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涡流除尘降温环,该涡流除尘降温环安装于电动工具内部,与电动工具内部的碳刷及换向器相邻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包括:基体和风扇结构;其中,基体与电动工具内部转子的转轴连接并固定;风扇结构为设置于基体面向碳刷一侧的锯齿状环形凸起。通过涡流除尘降温环产生自涡流除尘降温环向碳刷方向的涡流气流,使碳刷和换向器的温度不会持续爬升,以起到降温作用。同时,涡流气流会使碳刷与换向器摩擦产生的碳粉不会沉积在换向器的铜排上,避免了铜排间由于沉积碳粉引发的爬电短路。
A desuperheating ring for vortex dust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流除尘降温环
本技术涉及工具防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流除尘降温环。
技术介绍
电动工具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碳刷与换向器持续摩擦,持续摩擦会产生大量碳粉,并沉积在换向器的铜排之间;同时,还会由于摩擦使碳刷和换向器的温度持续升高。沉积的碳粉可能引起铜排与铜排间发生爬电短路,进而烧坏换向器,甚至烧坏电机;不断升高的碳刷及换向器的温度同样会使换向器烧毁,甚至爆裂,是目前亟待解决一项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流除尘降温环,该涡流除尘降温环安装于电动工具内部,与电动工具内部的碳刷及换向器相邻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包括:基体和风扇结构;其中,基体与电动工具内部转子的转轴连接并固定;风扇结构为设置于基体面向碳刷一侧的锯齿状环形凸起。一个实例中,锯齿状环形凸起上的齿凸个数根据换向器上的铜排数量决定。一个实例中,电动工具工作时,涡流除尘降温环与转轴同时旋转,保持相对静止。一个实例中,电动工具工作时,风扇结构使电动工具内部产生自涡流除尘降温环向碳刷方向的涡流气流。一个实例中,涡流除尘降温环还包括一级防尘部;一级防尘部为设置于基体面向轴承室外壳一侧的环状凸起,与轴承室外壳面向碳刷及换向器一侧的平面挤压贴合;一级防尘部的内径大于轴承室外壳的内径。进一步的,电动工具工作时,一级防尘部与轴承室外壳面向转子一侧的平面基于挤压贴合产生相互摩擦,相互摩擦使一级防尘部与轴承室外壳面向转子一侧的平面形成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涡流除尘降温环产生自涡流除尘降温环向碳刷方向的涡流气流,使碳刷和换向器的温度不会持续爬升,以起到降温作用。同时,涡流气流会使碳刷与换向器摩擦产生的碳粉不会沉积在换向器的铜排上,避免了铜排间由于沉积碳粉引发的爬电短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的电动工具碳刷区域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的电动工具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涡流除尘降温环三维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的电动工具碳刷区域剖面图,如图1所示。涡流除尘降温环与电动工具内部的碳刷210及换向器220相邻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包括:基体110和风扇结构120;其中,基体110与电动工具内部转子的转轴300连接并固定。防尘环基体110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与转轴300形成过盈配合。需要说明,图1为电动工具的局部刨面图,图中转轴300为横向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及轴承220等均装置于转轴300上,形成了以横向设置的转轴300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图1中仅部分示出了转轴30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的电动工具剖面图,如图2所示,黑框M对应于图1,即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设置涡流除尘降温环的电动工具碳刷区域剖面图。风扇结构120为设置于基体110面向碳刷210一侧的锯齿状环形凸起。一个实例中,风扇结构120的锯齿状环形凸起为锯齿角度为45°。一个实例中,风扇结构120的锯齿状环形凸起具备10~40个齿凸。进一步的一个实例中,风扇结构120的锯齿状环形凸起的齿凸个数根据换向器220上的铜排数量决定。例如,换向器铜排为24片,则风扇结构120具备24个齿凸。当电动工具工作时,涡流除尘降温环与转轴300同时旋转,保持相对静止。同时,风扇结构120在旋转过程中,产生自涡流除尘降温环向碳刷210方向的涡流气流。需要理解,电动工具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碳刷210与换向器220持续摩擦,持续摩擦会产生大量碳粉,并沉积在换向器220的铜排之间;同时,还会由于摩擦使碳刷210和换向器220的温度持续升高。沉积的碳粉可能引起铜排与铜排间发生爬电短路,进而烧坏换向器220,甚至烧坏电机;不断升高的碳刷210及换向器220的温度同样会使换向器220烧毁,甚至爆裂。涡流除尘降温环产生自涡流除尘降温环向碳刷210方向的涡流气流,使碳刷210和换向器220的温度不会持续爬升,以起到降温作用。同时,涡流气流会使碳刷210与换向器220摩擦产生的碳粉不会沉积在换向器220的铜排上,避免了铜排间由于沉积碳粉引发的爬电短路。进一步的,涡流气流使碳粉粉尘远离了涡流除尘降温环右侧的轴承室410以及其中的轴承420,进一步的保障了轴承室410及轴承420可以在无尘的环境中工作,避免了轴承420与粉尘摩擦,进而损坏甚至烧毁的情况。一个实例中,涡流除尘降温环还包括一级防尘部130;一级防尘部130为设置于基体110面向轴承室410一侧的环状凸起,与轴承室外壳430面向碳刷210及换向器220一侧的平面挤压贴合;一级防尘部130的内径大于轴承室外壳430的内径。当电动工具工作时,一级防尘部130与轴承室外壳430面向碳刷210及换向器220一侧的平面基于挤压贴合产生相互摩擦,相互摩擦使一级防尘部130与轴承室外壳430面向碳刷210及换向器220一侧的平面形成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涡流除尘降温环还包括:二级防尘部140;二级防尘部140为设置于基体110面向轴承室410一侧的环状凸起;二级防尘部140的外径小于一级防尘部130的内径;二级防尘部140的外径小于轴承室外壳430的内径。具体的,二级防尘部140与防尘胶套配合连接,用于提高防尘效果。在一个具体实施里中,涡流除尘降温环可以设计为如图3所示的结构。涡流除尘降温环包括:基体110、风扇结构120、一级防尘部130、二级防尘部140以及基体110上的通孔111;其中,基体110为一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截面如图1所示;在基体110的中心有一通孔111;风扇结构120为一锯齿状环形凸起,该锯齿状环形凸起的锯齿角度为45°,一周共设置24个齿凸;一级防尘部130为一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的截面为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二级防尘部140为一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的截面如图1所示,一级防尘部120的半径大于二级防尘部130。通过基体110上设置的风扇结构120实现碳刷和换向器的降温与碳粉除尘,通过基体110上设置的一级防尘部130进行一级防尘,通过基体110上设置的二级防尘部140进行二级防尘,通过基体110上的通孔111与电动工具的转轴连接,根据电动工具的转轴,设计能够达到过盈配合的通孔111,使电动工具工作过程中,涡流除尘降温环与转轴保持相对静止,随转轴一同转动,形成自涡流除尘降温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流除尘降温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除尘降温环安装于电动工具内部,与所述电动工具内部的碳刷及换向器相邻设置;所述涡流除尘降温环包括:基体和风扇结构;其中,/n所述基体与所述电动工具内部转子的转轴连接并固定;/n所述风扇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基体面向所述碳刷一侧的锯齿状环形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流除尘降温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除尘降温环安装于电动工具内部,与所述电动工具内部的碳刷及换向器相邻设置;所述涡流除尘降温环包括:基体和风扇结构;其中,
所述基体与所述电动工具内部转子的转轴连接并固定;
所述风扇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基体面向所述碳刷一侧的锯齿状环形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除尘降温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环形凸起上的齿凸个数根据所述换向器上的铜排数量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除尘降温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工作时,所述涡流除尘降温环与所述转轴同时旋转,保持相对静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流除尘降温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索沃克苏州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