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81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端子强度部、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且端子强度部、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的厚度相同,过渡部的宽度大于插入部的宽度,过渡部的宽度大于保持力部的宽度,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上设有多个齿槽;插入部的宽度方向面、过渡部的宽度方向面和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依次与PCB板孔接触插入至PCB板孔内,插入部的宽度方向面、过渡部的宽度方向面、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分别与PCB板孔接触时均会发生弹性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在设计时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制作,制作简单方便。

A plug-in structure of solderless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
技术介绍
电子连接器与PCB连接的主要方式包括press-fit,press-fit型连接器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连接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端子结构。如图1所示是本公司成产的一款连接器,连接器通过PCB孔压缩弹片产生保持力,连通PCB线路,具有结构简单、易插拔的优点,但是此种连接器成型方向比厚度方向尺寸大(设计了成型方向的弹片和焊接与成型方向垂直的弹片),不适用于埋入注塑工艺成型、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此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硬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端子强度部、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且所述端子强度部、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所述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的厚度相同,所述过渡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所述过渡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保持力部的宽度,所述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上设有多个齿槽;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方向面、过渡部的宽度方向面和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依次与PCB板孔接触插入至PCB板孔内,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方向面、过渡部的宽度方向面、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分别与PCB板孔接触时均会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地,还包括预插部,所述预插部和所述插入部相连接,所述预插部和所述插入部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所述预插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插入部的宽度。预插部的宽度小于插入部更加方便插入至PCB板孔内。进一步地,所述预插部和所述插入部一体成型制作。一体成型制作,制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进一步地,所述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的厚度方向面上均设有强度孔。进一步地,所述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的厚度方向上设有贯通厚度方向面的弹性孔。弹性孔的设置是为了给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提供弹性变形的保证。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强度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保持力部的宽度,所述端子强度部的厚度和所述保持力部的厚度相同,所述端子强度部和所述保持力部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倒角。连接倒角的为弧形,将端子强度部和保持力部的连接处设计为弧形保证了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强度部的形状为方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的材质为黄铜、磷铜或铁。也可选用其它的延展性、耐疲劳性能较好的材料;选用此种材料能够使连接器满足使用要求,且使连接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的连接器在设计时将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采用厚度相同的设计,制作方便,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制作,制作简单节省了成本;插入使,宽度小的插入部先和PCB板孔接触便于插入,进入后PCB板孔和保持力部接触,保持力部上的齿槽增加了保持力,且过渡部的宽度大于保持力部的宽度,减少了连接器脱落的可能;2、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的厚度方向面上均设有强度孔,强度孔的设置增加了连接器表面的硬度,增加了整体的强度,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2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器和PCB板孔连接的示意图。其中:1、端子强度部;2、保持力部;3、过渡部;4、插入部;5、预插部;6、齿槽;7、弹性孔;8、强度孔;9、连接倒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3所示,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本技术中的连接器因自身的结构特点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制作,制作方便成本低,通过在和PCB板孔连接的保持力部的左右两侧增加齿槽6,增加了保持力,使本连接器和PCB板孔连接的更加牢固,其本技术在连接器的上下表面打强度孔8,增加了连接器整体的强度。如图2-5所示,连接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端子强度部1、保持力部2、过渡部3、插入部4和预插部5。端子强度部1、保持力部2、过渡部3、插入部4和预插部5的厚度相同,且保持力部2、过渡部3、插入部4和预插部5的沿垂直向下方向设置。此种设计一方面能够使插入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便于一体注塑成型制作,为制作提供了方便。连接器插入至PCB板孔时,预插部5的左右侧面先和PCB板孔接触,然后依次是插入部4的左右侧面、过渡部3的左右侧面,最后PCB板孔和保持力部2的左右侧面接触,且保持在此位置。设计时,预插部5宽度(宽度方向在图中3为左右方向)小于插入部4的宽度,宽度部4、保持力部2的宽度小于过渡部3的宽度。预插部5的宽度小,便于本装置插入至PCB板孔内,过渡部3的宽度大是为了防止连接后的连接器脱离保持力部2。为了增加保持力部2和PCB板孔的接触效果,保持力部2的左右反向还设有七个齿槽6,七个齿槽6之间的间隔相同,齿槽6的设置增加了PCB板孔和连接器接触时的摩擦,增加了两者接触的保持力,减少了连接器从PCB板中脱落的可能。如图3所示,连接器主体上还设有弹性孔7,弹性孔7贯穿连接器的前后表面。弹性孔7的位置设置在过渡部3、保持力部2和插入部4的中间处,弹性孔7的长度方向和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相同。弹性孔7的设置是为了使过渡部3、保持力部2和插入部4有足够的弹性。三者的弹性大小可根据弹性孔7的宽度决定,宽度越大三者的弹性则越大。本技术中弹性孔7设计为贯通上下表面的孔,便于生产制作,可直接采用冲压制作。如图3所示,保持力部2、过渡部3和插入部4的前后表面上均设有强度孔8,强度孔8的数量有很多,强度孔8的直径较小,强度孔8的设置增加连接器表面的硬度,改善整体的强度。在本技术中端子强度部1为方形,且端子强度部1的宽度最大,端子强度部1的宽度为1.6mm;保持力部2和插入部4的左右侧面为均渐变状,最大宽度均为1mm,最小宽度均为0.7mm;过渡部3的左右侧面为渐变状,最大宽度为1.2mm,最小宽度为1mm;预插部5的最大宽度为0.7mm,最小宽度为0.3mm;连接器整体的厚度为0.6mm。端子强度部1和保持力部2的连接处设有圆弧形连接倒角9,圆弧形连接倒角9能够增加两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端子强度部、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且所述端子强度部、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n所述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的厚度相同,所述过渡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所述过渡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保持力部的宽度,所述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上设有多个齿槽;/n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方向面、过渡部的宽度方向面和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依次与PCB板孔接触插入至PCB板孔内,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方向面、过渡部的宽度方向面、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分别与PCB板孔接触时均会发生弹性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焊接连接器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端子强度部、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且所述端子强度部、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
所述保持力部、过渡部和插入部的厚度相同,所述过渡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所述过渡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保持力部的宽度,所述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上设有多个齿槽;
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方向面、过渡部的宽度方向面和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依次与PCB板孔接触插入至PCB板孔内,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方向面、过渡部的宽度方向面、保持力部的宽度方向面分别与PCB板孔接触时均会发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接插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插部,所述预插部和所述插入部相连接,所述预插部和所述插入部沿同一直线方向设置,所述预插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插入部的宽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斌黄发勤
申请(专利权)人:皇裕精密冲件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