定脚13,底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设有挡板和固定脚13,固定脚13嵌入墙体17中,加强了砌块1的固定性,底板上设有种植孔10和进水孔11,底板左右两侧的挡板设有出水孔12,地基16上的墙体17的顶端和前端分别设有第一水池2和第二水池3,倾斜的沿着墙体17设有砌块1,砌块1的两端设有水槽6,水槽6与第二水池3连通,第一水池2的底端与第一通道7连通并在连通口上设有电动阀门,第二通道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7和第四通道9连通,第四通道9与进水孔11连通,第三通道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7和第二水池3连通,第一水池2和第二水池3通过设有泵4的水管5连通。进水孔11和出水孔12都设有过滤网15;防止砌块1中种养植物的沙土流失以及沙土堵住进水孔11和出水孔12。水管5的连通口设在靠近第二水池3的底端的一侧并设有过滤网15,第三通道14的连通口设在靠近水管5的上方;防止第二水池3中的泥土被输送到第一水池2以及堵塞水管5。砌块1和水槽6的原材料包括低碱水泥和木质酸纤维;砌块1和水槽6的原材料为低碱水泥,而且在产品压制成型过程中添加了木质醋酸纤维,可与水泥的碱性相中和,可使墙体17周边环境趋于中性,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存活。进水孔11在种植孔10的上端,且出水孔12在挡板前方的下端;水从进水孔11进入砌块1,先后滋润植物和土壤后再从出水孔12流出,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第二通道8的下端伸延到第一通道7的通口中间的位置;第一水池2的水通过第一通道7从上往下流,有一部分水流进第二通道8,有一部分水继续往下流,最终流入第二水池3,防止第一水池2的水全部流进第二水池3。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2、3、4所示,砌块1的固定脚13嵌入墙体17中和水槽6覆盖在墙体17的表面,下雨天时,砌块1中的雨水通过出水孔12流向水槽6,并沿着水槽6流进第二水池3中进行存储,而且第一水池2和第二水池3中存储了雨水,当砌块1中的植物需要水时,第一水池2中存储的雨水会流经第一通道7、第二通道8、第四通道9,最终经过进水孔11进入砌块1中,进入砌块1中的雨水会通过对植物的滋润后再通过出水孔12流入水槽6,之后沿着水槽6流进第二水池3中进行存储,当第一水池2中没有雨水时,启动泵4,之后第二水池3的雨水经过过滤网15的过滤后通过水管5流进第一水池2中存储或者给砌块1中的植物提供水资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砌块1和水槽6固定覆盖在墙体17的表面,防止墙体17的泥土流失;设有种植孔10方便植物的种植以及砌块1与水槽6的整齐布置,给予路人视觉上的美好,具有很好的景观功能;设有第一水池2、第二水池3和泵4,雨水可以储存在第一水池2和第二水池3里面,而且还可以通过泵4的作业到达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砌块、地基、第一水池、第二水池、泵、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砌块包括底板、挡板和固定脚,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设有所述挡板和所述固定脚,所述底板上设有种植孔和进水孔,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所述挡板设有出水孔,所述地基上的所述墙体的顶端和前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水池和第二水池,倾斜的沿着所述墙体设有所述砌块,所述砌块的两端设有水槽,所述水槽与所述第二水池连通,所述第一水池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池连通,所述第一水池和所述第二水池通过设有所述泵的水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砌块、地基、第一水池、第二水池、泵、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砌块包括底板、挡板和固定脚,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四周分别固定设有所述挡板和所述固定脚,所述底板上设有种植孔和进水孔,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所述挡板设有出水孔,所述地基上的所述墙体的顶端和前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水池和第二水池,倾斜的沿着所述墙体设有所述砌块,所述砌块的两端设有水槽,所述水槽与所述第二水池连通,所述第一水池的底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水池连通,所述第一水池和所述第二水池通过设有所述泵的水管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凯叶杨朱业意赖增勇王政伟梁益彬李万宝谢晓锐朱文清黄福海张达炬邹嘉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宏基生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