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特别涉及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用的精馏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公开号为CN2842312的专利申请文件,该专利申请文件描述的制冷装置可利用发动机的尾气余热实现制冷要求,具有较高的制冷系数,并且体积、重量较小,可应用于诸如汽车、渔船这类运输工具上。上述专利申请文件所述的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包括余热发生器、精馏器、回热器、溶液节流阀、液氨节流阀、蒸发器、溶液泵、冷凝器、吸收器、发生-吸收热交换器、提馏器和回冷器,通过配合连接分别构成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及氨的循环回路。在该装置的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中,从溶液泵出来的冷却后的高浓度氨水溶液,被送入精馏器的溶液通道,与来自余热发生器的氨水混合蒸汽进行换热。精馏过程中,氨水混合蒸汽的水分在精馏器溶液通道外表面冷凝析出,精馏后的高纯度氨气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凝成液氨,液氨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制冷,实现装置的制冷过程。显然,精馏器的工作性能,对提高整个装置的制冷效率,是一个重要关键。但是,由于通常采用的精馏器是盘管式,低温度的高浓度溶液走管程,精馏后冷凝出的水分沉积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用的精馏器,包括安装在所述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内的精馏器、回热器、溶液泵、冷凝器、吸收器、发生-吸收热交换器、提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馏器为一种两级精馏器,其初级精馏器与次级精馏器串联连接且均为管壳式结构,被精馏的气体走管程,冷却介质走壳程,初级精馏器的管程出口与次级精馏器的管程入口直接连通;初级精馏器的管程入口与提馏器、回热器组合体的顶部连接,次级精馏器的管程出口与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初级精馏器的壳程入口通过溶液泵与吸收器的输出端连接,初级精馏器的壳程出口与发生-吸收热交换器的壳程输入端连接,次级精馏器的壳程设有海水的入口和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启东,张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庞启东,张文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