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593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进行起点复位时,根据操作条件如源电压的变化来校正起点复位的操作条件以实现精确的起点复位。致动器的操作条件的变化被检测,如果致动器的操作条件的变化是在驱动件上的驱动力减小的方向上,则通过初始复位控制设定部件增加初始复位控制的驱动力矩来校正,并在返回控制中通过返回控制设定部件增加驱动力矩和减少步数来校正,而在致动器的操作条件的变化是在驱动件上的驱动力增加的方向时,通过初始复位控制设定部件降低驱动力矩进行校正,并通过返回控制设定部件降低驱动力矩和增加返回步数来进行校正。(*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致动器的调节操作期间用于校正致动器的操作条件的致动器控制装置,该致动器根据致动器操作条件的变化驱动机动车的空调系统中的进气转换门、混合门以及模式门。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4-294403中公开的用于数字控制步进电机的非线性检测方法中,每次步进电机返回起点时,从起点检测器采入一信号进行检验以确定步进电机是否在起点。特别地,在设置在步进电机转动轴上的一盘片上形成有一起点孔,在盘片的圆周外的附近配备有采用光电检测该起点孔的一起点检测器,当发出一起点位置命令时,一NC装置使得步进电机沿特定的方向高速转动并启动起点定位。另外,确定是否从起点检测器输入了光接收信号。然后,如果已输入了光接收信号,则导致步进电机以低速转动,而如果输入的是光阻断信号,则步进电机停止。另外,与起点孔的半径相应的数据量被送出以导致步进电机反转,从而实现起点校正,并在完成起点定位控制前检验光接收信号是否已再次输入。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S60-216793中公开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包括产生时钟信号以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一时钟电路,根据时钟信号产生施加到各定子线圈上的驱动信号的一分配电路,以及用于控制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使得在电机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机电流达到一预定的参考值的一PWM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还配置有一校正控制电路,其在时钟信号的频率变得较低时根据时钟信号的频率进行电机电流的控制以在PWM控制电路控制该参考值。这防止了噪声电平的增加引起的非正常转动,以及力矩带来的强烈共振,在低速范围中的共振点附近力矩变得格外大。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S63-1515765中公开的机动车四轮转向装置配置有用于检测施加到步进电机上的源电压的一电压检测装置,该四轮转向装置根据电压检测装置的输出进行校正,使得当电压处于或超过一特定值时,增加步进电机的驱动脉冲信号的脉冲速率。从而,由于驱动脉冲信号的饱和范围可以缩短,步进电机产生的热量可以降低。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4-294403中公开的方法中,需要在驱动轴上配置一盘片和一起点检测器以检测和校正驱动轴的非线性,在将其实际地用于驱动机动车部件时,这又与节省空间和减少部件数的一般原则相冲突。另外,当致动器的操作条件变化很大而致动器驱动的部件由树脂或类似物构成(如在机动车中)以减轻重量时,将导致部件严重变形,这带来的问题是复位不能回到正确的起始设定位置。如果为了解决此问题以大力矩驱动致动器,则带来的新问题是操作噪声增加。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S60-216793中公开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情形下,由于当源电压下降时驱动力矩进一步降低,产生的新问题是致动器驱动的部件不能到达特定的位置。另外,如果源电压升高,致动器驱动的部件会超过目标位置,导致高电平噪声和偏移起点位置。由于源电压的改变而带来的这些问题不能通过日本专利申请公开S63-1515765中公开的源电压校正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致动器控制装置,利用该装置,当进行起点复位时,根据致动器操作条件如源电压的变化校正起点复位的操作条件以实现正确的起点复位。从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控制装置包括一用于正常控制的部件,其使得与驱动件相连的驱动轴从起点以特定的步骤转动而将驱动件定位到特定的位置;一用于起点复位控制的部件,该起点复位控制部件由使得驱动部件移动到其转动尾端的一初始复位控制部件和使得驱动部件从其转动尾端返回起点的一返回控制部件构成,该致动器控制装置还配备有,一用于检测致动器操作条件变化的操作条件变化检测部件,一根据操作条件变化检测部件检测的结果为部件的初始复位控制选定驱动力矩的初始复位控制设定部件,以及一根据操作条件变化检测部件检测的结果为部件的返回控制选定驱动力矩和返回量的返回控制设定部件。从而,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果在驱动件上的驱动力降低这样的方向上出现所检测到的致动器操作条件的变化,则通过初始复位控制设定部件在初始复位控制中加大驱动力矩来进行校正,并通过返回控制设定部件在返回控制中加大驱动力矩和减少返回步骤数来进行校正。另一方面,如果在驱动件上的驱动力增加这样的方向上出现致动器操作条件的变化,则通过初始复位控制设定部件在初始复位控制中减小驱动力矩来进行校正,并通过返回控制设定部件在返回控制中减小驱动力矩和增加返回步骤数来进行校正。从而,由于驱动件能够高可靠性地移动到起点,因此,驱动件能够高可靠性地移动到一特定位置。要说明的是,驱动件可包括用于开启/关闭机动车空调系统中的内部空气导入口和外部空气导入口的进气门,用于将经过蒸发器的空气分为要经过加热器芯和不经过加热器芯的空气的混合门,和/或开启/关闭多个排气管口的模式门。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致动器操作条件优选施加到致动器上的源电压。在此情形下,当源电压低时,通过初始复位控制设定部件在初始复位控制中加大驱动力矩来进行校正,并通过返回控制设定部件在返回控制中加大驱动力矩和减少返回步骤数来进行校正。另一方面,当致动器的源电压高时,通过初始复位控制设定部件在初始复位控制中减小驱动力矩来进行校正,并通过返回控制设定部件在返回控制中减小驱动力矩和增加返回步骤数来进行校正。从而,由于驱动件能够高可靠性地移动到起点,因此,驱动件能够高可靠性地移动到一特定位置。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控制装置还配备有,用于检测致动器环境温度的一温度检测部件,以及根据温度检测部件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对返回控制设定部件设定的返回量进行校正的返回量校正部件。利用这样检测到的致动器环境温度,能够解决与致动器环境温度有关的问题,即,由于驱动件的膨胀等引起的转动尾端与起点位置间的距离的变化能够被校正,从而,使得驱动件能够高可靠性地移动到起点位置。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伴随的优点会更理解和领会。附图说明图1是配置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控制装置的机动车的空调系统的方框图。图2是特性图,显示了与总热负载信号相应的各控制部件的控制状态的设定,该总热负载信号确定机动车的空调系统中的空调控制部件的控制状态。图3是一流程图,显示了起点软复位控制。图4是一流程图,显示了ACT驱动处理N(正常模式)。图5是一流程图,显示了ACT驱动处理R(复位模式)。图6是一流程图,显示了驱动返回校正量的计算。图7是一流程图,显示了起点强制复位控制。下面是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描述。图1显示了采用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控制装置的机动车1的空调系统。机动车1的此空调系统配备有一空调导管2,在空调导管2的最上游一侧开有一内部空气导入口3和一外部空气导入口4。内部空气导入口3和外部空气导入口4通过由一致动器28驱动的进气门5来开启/关闭。另外,在内部空气导入口3和外部空气导入口4的下游配备有一风扇6以从内部空气导入口3和外部空气导入口4吸入空气并将其送向下游侧。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此实施例中,采用了下面将详细描述的由步进电机驱动的致动器28、致动器29和30。在风扇6的下游配备有作为制冷的热交换器使用的一蒸发器7。与一引擎19相连的此蒸发器7与压缩机16、冷凝器15和膨胀阀14顺序联接,通过电磁离合器21和接收罐17驱动,构成一个蒸发器7吸收的热经冷凝器15排除的热交换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致动器控制装置,包括:一驱动件,一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与所述驱动件相连的一驱动轴和一驱动设备,该驱动设备驱动所述驱动轴以将所述驱动件置于特定位置;一正常控制部件,使得所述驱动轴从其起点以特定的步骤转动;一起点复位控制部件 ,由用于使所述驱动轴移动到转动尾端的初始复位控制的部件和用于使所述驱动轴从所述转动尾端返回所述起点的返回部件构成;一操作条件变化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致动器的操作条件的变化;一初始复位控制设定部件,用于在所述操作条件变化检测部件检测 到的所述操作条件在所述驱动轴的驱动力降低的方向上变化时选择大驱动力矩用于所述初始复位控制部件,而在所述操作条件变化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操作条件在所述驱动轴的驱动力增加的方向上变化时选择小驱动力矩用于所述初始复位控制部件;以及一返回控制设 定部件,用于在所述操作条件变化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操作条件在所述驱动轴的驱动力降低的所述方向上变化时选择大驱动力矩用于所述返回部件并减少步数,而在所述操作条件变化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操作条件在所述驱动轴的驱动力增加的所述方向上变化时选择小驱动力矩用于所述返回部件并增加所述步数。...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野邦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克赛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