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881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7:3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能够在对压入力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保持力,且保持力的调整比较方便。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用于与压接孔配合以连通电路,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由所述插入部压入所述压接孔内,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形变空间,所述形变空间内设有将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的弹性加强结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可用于电子设备中连通电路。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容量越来越大,交换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而体积却朝着小型化发展,需要以更小的产品处理更多的信息量,导致产品内部连接器端子数不断增多,端子尺寸却在不断减小,给连接器压接过程带来很大困难。现有的技术一般采用“鱼眼”型端子方案来降低连接器压接难度,减小PCB板的压入力。但是,采用“鱼眼”型端子的方案中,安装端子的压入力和保持力难以平衡,例如,在端子尺寸较小的场景应用时,如果不增大压入力,端子会出现保持力不足的情况,如果增大压入力,又会出现压接时将端子压弯的情况。而且,调整压接时力学结构时,需要修改多个尺寸,变更维护方案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电气连接器和电子设备,能够在对压入力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提高保持力,且保持力的调整比较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用于与压接孔配合以连通电路,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由所述插入部压入所述压接孔内,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形变空间,所述形变空间内设有将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的弹性加强结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气连接端子,由于在并排设置的两个弧形弹性臂之间形成的形变空间内设置了弹性加强结构,弹性加强结构将两个弧形弹性臂连接,进而弹性加强结构可以提供较好的保持力;弹性加强结构可以增大两个弧形弹性臂整体屈服强度,使弧形弹性臂受力弹性区域更大,从而更容易做到压接力和保持力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寻找最佳平衡点。同时,由于电气连接端子由插入部压入压接孔内,压入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弧形弹性臂靠近插入部的部分,因此,设置弹性加强结构位于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对压入力的影响很小,且可同时提高保持力。另外,调整保持力时只需要对弹性加强结构的尺寸或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不用对整个端子的多个尺寸进行调整,比较方便。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长度为第一距离,在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后,弹性加强结构设置的位置可选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与所述弧形弹性臂的连接点距离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正中间的长度为第一距离的四分之一。弹性加强结构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同的形状结构会具有不同的压入力和保持力,因此,根据所需的压入力和保持力等因素,可以选择多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弹性加强结构,示例的,弹性加强结构常见的形状结构有直线形筋条、弧形筋条、十字形筋条和“H”形筋条等。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直线形筋条。弹性加强结构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直线形筋条,直线形筋条设置和成型简单方便,结构稳定。弹性加强结构的尺寸直接影响着保持力的大小,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形筋条与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90度。直线形筋条与弧形弹性臂连接时的角度可以在可控范围内灵活设置,即,直线形筋条与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90度。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形筋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5毫米。直线形筋条的宽度越大,保持力越大,宽度越小,保持力越小,根据模拟多个场景的应用测试,得到了直线形筋条的宽度设置范围。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四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形筋条的厚度等于所述弧形弹性臂的厚度。直线形筋条的厚度越大保持力越大,厚度越小保持力越小,厚度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为了方便制造和生产,可选的,直线形筋条的厚度等于弧形弹性臂的厚度。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弧形筋条。弧形筋条相比直线形筋条,弹性力更大,保持力略小,可以适应一些特殊的场景。弧形筋条的具体形状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要求。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筋条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弧形筋条的凸面一侧相对并抵接;每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或,两个所述弧形筋条中的一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中的一个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筋条中的另一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中的另一个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所述插入部,或,所述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所述连接部。弧形筋条的弧形朝向可以有多种选择,朝向插入部和朝向连接部的方案容易实现且方便制造。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至第八种中任一种的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的两个直线连接段,所述弧形筋条通过两个所述直线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为了方便弧形筋条两端与弧形弹性臂连接,可以在弧形筋条的两端再设置两个直线连接段,用直线连接段将弧形筋条和弧形弹性臂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至第九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弧形筋条的弧长为所述形变空间的边缘周长的四分之一。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至第十种中的任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3毫米。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与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纵向连接段,以及与所述纵向连接段垂直的横向连接段,所述横向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所述纵向连接段固定在所述横向连接段上。弹性加强结构的其他结构形式,设置纵向连接段可以增加弹性加强结构中部的强度,进而此结构的设置方式也可以用于改变弹性加强结构的保持力。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横向连接段和纵向连接段设置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可选的,所述横向连接段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纵向连接段的延伸方向的两侧,所述横向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纵向连接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横向连接段非共线设置。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用于与压接孔配合以连通电路,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由所述插入部压入所述压接孔内,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形变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空间内设有将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的弹性加强结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连接端子,用于与压接孔配合以连通电路,包括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由所述插入部压入所述压接孔内,所述插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弧形弹性臂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凸起以形成形变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空间内设有将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的弹性加强结构,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中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长度为第一距离,所述弹性加强结构与所述弧形弹性臂的连接点距离所述形变空间沿所述电气连接端子延伸方向的正中间的长度为第一距离的四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直线形筋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形筋条与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为0~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形筋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形筋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形变空间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大于或等于0.0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包括弧形筋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弧形筋条的凸面一侧相对并抵接;
每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或,两个所述弧形筋条中的一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中的一个连接,两个所述弧形筋条中的另一个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均与两个所述弧形弹性臂中的另一个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所述插入部,或,所述弧形筋条的凹面朝向所述连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的两个直线连接段,所述弧形筋条通过两个所述直线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加强结构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弧形筋条的两端的两个直线连接段,所述弧形筋条通过两个所述直线连接段与所述弧形弹性臂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的弧长为所述形变空间的边缘周长的四分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筋条的弧长为所述形变空间的边缘周长的四分之一。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树钊刘天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