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4531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包括两个轮对定位块、定位块驱动装置,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与钢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通过定位块驱动装置做同步的靠近或远离的反向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轮对定位块的反向运动,在同时接触到轮对时则保证了轮对没有发生偏斜、轮对与轨道垂直。通过两个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的中心线间距为2500mm,保证了转向架落成时同一构架两轴中心线间距满足技术要求。通过使用本定位装置使得转向架落成作业无需反复调整、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及人身安全风险。

A wheel set positioning device for bogie comple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转向架落成需在专业的落成组装台位上进行,现有的安装工艺为:使用天车和吊具将轮对吊运至落车台位轨道上,缓慢落下轮对。用天车和四爪吊具吊起与轮对对应的构架组成至轮对上方,下落时通过调整轮对轴箱组成之间的距离,使轴箱体上的定位节点锥形块准确的嵌入构架定位臂T型槽位置。目前统型E27、E28、标准化动车组、城际动车组、高寒动车组等众多车型当中存在三种轴箱体定位节点芯轴与轴中心线距离不同的状态,在转向架落成中,工艺文件规定在落成时需要保证同一构架两轴中心线的距离为2500mm,为保证转向架落成,还需要满足两轴线平行。现有的转向架落成台位,没有固定的轴距定位点,只有轴箱体固定支撑,在不同的车型的轮对落成时,无法正确保证轴距要求,轴箱体支撑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导致在落成过程中通过搬运轴箱体进行调整,轴箱弹簧和构架导向筒的正确位置嵌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转向架落成满足技术要求的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包括两个轮对定位块、定位块驱动装置,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与钢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通过定位块驱动装置做同步的靠近或远离的反向运动。进一步,还包括与钢轨固定连接的两个U型定位块,在两个所述U型定位块、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的一侧通过一导向支撑杆连接。进一步,在两个所述U型定位块上设置有用于拧紧后与钢轨固定的锁紧螺栓。进一步,所述导向支撑杆与钢轨平行。进一步,所述定位块驱动装置包括一与所述钢轨垂直的传动轴,在所述传动轴端部设置有主动锥齿轮,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分别与一个丝杠连接,两个所述丝杠的端部分别设置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两个从动锥齿轮啮合。进一步,在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手轮。进一步,所述传动轴的轴心线为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的中心线。进一步,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与传动轴的间距相同。进一步,在同侧的钢轨上设置有两个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两个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的中心线间距为2500mm。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通过两个轮对定位块的反向运动,在同时接触到轮对时则保证了轮对没有发生偏斜、轮对与轨道垂直。通过两个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的中心线间距为2500mm,保证了转向架落成时同一构架两轴中心线间距满足技术要求。通过使用本定位装置使得转向架落成作业无需反复调整、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及人身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轮对定位块1、U型定位块2、导向支撑杆3、钢轨4、箱体5、传动轴6、主动锥齿轮7、丝杠8、从动锥齿轮9、手轮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主要包括两个轮对定位块1、两个U型定位块2、导向支撑杆3、定位块驱动装置。如图2至图4所示,两个轮对定位块1、两个U型定位块2的底部截面形状与钢轨4相配合,两个轮对定位块1与钢轨4滑动连接,两个U型定位块2与钢轨4固定连接,两个U型定位块2分别位于两个轮对定位块1外侧。在两个U型定位块2上设置有用于拧紧后与钢轨4固定的锁紧螺栓。在两个轮对定位块1、两个U型定位块2的同一侧向外延伸处安装座,安装座上贯通设置有一导向支撑杆3,导向支撑杆3与钢轨4平行。两个轮对定位块1通过定位块驱动装置做同步的靠近或远离的反向运动。通过两个轮对定位块的反向运动,在同时接触到轮对时则保证了轮对没有发生偏斜、轮对与轨道垂直。通过设置导向支撑杆3,在轮对定位块1运转时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保证轮对定位块1能够处于直线运动不发生偏斜,促进了轮对定位块1的使用性能。在同侧的钢轨4上设置有两个本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两个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的中心线间距为2500mm,或者间距为其他技术要求。通过两个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的中心线间距为2500mm,保证了转向架落成时同一构架两轴中心线间距满足技术要求。定位块驱动装置包括一箱体5、一与钢轨4垂直的传动轴6,传动轴6一端插入箱体5内,在端部设置有主动锥齿轮7。两个轮对定位块1分别与一个丝杠8连接,两个丝杠8的端部分别插入箱体5内,在丝杠8的端部设置有从动锥齿轮9,丝杠8与箱体5之间设置有轴承。主动锥齿轮7与两个从动锥齿轮9啮合。通过主动锥齿轮7转动,使与从动锥齿轮9连接的丝杠8转动,实现了两个轮对定位块1做同步的靠近或远离的反向运动。在传动轴6远离箱体5的一端设置有手轮10,便于人员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轴6的轴心线即为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的中心线,同侧钢轨4上的两个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的传动轴6的轴心线间距为2500mm。为确保轮对定位块1与轮对踏面同时接触的精确性,两个轮对定位块1与传动轴6的间距相同。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使用过程如下:将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安装在钢轨4上,在轮对吊运之前,通过手轮10将两个轮对定位块1调整至最外端,即相距最大位置,保证轮对下落时不会与轮对定位块1相抗。拧紧锁紧螺栓,将U型定位块2与钢轨4固定牢固。通过转动手轮10,将两个轮对定位块1逐渐靠近车轮踏面,如果轮对放置偏斜,两个轮对定位块1中的一个就会先与轮对踏面接触,需要调整轮对,将轮对摆放整齐,起到校正轮对是否偏斜的作用。两个轮对定位块1与车轮两踏面同时接触时,则保证轮对摆放整齐。同时,两个轮对定位块1与主动锥齿轮7、从动锥齿轮9、丝杠8连接,起到锁紧作用,保证轮对不会发生滑动。综上内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通过两个轮对定位块的反向运动,在同时接触到轮对时则保证了轮对没有发生偏斜、轮对与轨道垂直。通过使用本定位装置使得转向架落成作业无需反复调整、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及人身安全风险。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轮对定位块、定位块驱动装置,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与钢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通过定位块驱动装置做同步的靠近或远离的反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轮对定位块、定位块驱动装置,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与钢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通过定位块驱动装置做同步的靠近或远离的反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钢轨固定连接的两个U型定位块,在两个所述U型定位块、两个所述轮对定位块的一侧通过一导向支撑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U型定位块上设置有用于拧紧后与钢轨固定的锁紧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杆与钢轨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架落成轮对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驱动装置包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文远栾诗宇李臣伟张臻张胜涛徐华祥齐瑞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