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163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镜框、镜壳、镜片、支架、PCB板和球头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用于与所述镜片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多个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包括分布在汽车运行垂直方向两端的横向注塑凹槽、连通两端所述横向注塑凹槽的两条竖向注塑凹槽、以及连通两条所述竖向注塑凹槽的斜向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内填充有二次注塑软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注塑凹槽内填充的二次注塑软胶与所述镜片连接。本方案在汽车发生震动时,能有效的对镜片的震动进行缓冲,保证驾驶员能准确通过后视镜看清后方来车情况,保证驾驶安全。

An automatic anti glare interior rearview mi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技术介绍
眩目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在视野中某一局部地方出现过高的亮度或前后发生过大的亮度变化,眩目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汽车上防眩目后视镜的研究越来越多。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是由一面特殊镜子和两个光敏二极管及电子控制器组成,电子控制器接收光敏二极管送来的前射光和后射光信号,安装在车厢前挡风玻璃下面,当照射灯光照射在车内后视镜上时,如后面灯光大于前面灯光,电子控制器将输出一个电压到导电层上,导电层上的这个电压改变镜面电化层颜色,电压越高,电化层颜色越深,此时即使再强的照射光照到后视镜上,经防眩目车内后视镜反射到驾驶员眼睛上则显示暗光,不会耀眼,镜面电化层根据后方光线的入射强度,自动持续变化以防止眩目。现有汽车防眩目后视镜主要包括镜壳、镜框、镜片、球头连接总成等,其中镜片通过支架连接在镜框上,镜框一端与镜壳进行连接,另一端与球头连接总成进行连接,后视镜整体通过球头连接总成与车身进行连接,这种结构的后视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下面的问题:现有后视镜的镜片通过双面胶粘贴于支架上,支架再与镜框进行刚性连接,这使得当汽车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时,汽车的震动会带动后视镜的震动,进而使得后视镜的镜片发生震动,该震动使得驾驶员无法通过后视镜准确的看清楚后方来车情况,容易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在汽车发生震动时,能有效的对镜片的震动进行缓冲,保证驾驶员能准确通过后视镜看清后方来车情况,保证驾驶安全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镜框、镜壳、镜片、支架、PCB板和球头连接总成,所述支架用于与所述镜片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多个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包括分布在汽车运行垂直方向两端的横向注塑凹槽、连通两端所述横向注塑凹槽的两条竖向注塑凹槽、以及连通两条所述竖向注塑凹槽的斜向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内填充有二次注塑软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注塑凹槽内填充的二次注塑软胶与所述镜片连接。这样,通过设置注塑凹槽,并在注塑凹槽内填充二次注塑软胶,将软胶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填充到注塑凹槽内,一方面利用软胶的粘接性能实现支架与镜片之间的可靠连接,另一方面利用软胶良好的弹性充当支架与镜片之间缓冲垫的作用,因此当采用二次注塑软胶对镜片和支架进行连接时,当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汽车的震动传到内后视镜的镜框上,镜框再传递到支架,传递到支架处的震动在二次注塑软胶的弹性作用下被缓冲和吸收,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传递到镜片处的震动;另一方面,通过横向注塑凹槽、竖向注塑凹槽和斜向注塑凹槽的设计,一方面增加了支架与镜片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二次注塑软胶对震动缓冲的面积和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少传递到镜片处的震动。因此本方案在汽车发生震动时,能有效的对镜片的震动进行缓冲,保证驾驶员能准确通过后视镜看清后方来车情况,保证驾驶安全。优选的,所述镜框上设有朝向所述支架所在方向且外径逐渐减小的第一BOSS柱,在所述第一BOSS柱靠近所述镜框的一端还凸出设有第一定位块,在所述支架和所述PCB板上与所述第一BOSS柱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定位孔和第一PCB板定位孔,所述第一BOSS柱能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架定位孔和所述第一PCB板定位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支架相抵。这样,通过设计第一BOSS柱,利用第一BOSS柱依次穿过第一支架定位孔和第一PCB板定位孔的方式实现镜框与支架和PCB板的连接和定位,其中第一定位块用于支架和PCB板在第一BOSS柱上的位置进行限定,另外通过将第一BOSS柱设计成朝向支架所在方向外径逐渐减小的结构,方便第一BOSS柱伸入到第一支架定位孔和第一PCB板定位孔内。本方案通过采用BOSS柱的方式进行连接,与传统采用螺钉的连接方式相比,结构更加的简单紧凑。优选的,所述镜壳上设有朝向所述支架所在方向且外径逐渐减小的第二BOSS柱,在所述支架和所述PCB板上与所述第二BOSS柱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支架定位孔和第二PCB板定位孔,所述第一BOSS柱能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架定位孔和所述第二PCB板定位孔。这样,通过设计第二BOSS柱,利用第二BOSS柱依次穿过第二支架定位孔和第二PCB板定位孔的方式实现镜壳与支架和PCB板的连接和定位,同时由于支架和PCB板通过第一BOSS柱与镜框进行了连接,这样使得镜壳可以起到固定PCB板和支架、以及支撑镜框的效果。本方案与传统采用双面胶的连接方式相比,本方案的支撑方式更加合理和可靠。优选的,还包括分布在所述镜片垂直于汽车运行方向两端的电极夹,所述电极夹与所述镜片固定连接,在所述镜片两端的所述电极夹上均设有夹片端子,两端的所述夹片端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这样,通过设置电极夹,并在电极夹上设置夹片端子,利用导线将两端的夹片端子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对电极夹和导线进行连接的方式相比,本方案的连接更加美观可靠,同时利于后期产品的平台化设计。优选的,还包括金属垫片,在镜壳上开设有线束过孔,所述PCB板引出的线束穿过所述线束过孔后再伸入到所述球头连接总成内并用于与车身上的控制系统进行电连接,所述镜壳上在所述线束过孔的周向还均布有三个连接孔,所述金属垫片、所述镜壳和所述球头连接总成通过所述连接孔处的连接螺钉进行固定连接。这样,利用连接螺钉对镜壳、金属垫片和球头连接总成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强度和刚度更高,同时将PCB板上引出的线束依次穿过线束过孔和球头连接总成后与车身上的控制系统电连接,这样设计布局美观且更为合理。优选的,所述镜壳与所述镜框通过卡扣进行连接。这样,卡扣连接不需要额外的螺钉等材料,连接更加的简单和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镜框、支架和PCB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镜壳、支架和PCB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镜框1、第一BOSS柱11、第一定位块12、镜片2、电极夹21、夹片端子22、导线23、支架3、横向注塑凹槽31、竖向注塑凹槽32、斜向注塑凹槽33、第一支架定位孔34、第二支架定位孔35、PCB板4、第一PCB板定位孔41、第二PCB板定位孔42、镜壳5、第二BOSS柱51、球头连接总成6、金属垫片7、连接螺钉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到附图5所示,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镜框1、镜壳5、镜片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镜框、镜壳、镜片、支架、PCB板和球头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用于与所述镜片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多个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包括分布在汽车运行垂直方向两端的横向注塑凹槽、连通两端所述横向注塑凹槽的两条竖向注塑凹槽、以及连通两条所述竖向注塑凹槽的斜向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内填充有二次注塑软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注塑凹槽内填充的二次注塑软胶与所述镜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镜框、镜壳、镜片、支架、PCB板和球头连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用于与所述镜片接触的一面开设有多个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包括分布在汽车运行垂直方向两端的横向注塑凹槽、连通两端所述横向注塑凹槽的两条竖向注塑凹槽、以及连通两条所述竖向注塑凹槽的斜向注塑凹槽,所述注塑凹槽内填充有二次注塑软胶,所述支架通过所述注塑凹槽内填充的二次注塑软胶与所述镜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上设有朝向所述支架所在方向且外径逐渐减小的第一BOSS柱,在所述第一BOSS柱靠近所述镜框的一端还凸出设有第一定位块,在所述支架和所述PCB板上与所述第一BOSS柱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定位孔和第一PCB板定位孔,所述第一BOSS柱能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架定位孔和所述第一PCB板定位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支架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壳上设有朝向所述支架所在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胡数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熠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