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
本技术属于余热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
技术介绍
转炉炼钢过程中会产生约2000℃的高温烟气,这些高温烟气通过转炉余热锅炉冷却后进入除尘系统。转炉余热锅炉由几段构成,其中工况最恶劣的为转炉余热锅炉的炉口段。由于转炉余热锅炉下部是活动烟罩1,转炉加料和出钢过程中活动烟罩1需要提升,转炉吹炼过程中为了防止大量空气进入燃烧煤气,活动烟罩1则需要降罩。因此为了配合活动烟罩的升降及密封,传统的转炉余热锅炉炉口段(如图1所示)把分配联箱2、下联箱3设置在上部,这样炉口段的水冷壁管存在有最低点U型弯4。由于该U型弯4无法进行有效排污,经常集渣,会降低冷却效果,使得转炉余热锅炉的炉口段损坏频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消除炉口段最低点的U型弯,避免因最低点集渣导致的炉口段损坏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包括炉口段本体、环绕设置在炉口段本体外周处的分配联箱、设置在分配联箱下方的下联箱、以及若干根将分配联箱与下联箱相连通的分配管;炉口段本体的管壁下端头位于最低端;下联箱环绕设置在炉口段本体的最低端外边缘处。进一步,分配管数量不少于四根,绕炉口段本体外周间隔均匀地布置在同一圆周面上。进一步,相邻分配管之间连有导向钢板,导向钢板的上、下端头对应与分配联箱以及下联箱相接成整体。进一步,导向钢板外壁面上包覆有耐火泥。进一步,分配管包覆在耐火泥内。 >进一步,还包括排污管,排污管的一端口伸入进下联箱内并可形成虹吸式排水。进一步,排污管的外壁面上包覆有耐火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炉口段结构中,下联箱设置在了水冷管壁的最低点处,避免了传统炉口段因U型弯集渣引起的无法有效排污、进而损坏的情况;同时分配管之间焊接有导向钢板,导向钢板外部设有耐火泥,使得在改变炉口段本体结构的情况下,活动烟罩仍然能够顺利升降;虹吸式的排污管能够保证下联箱顺利排污。这样,活动烟罩能够顺利升降的同时,避免了U型弯集渣引起的炉口段损坏,显著延长余热锅炉炉口段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传统的转炉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方案的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附图标记:活动烟罩1、分配联箱2、下联箱3、U型弯4、炉口段本体5、分配管6、导向钢板7、耐火泥8、排污管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2~图4,为一种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包括炉口段本体5、环绕设置在炉口段本体5外周处的分配联箱2、设置在分配联箱2下方的下联箱3、以及若干根将分配联箱2与下联箱3相连通的分配管6;炉口段本体5的管壁下端头位于最低端;下联箱3环绕设置在炉口段本体的最低端外边缘处。通过改进炉口段本体5的结构以及下联箱3的设置位置,从而消除了炉口段最低点的U型弯,避免了传统炉口段U型弯的集渣问题。具体的,炉口段本体是呈回转体的水冷管壁,将该管壁端头设置在最低端,此时,水冷管壁的下端(亦为“大端”)则沿轴向向下并向外扩径的方向延伸,这样设置消除了水冷管壁端口回弯产生的U型弯;下联箱则直接设置在该端口的外边缘处,从结构上配合实现了U型弯的消除。优选的,分配管6的数量不少于四根,各分配管6绕炉口段本体外周间隔均匀地布置在同一圆周面上。此时,分配联箱2与下联箱3通过分配管6相连成圆柱状整体,其作为取消了U型弯后活动烟罩1的安装基础。而均匀布置在同一圆周上的分配管6则能使整体结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保证活动烟罩1运行更加平稳。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分配管6之间连有导向钢板7,导向钢板7的上、下端头对应与分配联箱2以及下联箱3相接成整体,这样活动烟罩1能够沿着导向钢板升降,保证了活动烟罩能够顺利上下移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向钢板7外壁面上包覆有耐火泥8,这样,活动烟罩1在耐火泥外升降,可防止导向钢板7高温受损。优选的,耐火泥将分配管包覆在内,此时,耐火泥的外壁面形成了圆周面,将活动烟罩1设置在耐火泥外,既防止了内部管路及钢板受损,又能保证活动烟罩1的安装精度及运行平稳性,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排污管9,排污管9的一端口伸入进下联箱3内并可形成虹吸式排水,以方便下联箱的排污。排污管9的外壁面上也包覆有耐火泥,可防止排污管9高温受损。该炉口段结构中,下联箱设置在了水冷管壁的最低点处,避免了传统炉口段因U型弯集渣引起的无法有效排污、进而损坏的情况;同时分配管之间焊接有导向钢板,导向钢板外部设有耐火泥,使得在改变炉口段本体结构的情况下,活动烟罩仍然能够顺利升降;虹吸式的排污管能够保证下联箱顺利排污。这样,活动烟罩能够顺利升降的同时,避免了U型弯集渣引起的炉口段损坏,显著延长余热锅炉炉口段的使用寿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包括炉口段本体、环绕设置在炉口段本体外周处的分配联箱、设置在分配联箱下方的下联箱、以及若干根将分配联箱与下联箱相连通的分配管;其特征在于:炉口段本体的管壁下端头位于最低端;下联箱环绕设置在炉口段本体的最低端外边缘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包括炉口段本体、环绕设置在炉口段本体外周处的分配联箱、设置在分配联箱下方的下联箱、以及若干根将分配联箱与下联箱相连通的分配管;其特征在于:炉口段本体的管壁下端头位于最低端;下联箱环绕设置在炉口段本体的最低端外边缘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其特征在于:分配管数量不少于四根,绕炉口段本体外周间隔均匀地布置在同一圆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余热锅炉炉口段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分配管之间连有导向钢板,导向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茂林,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