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研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47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动研磨工具,包括工作头(12)、握持外壳(11)、中间盖(5)、电机外壳(1)、具有电机风叶(3)的电机(2)和传动机构(14),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管套(7),所述电动研磨工具还包括风道机构,所述风道机构包括在所述握持外壳(11)和所述管套(7)之间形成的数条风道(6),所述风道(6)沿着所述管套(7)的轴向延伸且与电机风叶(3)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气流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环境温度30摄氏度以上使用时,可以是电动研磨工具的握持部位的温度在人体可以接受的长时间工作温度45摄氏度以下,实现长时间工作,安全性能高,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精度轴承,提高了打磨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An electric grind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研磨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研磨工具。
技术介绍
电动研磨工具主要用于金属、塑料、木材、石材等材料的精确打磨、研磨等工作。目前的电动研磨工具的头部握持机构全部是主体铝材质和封闭式传动结构,由于结构设计的局限性,产品握持部位的前后轴承在高度运转是产生高温,温度传递给铝材质的前头壳部位,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在夏季,其温度高达约50摄氏度,工人在操作使用时,就无法握持,无法长时间正常使用。而行业内弥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铝材质的前头壳外部加橡胶隔热护套或者塑料管套,橡胶隔热护套和塑料管套使用一段时间后大量出现脱落、损坏,影响安全使用。另一种是通过降低轴承精度和电磨功率来降低握持部位温度,这样会导致电动研磨工具打磨加工的精度不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动研磨工具,可有效降低电动研磨工具握持部位的温度,实现长时间工作,安全性能高,且提高了打磨加工精度和效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研磨工具,包括工作头、握持外壳、中间盖、电机外壳、具有电机风叶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管套,所述电动研磨工具还包括风道机构,所述风道机构包括在所述握持外壳和所述管套之间形成的数条风道,所述风道沿着所述管套的轴向延伸且与电机风叶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气流相连通。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握持外壳内部设置数条凸筋,所述凸筋为长条形且与所述握持外壳一体成型,所述凸筋沿着所述握持外壳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且自所述握持外壳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握持外壳的末端。所述凸筋与所述管套的外壁相互接触从而形成所述风道,所述风道自所述握持外壳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握持外壳的顶端。所述握持外壳的顶端设置数个风道口,所述风道口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在所述握持外壳的顶端,所述风道口与所述风道对应连通。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前盖,所述前盖设置有平台,所述平台包括第二平台面,所述握持外壳的顶端紧抵在所述平台的所述第二平台面上。所述握持外壳的末端设置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对称分布4个螺纹孔。所述电动研磨工具还包括电机外壳和中间盖,所述中间盖设置在所述握持外壳和所述电机外壳之间,所述握持外壳、所述中间盖和所述电机外壳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中间盖设置内风口,所述风道与所述内风口连通,所述电机风叶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气流穿过所述内风口进入所述风道。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为高精度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管套两端内。所述握持外壳为塑性材质。所述管套为金属材质,导热效果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在环境温度30摄氏度以上使用时,可以是使电动研磨工具的握持部位的温度在人体可以接受的长时间工作温度45摄氏度以下,实现长时间工作,且安全性能高。由于解决了温度问题,电动研磨工具可采用高精度轴承,大幅度提高了打磨加工的精度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研磨工具的装配图。图2为图1中电动研磨工具的握持外壳的侧视图。图3为图2握持外壳沿A-A向的剖面图。图4为图1电动研磨工具沿B-B向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研磨工具的中间盖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研磨工具的中间盖的后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研磨工具的中间盖的右视图。图8为图6中间盖沿C-C向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动研磨工具的前盖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电动研磨工具主要包括工作头12、握持外壳11、中间盖5、电机外壳1、具有电机风叶3的电机2以及设置在工作头12和电机2之间的传动机构14。对应与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该工具为一种直磨机,电机2通过传动机构14带动工作头12高速旋转,通过安装在工作头12上的研磨附件(未图示)对金属、塑料、木材、石材等材料进行精确打磨、研磨等工作。如图2和图3所示,握持外壳11为塑性材质,握持外壳11的顶端19和末端20为圆台形,顶端19和末端20之间的部位为圆柱形,顶端19的最小直径为d1,末端20的最大直径为d2,顶端19与末端20之间部位的直径为d,且d1<d<d2;握持外壳11的顶端19设置8个风道口16,8个风道口16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在握持外壳11的顶端19;握持外壳11的内部设置8条凸筋15,凸筋15为长条形且沿着握持外壳11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凸筋15与握持外壳11一体成型,且自握持外壳11的顶端19延伸至握持外壳11的末端20;握持外壳11的末端20设置连接盘17,连接盘17上对称分布4个螺纹孔18。如图4所示,凸筋15与管套7的外壁23相互接触从而形成8个风道6,8个风道6自握持外壳11的末端20延伸至握持外壳11的顶端19,每个风道6均与相应的各个风道口16对应连通,使得风道6内的气流可以通过风道口16排出到大气中。如图5和图6所示,中间盖5包括内风口29、外风口30、支撑管35、外环31、内环32和筋板33。内风口29为梯形通孔,内风口29设置在内环32与外环31之间,内风口29分别与风道6和电机风叶3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气流相通,且内风口29与外风口30相互连通。如图7所示,外风口30为方形孔,外风口30沿外环31的圆周方向设置在外环31的右侧39、后侧40和左侧41上,外风口30与大气相通。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支撑管35为中空圆柱管,一体成型在内环32上,内环32与支撑管外壁36之间设置有8个凸台37,支撑管37设置在管套7内,支撑管外壁36与管套7的内壁24紧密接触。外环31内设置内环32,外环31与内环32同轴,外环31的内半径为R,内环32的外半径为R1,R>R1,外环31与内环32之间设置筋板33,筋板33将外环31与内环32之间的圆环空间分隔为若干个梯形通孔,该梯形通孔即为内风口29,外环31上对称分布4个第二螺纹孔34。中间盖5设置在握持外壳11和电机外壳1之间,中间盖5、电机外壳1和握持外壳1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并且中间盖5的前侧38朝向使用时使用者手部的方向,避免从外风口30排出的热风对使用者造成损伤。电机2设置在电机外壳1内,电机2还包括电机输出轴4,电机输出轴4设置在内环32和支撑管35内。如图9所示,前盖13由主体44、平台28和凸环27组成,主体44为中空柱体,平台28包括第一平台面42和第二平台面43。如图1所示,传动轴8一端与工作头1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电机输出轴4可拆卸连接,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0均为高精度轴承,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10套设在传动轴8的两端上且设置在管套7内,第一轴承9设置在管套7的前端25且与管套7过盈配合,管套7内设置第一台阶21,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研磨工具,包括工作头(12)、握持外壳(11)、中间盖(5)、电机外壳(1)、具有电机风叶(3)的电机(2)和传动机构(1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管套(7),所述电动研磨工具还包括风道机构,所述风道机构包括在所述握持外壳(11)和所述管套(7)之间形成的数条风道(6),所述风道(6)沿着所述管套(7)的轴向延伸且与电机风叶(3)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气流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研磨工具,包括工作头(12)、握持外壳(11)、中间盖(5)、电机外壳(1)、具有电机风叶(3)的电机(2)和传动机构(1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管套(7),所述电动研磨工具还包括风道机构,所述风道机构包括在所述握持外壳(11)和所述管套(7)之间形成的数条风道(6),所述风道(6)沿着所述管套(7)的轴向延伸且与电机风叶(3)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气流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外壳(11)内部设置数条凸筋(15),所述凸筋(15)与所述管套(7)的外表面(23)相互接触从而形成所述风道(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15)沿着所述握持外壳(11)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自所述握持外壳(11)的顶端(19)延伸至所述握持外壳(11)的末端(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6)自所述握持外壳(11)的末端(20)延伸至所述握持外壳(11)的顶端(1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研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外壳(11)的顶端(19)设置数个风道口(16),所述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索沃克苏州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