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657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38
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包括主导体、次导体、填充层、隔离层、屏蔽层和外护套;主导体有三根,各主导体的外壁上均包裹有主绝缘层,三根主导体绞合成缆,相邻主绝缘层之间的外侧形成绞合间隙,三个绞合间隙内均有一根次导体,各次导体的外壁上均包裹次绝缘层,三根主导体、主绝缘层、次导体和次绝缘层共同组成缆芯;隔离层包裹在缆芯外部,填充层填充在主绝缘层、次绝缘层和隔离层三者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内,屏蔽层包裹在隔离层的外部,外护套包裹在屏蔽层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圆整,具有更好的电磁相容性,能抵消高次谐波中的奇次频率,提高变频电机专用电缆的抗干扰性,减少了整个系统中的电磁辐射。

A special low voltage cable for frequency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近几年世界制造业的突飞猛进,变频器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信号稳定传输的场所,使用越来越频繁。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等。为了降低变频电机的噪音,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变频器上通常都会安装专门的电力电缆。目前,现有变频器上的电缆大多都是在常规电力电缆的基础上增加一层金属铝膜,正常使用时,其屏蔽及弯曲性能较差,无法抵消高次谐波中的奇次频率,抗干扰性普遍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其结构紧凑、圆整,解决现有电缆屏蔽、弯曲性能差,及抗干扰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包括主导体、次导体、填充层、隔离层、屏蔽层和外护套;所述主导体有三根,各主导体的外壁上均包裹有主绝缘层,三根主导体绞合成缆,相邻主绝缘层之间的外侧形成绞合间隙,共计三个,三个绞合间隙内均设有一根次导体,各次导体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次绝缘层,三根主导体、主绝缘层、次导体和次绝缘层共同组成缆芯;所述隔离层包裹在缆芯的外部,所述填充层填充在主绝缘层、次绝缘层和隔离层三者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内,所述屏蔽层包裹在隔离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套包裹在屏蔽层的外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其中,所述主绝缘层和次绝缘层均采用介电常数低,耐温耐候性好并且具有非极性的XLPE材料制成。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其中,所述屏蔽层采用铜丝,或者铜丝与铜带相组合的方式制成。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其中,所述外护套采用PVC、PE或低烟无卤材料制成。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对现有电缆进行了改进,采用三根主导体和三根次导体绞合成缆,三根次导体分别位于三个相邻主绝缘层之间的外侧所形成绞合间隙内,这种3+3对称结构因导体的互换性,故有更好的电磁相容性,对抑制电磁干扰起到一定的作用,能抵消高次谐波中的奇次频率,提高变频电机专用电缆的抗干扰性,减少了整个系统中的电磁辐射。若干层包裹的绞合式结构使得本技术结构紧凑、圆整,弯曲性能强,用电安全性高,具有比现有电缆更稳定的传输性能,尤其适用于造纸、冶金、金属加工、矿山、铁路和食品加工行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的断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包括主导体10、次导体20、填充层6、隔离层7、屏蔽层8和外护套9。主导体10有三根,各主导体10的外壁上均包裹有主绝缘层11,三根主导体10绞合成缆;相邻主绝缘层11之间的外侧形成绞合间隙,共计三个,三个绞合间隙内均设有一根次导体20;各次导体20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次绝缘层21。主导体10和次导体20均采用优良机械及电气性能的铜材料制成。三根主导体10、主绝缘层11、次导体20和次绝缘层21共同组成缆芯。主绝缘层11和次绝缘层21均采用介电常数低,耐温耐候性好并且具有非极性的XLPE材料制成。隔离层7采用非吸湿性的隔离带绕包在缆芯的外部;填充层6填充在主绝缘层11、次绝缘层21和隔离层7三者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内。屏蔽层8包裹在隔离层7的外部,外护套9包裹在屏蔽层8的外部。屏蔽层8采用铜丝,或者铜丝与铜带相组合的方式制成,进一步保证屏蔽效果及柔软性,提高电缆的综合抗干扰性并承载短路电流和电容电流。外护套9采用常规的PVC、PE或低烟无卤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避免电缆受机械外力的破坏。本技术采用三根主导体10和三根次导体20绞合成缆,三根次导体20分别位于三个相邻主绝缘层11之间的外侧所形成绞合间隙内,这种3+3对称结构因导体的互换性,故有更好的电磁相容性,对抑制电磁干扰起到一定的作用,能抵消高次谐波中的奇次频率,提高变频电机专用电缆的抗干扰性,减少了整个系统中的电磁辐射。若干层包裹的绞合式结构使得本技术结构紧凑、圆整,弯曲性能强,用电安全性高,具有比现有电缆更稳定的传输性能,尤其适用于造纸、冶金、金属加工、矿山、铁路和食品加工行业。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体(10)、次导体(20)、填充层(6)、隔离层(7)、屏蔽层(8)和外护套(9);/n所述主导体(10)有三根,各主导体(10)的外壁上均包裹有主绝缘层(11),三根主导体(10)绞合成缆,相邻主绝缘层(11)之间的外侧形成绞合间隙,共计三个,三个绞合间隙内均设有一根次导体(20),各次导体(20)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次绝缘层(21),三根主导体(10)、主绝缘层(11)、次导体(20)和次绝缘层(21)共同组成缆芯;/n所述隔离层(7)包裹在缆芯的外部,所述填充层(6)填充在主绝缘层(11)、次绝缘层(21)和隔离层(7)三者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内,所述屏蔽层(8)包裹在隔离层(7)的外部,所述外护套(9)包裹在屏蔽层(8)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专用低压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体(10)、次导体(20)、填充层(6)、隔离层(7)、屏蔽层(8)和外护套(9);
所述主导体(10)有三根,各主导体(10)的外壁上均包裹有主绝缘层(11),三根主导体(10)绞合成缆,相邻主绝缘层(11)之间的外侧形成绞合间隙,共计三个,三个绞合间隙内均设有一根次导体(20),各次导体(20)的外壁上均包裹有次绝缘层(21),三根主导体(10)、主绝缘层(11)、次导体(20)和次绝缘层(21)共同组成缆芯;
所述隔离层(7)包裹在缆芯的外部,所述填充层(6)填充在主绝缘层(11)、次绝缘层(21)和隔离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丰陶瑞祥任加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正泰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