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具体涉及竹木合成板材领域,包括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条,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伸缩杆配合阻尼弹簧复位收缩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向左移动,并使得限位管紧紧的卡接在限位块的限位槽内,使得活动块无法拔出并使得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紧密贴合,配合缺口和搭接条紧密贴合,使得可以达到无缝连接的目的。
A fire retardant bamboo wood composite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
本技术涉及竹木合成板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
技术介绍
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已开发出了竹木复合板,广泛应用于建筑、车辆、包装、装饰、家具等领域。竹木复合板是人造复合板材。以竹条为中芯层,两面对称复贴单板。竹木使用比为4∶1~8∶1,一次成板,耗胶量少,易实现工业化,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阻燃竹木复合板,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建筑、包装、装饰灯领域的纤维板材。阻燃竹木复合板以大径毛竹为原料,通过切削成层,并利用阻燃胶黏剂胶结制成。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在阻燃竹木复合板之间组装时,各个阻燃竹木复合板之间难以连接紧密,导致连接处缝隙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通过伸缩杆配合阻尼弹簧复位收缩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向左移动,并使得限位管紧紧的卡接在限位块的限位槽内,使得活动块无法拔出并使得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紧密贴合,配合缺口和搭接条紧密贴合,使得可以达到无缝连接的目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包括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条,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壁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远离伸缩杆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管;所述第二连接条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活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壁,所述活动块远离第二连接条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限位管的表面活动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且移动板活动连接在活动槽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条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活动贴合有搭接条,所述搭接条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条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一端。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槽内壁顶部的倾斜角度与活动块的倾斜角度相等,且限位块底部的倾斜角度与移动框顶部的倾斜角度相等。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块靠近限位管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限位管的表面活动贴合。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条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第二连接条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一端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与导向块的表面活动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内壁和导向块表面的倾斜角度均与活动块表面的倾斜角度相等,所述导向块靠近移动框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分别与移动板和移动框的表面活动贴合。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包括木质单板,所述木质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蜂窝板,所述蜂窝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竹束层,所述木质单板和蜂窝板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竹束层、蜂窝板和木质单板在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中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木质单板和蜂窝板以及蜂窝板和竹束层均通过阻燃粘接层粘接,且蜂窝板的内部设有阻燃粘接层,所述阻燃粘接层为氢氧化铝阻燃剂以及脲醛树脂材料构件。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伸缩杆配合阻尼弹簧复位收缩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向左移动,并使得限位管紧紧的卡接在限位块的限位槽内,使得活动块无法拔出并使得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紧密贴合,配合缺口和搭接条紧密贴合,使得可以达到无缝连接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无缝连接的效果;2、通过木质单板和蜂窝板以及蜂窝板和竹束层均通过阻燃粘接层粘接,使得可以在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内部起到简单的阻燃的目的,且蜂窝板的内部填充有阻燃胶,大大提高了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阻燃效果,且蜂窝板为多个六角形板固定拼接而成,具有轻、强、稳、保温、隔热、防震等诸多优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的阻燃效果,从而达到阻燃效果好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阻燃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的蜂窝板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条连接结构正剖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条结构正剖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连接条结构正剖图。图7为本技术的移动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1、木质单板;12、蜂窝板;13、竹束层;2、第一连接条;21、活动槽;22、伸缩杆;23、移动板;24、移动框;25、限位管;26、导向块;27、缺口;3、第二连接条;31、导向槽;32、活动块;33、限位块;34、搭接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包括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条2,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3,所述第一连接条2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21,所述活动槽21的内壁设有伸缩杆22,所述伸缩杆22的一端与活动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伸缩杆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3,所述移动板23远离伸缩杆22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框24,所述移动框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管25;所述第二连接条3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2,所述活动块32活动连接在活动槽21的内壁,所述活动块32远离第二连接条3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所述限位块33的一端与限位管25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且移动板23活动连接在活动槽21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条2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缺口27,所述缺口27的内壁活动贴合有搭接条34,所述搭接条34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条3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所述活动槽21内壁顶部的倾斜角度与活动块32的倾斜角度相等,且限位块33底部的倾斜角度与移动框24顶部的倾斜角度相等;所述限位块33靠近限位管25的一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限位管25的表面活动贴合;所述第一连接条2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26,所述第二连接条3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导向槽31,所述导向槽31的内壁与导向块26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槽31内壁和导向块26表面的倾斜角度均与活动块32表面的倾斜角度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包括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条(2),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3),所述第一连接条(2)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21),所述活动槽(21)的内壁设有伸缩杆(22),所述伸缩杆(22)的一端与活动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伸缩杆(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3),所述移动板(23)远离伸缩杆(22)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框(24),所述移动框(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管(25);/n所述第二连接条(3)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2),所述活动块(32)活动连接在活动槽(21)的内壁,所述活动块(32)远离第二连接条(3)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所述限位块(33)的一端与限位管(25)的表面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包括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条(2),所述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条(3),所述第一连接条(2)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21),所述活动槽(21)的内壁设有伸缩杆(22),所述伸缩杆(22)的一端与活动槽(2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伸缩杆(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3),所述移动板(23)远离伸缩杆(22)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框(24),所述移动框(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管(25);
所述第二连接条(3)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32),所述活动块(32)活动连接在活动槽(21)的内壁,所述活动块(32)远离第二连接条(3)一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所述限位块(33)的一端与限位管(25)的表面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2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且移动板(23)活动连接在活动槽(21)内壁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条(2)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一端的顶部开设有缺口(27),所述缺口(27)的内壁活动贴合有搭接条(34),所述搭接条(34)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条(3)远离阻燃竹木复合板本体(1)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竹木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槽(21)内壁顶部的倾斜角度与活动块(32)的倾斜角度相等,且限位块(33)底部的倾斜角度与移动框(24)顶部的倾斜角度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万山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