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垫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91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垫层结构,包括路基层,路基层的上方设置有碳渣层;碳渣层的上方设置有卵石层;卵石层位于钢纤维混凝土层的下方;钢纤维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抹面砂浆层;抹面砂浆层的顶部设置有沥青层;碳渣层的孔径大,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够对道路内渗入的水进行吸收,时常保证道路整体的干燥性,避免道路因长时间湿潮而导致道路的垮塌;覆压式路沿石的内部开设有排水槽,该排水槽的末端贯穿至覆压式路沿石的外部;当道路内部水量较大的时候,可通过排水槽将积水排出;覆压式路沿石的内侧固定在路基层和卵石层之间,在铺设道路的时候直接将覆压式路沿石铺设进去,既能保证后期积水的顺利排出,又提高了覆压式路沿石的牢固性。的牢固性。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垫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垫层结构
,具体为一种道路垫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建设中,道路的铺设至关重要,道路不仅要承受本身的自重,还要承受车辆的行车荷载,常见的道路包括垫层结构;道路的建设给人类生活等方面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因此道路的建设尤为重要,而水是危害道路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水的作用加剧了路基和道路结构的损坏,从而恶化了路面的使用性能,让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其中,道路水损坏的来源有自然降雨、路表积水以及挖方路段的地下水等。
[0003]传统的道路在铺设完毕后会在道路的两侧挖坑掩埋设置有路沿石,但是这种路沿石仅仅是通过土掩埋,牢固性差,而且当道路内部渗水的时候,不便于水的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垫层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道路在铺设完毕后会在道路的两侧挖坑掩埋设置有路沿石,但是这种路沿石仅仅是通过土掩埋,牢固性差,而且当道路内部渗水的时候,不便于水的排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道路垫层结构,包括路基层,所述的路基层的上方设置有碳渣层;所述的碳渣层的上方设置有卵石层;所述的卵石层位于钢纤维混凝土层的下方;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抹面砂浆层;所述的抹面砂浆层的顶部设置有沥青层。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覆压式路沿石;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设置于碳渣层的两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设置有多个,每两个为一组,且每组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呈对称式设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呈T型状设置,且两个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与碳渣层的横截面呈H状设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的内侧固定在路基层和卵石层之间。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的内部开设有排水槽,该排水槽的末端贯穿至覆压式路沿石的外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碳渣层的孔径大,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够对道路内渗入的水进行吸收,时常保证道路整体的干燥性,避免道路因长时间湿潮而导致道路的垮塌;
[0014]2、本技术中,覆压式路沿石的内部开设有排水槽,该排水槽的末端贯穿至覆压式路沿石的外部;当道路内部水量较大的时候,可通过排水槽将积水排出;
[0015]3、本技术中,覆压式路沿石的内侧固定在路基层和卵石层之间,在铺设道路
的时候直接将覆压式路沿石铺设进去,既能保证后期积水的顺利排出,又提高了覆压式路沿石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道路垫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道路垫层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道路垫层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覆压式路沿石,2

碳渣层,3

路基层,4

卵石层,5

钢纤维混凝土层,6

抹面砂浆层,7

沥青层,8

排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垫层结构,包括路基层3,所述的路基层3的上方设置有碳渣层2;所述的碳渣层2的上方设置有卵石层4;所述的卵石层4位于钢纤维混凝土层5的下方;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层5的顶部设置有抹面砂浆层6;所述的抹面砂浆层6的顶部设置有沥青层7。
[0022]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覆压式路沿石1;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设置于碳渣层2的两侧;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设置有多个,每两个为一组,且每组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呈对称式设置;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呈T型状设置,且两个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与碳渣层2的横截面呈H状设置。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渣层2的孔径大,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够对道路内渗入的水进行吸收,时常保证道路整体的干燥性,避免道路因长时间湿潮而导致道路的垮塌。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的内侧固定在路基层3和卵石层4之间。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覆压式路沿石1的内部开设有排水槽8,该排水槽8的末端贯穿至覆压式路沿石1的外部;当道路内部水量较大的时候,可通过排水槽8将积水排出。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的内部开设有排水槽8,该排水槽8的末端贯穿至覆压式路沿石1的外部。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覆压式路沿石1的内侧固定在路基层3和卵石层4之间,在铺设道路的时候直接将覆压式路沿石1铺设进去,既能保证后期积水的顺利排出,又提高了覆压式路沿石1的牢固性。
[0028]工作原理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道路垫层结构,在使用的时候,碳渣层2的孔径大,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够对道路内渗入的水进行吸收,时常保证道路整体的干燥性,避免道路因长时间湿潮而导致道路的垮塌;覆压式路沿石1的内部开设有排水槽8,该排水槽8的末端贯穿至覆压式路沿石1的外部;当道路内部水量较大的时候,可通过排水槽8将积水排出;覆压式路沿石1的内侧固定在路基层3和卵石层4之间,在铺设道路的时候直接将覆压
式路沿石1铺设进去,既能保证后期积水的顺利排出,又提高了覆压式路沿石1的牢固性。
[00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层(3),所述的路基层(3)的上方设置有碳渣层(2);所述的碳渣层(2)的上方设置有卵石层(4);所述的卵石层(4)位于钢纤维混凝土层(5)的下方;所述的钢纤维混凝土层(5)的顶部设置有抹面砂浆层(6);所述的抹面砂浆层(6)的顶部设置有沥青层(7);还包括覆压式路沿石(1);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设置于碳渣层(2)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垫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压式路沿石(1)设置有多个,每两个为一组,且每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福海叶杨朱业意张旖旎王政伟梁益彬朱文清赖增勇张达炬邹嘉彬黄裕昌陈春华古爱玲刘思媚梁冲谢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宏基生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