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682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包括下台板、长导轨、导向轮单元、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后驱动系统、前驱动系统、控制系统;长导轨位于下台板长度方向一侧;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位于长导轨靠近车道一端,长导轨、短导轨配合导向轮加上辅助导轨导向;后驱动系统的旋转侧后驱动轮、直行侧后驱动轮加上前驱动系统的前直行驱动轮共同驱动下台板的直行位移,后驱动系统的直行侧后驱动轮加上前驱动系统的前旋转驱动轮共同驱动下台板的旋转位移,这些驱动轮都是速度跟随控制下的独立驱动;前驱动系统与后驱动系统完美实现下台板直线位移与旋转位移无离合全程前后驱动,高速平稳,转向无障碍。

A L-shaped displacement mechanism of step plate driven independently from front to b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下台板前移旋转两层停车设备,该类型停车设备需要下台板即地面层载车板,在地面层停车位正常静置与前移至车道然后旋转、横移之后在车道静置的状态变化及转换。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为解决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国内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十几年前,国内首先推出“上台板前移旋转两层停车设备”(俗称“无避让”),主要特点是上台板需要进行前移-旋转。之后不久,国内又推出“下台板前移旋转两层停车设备”类型,主要特点是下台板需要进行前移-旋转-横移(即“L”形位移),具体见公告号CN200985656Y、名称“一种前移旋转避让型载车装置”公开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电机电机减速机直接驱动前后设置的两个滚轮,结构复杂,安装、维护困难,使用过程容易损坏,这些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类型停车设备的推广应用。由于下台板前移旋转两层停车设备对比其他形式的两层停车设备有其独特、方便之处,因此,在下台板前移旋转两层停车设备问世后的十几年间,业内持续有提出相关改进方案。最初的改进方案主要体现在采用电磁离合器驱动以改善驱动效果,但其中的下台板旋转、导向结构仍然相对复杂,万向轮的旋转导向存在障碍,制作、维护成本仍然偏高。近期有进一步改进,主要体现在采用短导轨和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以及增加前端的辅助驱动轮,其中就包括申请号为2019108899441、名称为“一种停车设备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以及申请号为2019108899579名称为“一种无离合器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的专利申请。但是,上述两个专利申请所增加的辅助驱动轮只能解决下台板直线位移的辅助驱动,对于下台板的旋转位移的辅助驱动并无改善。由于下台板旋转位移所需的切线位移距离与直线位移的直线位移距离相当,因此,如果能够实现下台板旋转位移的辅助驱动,则能明显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因此,如何为下台板前移旋转停车设备提供一种简单、可靠、高效的下台板L形位移全程前、后驱动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技术的不足,对现有停车设备下台板驱动方式进行改进,关键手段是改进后驱动系统(改为两个可调速电机或者相同参数的定速电机独立驱动的后端的驱动轮),增加位于下台板前端的前驱动系统(包括一个可调速电机或者与后驱动系统的定速电机参数相同的定速电机驱动的后端的直行驱动轮以及一个可调速电机驱动的前端的前旋转驱动轮),两个系统相互配合,具有两种切换状态:状态一是直线位移的驱动状态,由后驱动系统的旋转侧后驱动轮、直行侧后驱动轮加上前驱动系统的前直行驱动轮作为下台板直线位移的驱动;状态二是旋转位移的驱动状态,由后驱动系统的直行侧后驱动轮加上前驱动系统的前旋转驱动轮作为下台板旋转位移的驱动。上述两种驱动状态的转换,完美实现下台板直线位移、旋转位移全过程的前、后驱动,简单、可靠、高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包括下台板、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长导轨、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驱动系统、前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后驱动系统和前驱动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下台板、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长导轨、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采用现有技术。所述下台板位于停车位上,所述停车位靠近车道一侧为前方,远离车道一侧为后方;所述长导轨位于所述停车位长度方向左侧或者右侧的其中一侧的边线之上;所述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设置在所述长导轨一侧,位于靠近车道的端部位置,并且所在侧称为旋转侧,另一侧称为直行侧;所述定位单元安装在所述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内;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对所述下台板的位移状态进行检测,并将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控制系统。所述后驱动系统安装在所述下台板的后方位置,所述前驱动系统安装在所述下台板的前方位置,相互配合,能够在直线位移驱动以及旋转位移驱动这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控制系统为单片机装置或者PLC装置或者工控机。所述下台板设为矩形钢结构平面框架,上部平面能够承载汽车,能够在所述长导轨导向约束下紧靠停车位车长方向的其中一侧边线以及相邻的车道边线进行前移-旋转-横移,即实现“L”形位移。所述前移是指所述下台板从停车位位置静置开始作垂直于车道中心线的直线位移并移入车道区域;所述旋转是指所述下台板完成上述前移之后,绕所述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的回转中心在车道区域旋转90°,使得所述下台板车长方向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平行;所述横移是指所述下台板完成上述旋转之后,作平行于车道中心线的直线位移并移至偏离原停车位区域静置。所述长导轨的截面为以下两种形状的其中一种:形状一,为空心凹槽状,凹槽的两个垂直面为导向工作面,所述导向工作面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形状二,为实心凸形,凸槽的两个垂直面为导向工作面,所述导向工作面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所述导向轮单元紧固安装在下台板的后端靠近所述长导轨一侧,包括导向轮一、导向轮二,所述导向轮一、所述导向轮二的结构为以下两种的其中一种:结构一,与所述长导轨的截面形状一相对应,所述导向轮一、所述导向轮二的转动轮位于所述长导轨的凹槽内,所述转动轮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地面;所述导向轮一包括螺帽一、芯轴一、安装板一、转动轮一;所述导向轮二包括螺帽二、芯轴二、安装板二、转动轮二;所述安装板一和所述安装板二与所述下台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一通过所述芯轴一、所述螺帽一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一上;所述转动轮二通过芯轴二、所述螺帽二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二之上;所述转动轮一、所述转动轮二滑动设置在所述长导轨的凹槽之内,从而约束所述下台板沿所述长导轨直线位移。结构二,与所述长导轨的截面形状二相对应,所述导向轮一、所述导向轮二的转动轮位于所述长导轨的实心凸形截面之上,所述转动轮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地面,外缘加工有与所述长导轨的实心凸形的两个导向工作面相匹配的圆周沟槽,所述圆周沟槽对所述长导轨的实心凸形截面形成夹持,从而约束所述下台板沿所述长导轨直线位移。很明显,位于最外侧的两个转动轮之间的距离尺寸越长,其导向的效果以及稳定性越好。所述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位于所述长导轨靠近车道的一端,安装在停车位旋转侧车长方向边线与车道边线交点位置的地面上,包括固定座、转盘、短导轨、辅助导轨、辅助导向芯轴。所述固定座紧固安装在地面下方;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固定座之上,且位于地面上方,通过轴承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作水平转动,所述转盘转动时与地面垂直的回转中心线即为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的回转中心线,同时作为所述下台板旋转位移时的回转中心线;所述短导轨与所述转盘紧固连接,设置在所述转盘之上,导向轮廓的截面与所述长导轨的导向轮廓的截面相同;所述短导轨的截面为以下两种形式的其中一种:形式一,与所述长导轨的截面形状一相对应,所述短导轨的截面为空心凹槽状,凹槽的两个垂直面为导向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包括下台板、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长导轨、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驱动系统、前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后驱动系统和前驱动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下台板、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长导轨、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采用现有技术;/n所述下台板位于停车位上,所述停车位靠近车道一侧为前方,远离车道一侧为后方;所述长导轨位于所述停车位长度方向左侧或者右侧的其中一侧的边线之上;所述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设置在所述长导轨一侧,位于靠近车道的端部位置,并且所在侧称为旋转侧,另一侧称为直行侧;所述定位单元安装在所述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内;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对所述下台板的位移状态进行检测,并将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控制系统;/n所述后驱动系统安装在所述下台板的后方位置,所述前驱动系统安装在所述下台板的前方位置,相互配合,能够在直线位移驱动以及旋转位移驱动这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控制系统为单片机装置或者PLC装置或者工控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包括下台板、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长导轨、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驱动系统、前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后驱动系统和前驱动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下台板、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长导轨、位置检测单元、定位单元采用现有技术;
所述下台板位于停车位上,所述停车位靠近车道一侧为前方,远离车道一侧为后方;所述长导轨位于所述停车位长度方向左侧或者右侧的其中一侧的边线之上;所述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设置在所述长导轨一侧,位于靠近车道的端部位置,并且所在侧称为旋转侧,另一侧称为直行侧;所述定位单元安装在所述旋转及横移导向单元内;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对所述下台板的位移状态进行检测,并将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控制系统;
所述后驱动系统安装在所述下台板的后方位置,所述前驱动系统安装在所述下台板的前方位置,相互配合,能够在直线位移驱动以及旋转位移驱动这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控制系统为单片机装置或者PLC装置或者工控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系统包括一个旋转侧后驱动轮、一个直行侧后驱动轮;
所述旋转侧后驱动轮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台板后方端部靠近旋转侧的位置,转动轴线与所述长导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垂直;所述直行侧后驱动轮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台板后方端部靠近直行侧的位置,转动轴线与所述长导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垂直;所述旋转侧后驱动轮以及所述直行侧后驱动轮采用以下两种结构的其中一种:结构一,同为可调速电机带动的驱动轮;结构二,为参数完全相同的定速电机带动的驱动轮;所述旋转侧后驱动轮与所述直行侧后驱动轮与地面接触,对所述下台板的后端进行支撑和驱动;所述旋转侧后驱动轮转动的最大切线速度与所述直行侧后驱动轮转动的最大切线速度相同;所述旋转侧后驱动轮、所述直行侧后驱动轮的转动轴线的投影在同一根直线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独立驱动的下台板L形位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系统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台板的前方位置,包括一个前直行驱动装置、一个前旋转驱动装置;
所述前直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侧,包括前直行驱动轮、升降装置、前旋转随动轮;所述前直行驱动轮安装在载车板之上,转动轴线与所述长导轨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垂直,采用以下两种结构的其中一种:结构一,与所述后驱动系统的驱动轮的结构一相同,为可调速电机带动的驱动轮;结构二,与所述后驱动系统的驱动轮的结构二相同,为与所述后驱动系统的驱动轮的定速电机参数完全相同的定速电机带动的驱动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座、活动座;所述固定座紧固安装在靠近所述前直行驱动轮的位置的载车板之上;所述活动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作垂直往复移动;所述前旋转随动轮安装在所述活动座之上,滚动方向与所述下台板的旋转切线方向一致;当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活动座往上位移,能够使所述前旋转随动轮脱离与地面接触,所述前直行驱动轮与地面接触,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迅梁崇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