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92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38
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其包含:阀本体,具有出口通道及入口通道;阀腔体座,具有入口阀门通道及出口阀门通道及压力腔室,压力腔室分别与入口阀门通道、出口阀门通道相连通;阀膜片,设置于阀本体及阀腔体座之间,具有两阀门片各别对应封闭入口阀门通道及出口阀门通道可凸伸变形一位移量形成阀门开关结构;致动器封盖压力腔室;盖体,封盖于致动器上,其上并贯穿数个锁接孔;阀本体、阀腔体座及致动器上分别设置对应贯通的贯穿孔,且对应盖体的锁接孔,供以锁付元件穿伸入贯穿孔而锁付于锁接孔上,以定位组装形成的流体输送装置。

Fluid conve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输送装置
本案关于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微泵结构的流体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是以,如何借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请参阅图1A,图1A为已知微泵结构于未作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已知微泵结构10包含入口通道13、微致动器15、传动块14、隔层膜12、压缩室111、基板11以及出口通道16,其中基板11与隔层膜12间定义形成一压缩室111,主要用来储存液体,压缩室111的体积将因隔层膜12的形变影响而改变。当一电压作用在微致动器15的上下两极时,会产生一电场,使得微致动器15在此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弯曲而向隔层膜12及压缩室111方向移动,由于微致动器15设置于传动块14上,因此传动块14能将微致动器15所产生的推力传递至隔层膜12,使得隔层膜12也跟着被挤压变形,即如图1B所示,液体即可依图中箭号X的方向流动,使由入口通道13流入后储存于压缩室111内的液体受挤压,而经由出口通道16流向其他预先设定的空间,以达到供给流体的目的。请再参阅图2,图2为图1A所示的微泵结构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当微泵结构10作动时流体的输送方向如图中标号Y的箭头方向所示,入口扩流器17为两端开口大小不同的锥状结构,开口较大的一端与入口流道191相连接,而以开口较小的一端与压缩室111连接,同时,连接压缩室111及出口流道192的出口扩流器18与入口扩流器17同向设置,其以开口较大的一端连接于压缩室111,而以开口较小的一端与出口流道192相连接,由于连接于压缩室111两端的入口扩流器17及出口扩流器18为同方向设置,故可利用扩流器两方向流阻不同的特性,及压缩室111体积的涨缩使流体产生单方向的净流率,以使流体可自入口流道191经由入口扩流器17流入压缩室111内,再由出口扩流器18经出口流道192流出。然而,此种无实体阀门的微泵结构10容易产生流体大量回流的状况,所以为促使流率增加,压缩室111需要有较大的压缩比,以产生足够的腔压,故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在微致动器15上。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已知技术缺失的流体输送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发展一种能在长期使用下维持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一定工作特性及流速,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主要由阀本体、阀膜片、阀腔体座、致动器及盖体依序层叠,再以数个锁付元件锁付定位组装而成,不仅整个结构可以调整更紧密接合的组装定位,也透过密封环的设置提供对入口开口、出口开口入口阀门通道、出口阀门通道及压力腔室周边防止流体渗漏具备更佳防漏性,同时借由致动器作动时带动振动板产生形变,使介于振动板及阀腔体座间的压力腔室的体积改变产生压力差,而且由于阀膜片上的阀门片结构其开合反应迅速,使得压力腔室于涨缩的瞬间可产生较大的流体吸力与推力,故可使流体达到高效率的传输,并可有效阻挡流体的逆流,俾解决已知技术的微泵结构于流体的传送过程中易产生流体回流的现象。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流体,其包含:一阀本体,具有一出口通道、一入口通道及一第一组接表面,该出口通道及该入口通道于第一组接表面各别连通一入口开口及一出口开口;一阀腔体座,具有一第二组接表面、一第三组接表面、入口阀门通道及出口阀门通道,该入口阀门通道及该出口阀门通道由该第二组接表面贯通至该第三组接表面,且在该第三组接表面上部分凹陷形成一压力腔室,该压力腔室分别与入口阀门通道、出口阀门通道相连通,以及在该第二组接表面上设置数个卡榫;一阀膜片,一平坦薄片结构,具有两个贯穿区域,各以蚀刻保留厚度相同的一阀门片,且环绕该阀门片周边各设置数个延伸支架作以弹性支撑,并使每个延伸支架相邻之间各形成一镂空孔,致使该阀门片受力借由该延伸支架弹性支撑而可凸伸变形一位移量形成阀门开关结构,而该阀膜片设置于该阀本体与该阀腔体座之间,并对应该阀腔体座的卡榫位置设置各设有一定位孔,供该卡榫穿入定位该阀膜片,并以两个贯穿区域的阀门片各别对应封闭该阀腔体座的入口阀门通道及出口阀门通道形成阀门开关结构;一致动器,封盖该阀腔体座的压力腔室;一盖体,封盖于该致动器上,其上并贯穿数个锁接孔;借此,该阀本体、该阀腔体座及该致动器上分别设置对应贯通的贯穿孔,且对应该盖体的锁接孔,供以锁付元件穿伸入该贯穿孔而锁付于该锁接孔上,以定位组装形成的流体输送装置。【附图说明】图1A所示为已知微泵结构于未作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B所示为图1A于作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A所示的微泵结构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相关构件分解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阀本体底面视得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阀膜片正面视得示意图。图8A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阀腔体座正面视得示意图。图8B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阀腔体座底面视得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振动板正面视得示意图。图10A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盖体正面视得示意图。图10B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盖体底面视得示意图。图11A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致动器电极导线连接状态示意图。图11B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致动器电极导线埋入保护示意图。图11C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致动器电极导线连接至驱动电路板示意图。图12A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输送流体作动状态示意图1。图12B所示为本技术流体输送装置的输送流体作动状态示意图2。【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本案的流体输送装置20可适用于医药生技、电脑科技、打印或是能源等工业,且可输送液体,但不以此为限,流体输送装置20主要由阀本体21、阀膜片22、阀腔体座23、致动器24及盖体25依序层叠,再以数个锁付元件26锁付定位组装而成,其中阀本体21、阀膜片22、阀腔体座23依序层叠形成一流体阀座,且在阀腔体座23及致动器24之间形成一压力腔室237,主要用来储存流体。其中锁付元件26为可导电的螺丝。请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阀本体21及阀腔体座23为本案流体输送装置20中导引流体进出的主要结构,阀本体21具有一个入口通道211以及一个出口通道212,流体可由外界输入,入口通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一流体,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阀本体,具有一出口通道、一入口通道及一第一组接表面,该出口通道及该入口通道于该第一组接表面各别连通一入口开口及一出口开口,以及在该第一组接表面上设置多个卡榫槽;/n一阀腔体座,具有一第二组接表面、一第三组接表面、入口阀门通道及该出口阀门通道,该入口阀门通道及该出口阀门通道由该第二组接表面贯通至该第三组接表面,且在该第三组接表面上部分凹陷形成一压力腔室,该压力腔室分别与该入口阀门通道、该出口阀门通道相连通,以及在该第二组接表面上设置数个卡榫,供以对应套置于该阀本体的该多个卡榫槽中,定位该阀腔体座组装定位于该阀本体上;/n一阀膜片,一平坦薄片结构,具有两个贯穿区域,各以蚀刻保留厚度相同的一阀门片,且环绕该阀门片周边各设置数个延伸支架作以弹性支撑,并使每个延伸支架相邻之间各形成一镂空孔,致使该阀门片受力借由该延伸支架弹性支撑而可凸伸变形一位移量形成阀门开关结构,而该阀膜片设置于该阀本体与该阀腔体座之间,并对应该阀腔体座的每一该卡榫位置设置各设有一定位孔,供每一该卡榫穿入定位该阀膜片,并以该两个贯穿区域的该阀门片各别对应封闭该阀腔体座的该入口阀门通道及该出口阀门通道形成阀门开关结构;/n一致动器,封盖该阀腔体座的压力腔室;/n一盖体,封盖于该致动器上,盖体的中间具有中空空间,且该盖体上贯穿设置多个锁接孔;/n其中,该阀本体、该阀腔体座及该致动器上分别设置对应贯通的多个贯穿孔,且该多个贯穿孔分别对应该盖体的多个锁接孔,供以可导电的锁付元件穿伸入该贯穿孔而锁付于该锁接孔上,以定位组装形成该流体输送装置;/n其中,该致动器由一振动板及一压电元件组装而成,该压电元件贴附固定于该振动板一侧面,并位于该盖体的该中空空间中,以及该振动板设置有一开口部,可供该锁付元件穿伸入接触形成为该振动板的一电极导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一流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阀本体,具有一出口通道、一入口通道及一第一组接表面,该出口通道及该入口通道于该第一组接表面各别连通一入口开口及一出口开口,以及在该第一组接表面上设置多个卡榫槽;
一阀腔体座,具有一第二组接表面、一第三组接表面、入口阀门通道及该出口阀门通道,该入口阀门通道及该出口阀门通道由该第二组接表面贯通至该第三组接表面,且在该第三组接表面上部分凹陷形成一压力腔室,该压力腔室分别与该入口阀门通道、该出口阀门通道相连通,以及在该第二组接表面上设置数个卡榫,供以对应套置于该阀本体的该多个卡榫槽中,定位该阀腔体座组装定位于该阀本体上;
一阀膜片,一平坦薄片结构,具有两个贯穿区域,各以蚀刻保留厚度相同的一阀门片,且环绕该阀门片周边各设置数个延伸支架作以弹性支撑,并使每个延伸支架相邻之间各形成一镂空孔,致使该阀门片受力借由该延伸支架弹性支撑而可凸伸变形一位移量形成阀门开关结构,而该阀膜片设置于该阀本体与该阀腔体座之间,并对应该阀腔体座的每一该卡榫位置设置各设有一定位孔,供每一该卡榫穿入定位该阀膜片,并以该两个贯穿区域的该阀门片各别对应封闭该阀腔体座的该入口阀门通道及该出口阀门通道形成阀门开关结构;
一致动器,封盖该阀腔体座的压力腔室;
一盖体,封盖于该致动器上,盖体的中间具有中空空间,且该盖体上贯穿设置多个锁接孔;
其中,该阀本体、该阀腔体座及该致动器上分别设置对应贯通的多个贯穿孔,且该多个贯穿孔分别对应该盖体的多个锁接孔,供以可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家淯陈世昌黄启峰韩永隆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