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36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刷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其铜皮与FPC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4~0.16mm;所述铜皮左右两端为两个切角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解决了现有柔性电路板容易将铜皮带起,易产生毛刺且存在危险隐患的技术问题。

FPC structure to prevent copper skin from lif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
本技术涉及印刷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手机、工业、车载等产品采用的是ZIF型FPC接插的方式,而大多数插接方式的具体做法为使铜层与PI平齐,使得在FPC冲切外形时易产生毛刺,且在使用过程中插入连接器时,容易将铜皮带起,导致有存在危险的隐患。因此现有的柔性电路板容易将铜皮带起,易产生毛刺且存在危险隐患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解决了现有柔性电路板容易将铜皮带起,易产生毛刺且存在危险隐患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其铜皮与FPC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4~0.16mm;所述铜皮左右两端为两个切角结构。优选的,所述切角结构为倒梯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切角结构为半圆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将FPC的铜皮内缩,与边缘保持0.14~0.16mm,保证铜皮不与FPC边缘平齐,改善ZIF型FPC铜皮插接过程中跷起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良率,降低产品价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FPC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FPC1、铜皮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解决了现有柔性电路板容易将铜皮带起,易产生毛刺且存在危险隐患的技术问题。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其铜皮2与FPC1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4~0.16mm;所述铜皮2左右两端为两个切角结构。本技术实施例将FPC1的铜皮2内缩,与边缘保持0.14~0.16mm,保证铜皮2不与FPC1边缘平齐,改善图1中ZIF型FPC铜皮插接过程中跷起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良率,降低产品价格。进一步的,所述切角结构为倒梯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切角结构为半圆结构。将铜皮左右两端设置成两个切角,如图2和图3中的倒梯型和半圆型,此两种外形可以插入连接器时可以减少铜皮与接触面的阻力及能平缓过度减少铜皮跷起。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其特征在于,其铜皮的插接端与FPC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4~0.16mm;/n所述铜皮插接端的左右两侧为两个切角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铜皮跷起的FPC结构,其特征在于,其铜皮的插接端与FPC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14~0.16mm;
所述铜皮插接端的左右两侧为两个切角结构。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泽银鄞俊锵林汉良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