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5134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炉、烧嘴、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引风装置、鼓风装置和换向装置;熔炉设有熔炉腔体;烧嘴设置在熔炉上并与熔炉腔体连通,烧嘴连接外部燃料装置;第一蓄热室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一蓄热腔体,第二蓄热室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二蓄热腔体;第一蓄热腔体和第二蓄热腔体中均设有蓄放热材料;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通过换向装置分别与引风装置和鼓风装置连接,以实现第一蓄热室与引风装置连接且第二蓄热室与鼓风装置连接,或者是第二蓄热室与引风装置连接且第一蓄热室与鼓风装置连接。该燃烧器有利于提高熔炉腔体内部温度稳定程度,有效利用熔炼余热,减少能耗。

A regenerative single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和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铝合金熔炼铸造是铝加工业主要的能耗工序,其能耗占铝材生产过程能耗的60%左右;如何通过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节能减排,是铝加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铝合金熔炼过程中,熔炉需要不断加入气体助燃,新加入熔炉中的气体由于温度远低于熔炉内部温度而对熔炉内部温度产生影响,会降低熔炉内部温度并使内部温度产生波动。为此,在气体加入熔炉前先进行加热是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气体使用量大,因此若采用加热装置对气体进行加热则需要消耗极多的能源,不利于实现熔炼加工的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熔炉腔体内部温度稳定程度、有效利用熔炼余热对空气进行加热、减少能耗的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炉、烧嘴、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引风装置、鼓风装置和换向装置;所述熔炉设有熔炉腔体;所述烧嘴设置在熔炉上并与熔炉腔体连通,烧嘴连接外部燃料装置,以实现外部燃料装置的燃料从烧嘴喷入到熔炉腔体中;第一蓄热室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一蓄热腔体,第二蓄热室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二蓄热腔体;所述第一蓄热腔体和第二蓄热腔体中均设有具有蓄热和放热功能的蓄放热材料;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通过换向装置分别与引风装置和鼓风装置连接,以实现第一蓄热室与引风装置连接且第二蓄热室与鼓风装置连接,或者是第二蓄热室与引风装置连接且第一蓄热室与鼓风装置连接。本技术燃烧器的工作原理是:燃料自烧嘴喷入熔炉,燃料不再换向;换向装置可进行换向,将鼓风装置-第一蓄热腔体-熔炉腔体-第二蓄热腔体-引风装置形成空气通路,或者是将鼓风装置-第二蓄热腔体-熔炉腔体-第一蓄热腔体-引风装置形成空气通路;空气通过第一蓄热腔体或第二蓄热腔体加温后进入到熔炉腔体中,为燃料助燃。具体地说,换向装置将鼓风装置-第一蓄热腔体-熔炉腔体-第二蓄热腔体-引风装置形成空气通路时,燃烧器是这样工作的:常温空气经过第一蓄热腔体时,第一蓄热腔体中的蓄放热材料将热量传给空气,使空气达到高温温度,高温空气进入到熔炉腔体中给燃料助燃;熔炉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第二蓄热腔体时将热量传给第二蓄热腔体中的蓄放热材料使蓄放热材料加温,高温烟气温度下降并进入引风装置向外排出。同理,换向装置将鼓风装置-第二蓄热腔体-熔炉腔体-第一蓄热腔体-引风装置形成空气通路时,燃烧器是这样工作的:常温空气在第二蓄热腔体加热后进入到熔炉腔体给燃料助燃,熔炉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第一蓄热腔体时将热量传给第一蓄热腔体中的蓄放热材料使蓄放热材料加温,高温烟气温度下降并进入引风装置向外排出。本技术燃烧器中,空气进入熔炉腔体前先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熔炉腔体内部温度的稳定程度,从而加快熔炼速度和提高熔炼质量;采用转向装置,使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助燃、排烟反复更换,有效对燃烧器熔炼加工时产生的余热进行吸收和储存并利用余热对空气进行加热,达到节能的技术目的。优选地,所述第一蓄热室与换向装置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鼓风装置与换向装置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第二蓄热室与换向装置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所述引风装置与换向装置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接。优选地,所述蓄放热材料包括若干耐火球和若干陶瓷球。耐火球和陶瓷球混合布设在第一蓄热腔体和第二蓄热腔体中。耐火球和陶瓷球用于与常温空气或高温烟气进行热转换;其中,耐火球导热系数较高,可快速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或将热量快速传递给常温空气;陶瓷球导热系数较低,可实现热量储存。优选地,所述耐火球是指高铝耐火球。优选地,所述熔炉设有炉门,以实现熔炉腔体打开或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本技术燃烧器中,空气进入熔炉腔体前先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熔炉腔体内部温度的稳定程度,从而加快熔炼速度和提高熔炼质量;采用转向装置,使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助燃、排烟反复更换,有效对燃烧器熔炼加工时产生的余热进行吸收和储存并利用余热对空气进行加热,达到减少能耗的技术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熔炉、2为第一蓄热室、3为第二蓄热室、4为烧嘴、5为换向装置、6为引风装置、7为鼓风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熔炉1、烧嘴4、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引风装置6、鼓风装置7和换向装置5。熔炉1设有熔炉腔体;烧嘴4设置在熔炉1上并与熔炉腔体连通,烧嘴4连接外部燃料装置,以实现外部燃料装置的燃料从烧嘴4喷入到熔炉腔体中。第一蓄热室2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一蓄热腔体,第二蓄热室3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二蓄热腔体;第一蓄热腔体和第二蓄热腔体中均设有具有蓄热和放热功能的蓄放热材料。第一蓄热室2和第二蓄热室3通过换向装置5分别与引风装置6和鼓风装置7连接,以实现第一蓄热室2与引风装置6连接且第二蓄热室3与鼓风装置7连接,或者是第二蓄热室3与引风装置6连接且第一蓄热室2与鼓风装置7连接。本技术燃烧器的工作原理是:燃料自烧嘴4喷入熔炉1,燃料不再换向;换向装置5可进行换向,将鼓风装置7-第一蓄热腔体-熔炉腔体-第二蓄热腔体-引风装置6形成空气通路,或者是将鼓风装置7-第二蓄热腔体-熔炉腔体-第一蓄热腔体-引风装置6形成空气通路;空气通过第一蓄热腔体或第二蓄热腔体加温后进入到熔炉腔体中,为燃料助燃。具体地说,换向装置5将鼓风装置7-第一蓄热腔体-熔炉腔体-第二蓄热腔体-引风装置6形成空气通路时,燃烧器是这样工作的:常温空气经过第一蓄热腔体时,第一蓄热腔体中的蓄放热材料将热量传给空气,使空气达到高温温度,高温空气进入到熔炉腔体中给燃料助燃;熔炉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第二蓄热腔体时将热量传给第二蓄热腔体中的蓄放热材料使蓄放热材料加温,高温烟气温度下降并进入引风装置6向外排出。同理,换向装置5将鼓风装置7-第二蓄热腔体-熔炉腔体-第一蓄热腔体-引风装置6形成空气通路时,燃烧器是这样工作的:常温空气在第二蓄热腔体加热后进入到熔炉腔体给燃料助燃,熔炉腔体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第一蓄热腔体时将热量传给第一蓄热腔体中的蓄放热材料使蓄放热材料加温,高温烟气温度下降并进入引风装置6向外排出。本技术燃烧器中,空气进入熔炉腔体前先进行加热,有利于提高熔炉腔体内部温度的稳定程度,从而加快熔炼速度和提高熔炼质量;采用转向装置,使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助燃、排烟反复更换,有效对燃烧器熔炼加工时产生的余热进行吸收和储存并利用余热对空气进行加热,达到节能的技术目的。熔炉1设有炉门,以实现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炉、烧嘴、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引风装置、鼓风装置和换向装置;/n所述熔炉设有熔炉腔体;所述烧嘴设置在熔炉上并与熔炉腔体连通,烧嘴连接外部燃料装置,以实现外部燃料装置的燃料从烧嘴喷入到熔炉腔体中;/n第一蓄热室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一蓄热腔体,第二蓄热室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二蓄热腔体;所述第一蓄热腔体和第二蓄热腔体中均设有具有蓄热和放热功能的蓄放热材料;/n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通过换向装置分别与引风装置和鼓风装置连接,以实现第一蓄热室与引风装置连接且第二蓄热室与鼓风装置连接,或者是第二蓄热室与引风装置连接且第一蓄热室与鼓风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单烧嘴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炉、烧嘴、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引风装置、鼓风装置和换向装置;
所述熔炉设有熔炉腔体;所述烧嘴设置在熔炉上并与熔炉腔体连通,烧嘴连接外部燃料装置,以实现外部燃料装置的燃料从烧嘴喷入到熔炉腔体中;
第一蓄热室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一蓄热腔体,第二蓄热室设有与熔炉腔体连通的第二蓄热腔体;所述第一蓄热腔体和第二蓄热腔体中均设有具有蓄热和放热功能的蓄放热材料;
所述第一蓄热室和第二蓄热室通过换向装置分别与引风装置和鼓风装置连接,以实现第一蓄热室与引风装置连接且第二蓄热室与鼓风装置连接,或者是第二蓄热室与引风装置连接且第一蓄热室与鼓风装置连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连元李翼唐光麒王永机田翔田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通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百步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