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效清专利>正文

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49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其中,在外壳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料斗,料斗下方安装有匀速进料器,在外壳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匀速进料器靠近炒锅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气口;在进料处与出料口之间斜向设定有热风锅膛,热风锅膛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风机;热风锅膛与进料处和出料口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炒锅轮,炒锅轮下方连接支重轮,支重轮通过连接杆伸向炒锅底部,连接杆底端设置有行走轮。连接杆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通过链轮链条与热风锅膛连接;所述循环流化床炒锅外设置有电控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备结构简单,应用便捷,适用性强,适用于不同粒径与自重的农作物产品,保证翻炒的成熟度与爆炒的效果。

An oil electric hot ai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wo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
技术介绍
根据现行农业发展的需要,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农副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展,需要对农产品进行不同方式与程度的加工处理。目前对于农产品加工的炒锅对于物料的温控与翻炒均匀程度控制有限,普遍会造成翻炒不均,爆炒香味不足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农产品加工物料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其可实现对农作物翻炒的分段加热,可有效控制农作物的翻炒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与翻炒速度,提高了农作物翻炒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其结构包括:料斗、匀速进料器、热风锅膛、电加热器、锅膛刮板、风机、支重轮、炒锅轮、外壳及电控柜;其中,所述外壳为矩形框结构,在外壳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料斗,料斗下方安装有匀速进料器,在外壳对应的面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匀速进料器靠近炒锅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气口;在进料处与出料口之间斜向设定有热风锅膛,热风锅膛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风机,用于鼓入热风;热风锅膛与进料处和出料口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炒锅轮,炒锅轮下方连接支重轮,支重轮通过连接杆伸向炒锅底部,连接杆底端设置有行走轮。连接杆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通过链轮链条与热风锅膛连接,用于带动炒锅轮旋转;所述循环流化床炒锅外设置有电控柜,用于提供锅体的全部电源和自动控制。所述热风锅膛为管状结构,热风炉膛内后三分之二的部分均为翻炒部分,翻炒部分热风锅膛从内到外依次为:干加热筒——刮板支架——锅膛管——油箱——保温层,其中干加热筒内壁设置有干加热管,形成加热风道;干加热筒外侧设置有刮板支架,刮板支架上均向设置有锅膛刮板,锅膛刮板外侧为锅膛管,锅膛管外侧为油箱,油箱中设置有油箱加热管;油箱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热风锅膛,倾斜设定于进料处与出料口之间,倾斜角度为10°~40°;设定其直径为22cm~90cm,长度为3m~9m。所述锅膛内的刮板结构,可以选用直条刮板和螺旋刮板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支重轮,前后共装有4个轮,支撑炒锅轮进行滚动;炒锅轮是驱动热风锅膛的主体传动轮,它放置在支重轮进行驱动;行走轮,为炒锅整体移动方便。所述外壳,由内骨架和不锈钢外皮组成。本技术所提供的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依据热风和机械能在空间内用热风烘干的原理;通过料斗实现对物料储存,同时通过控制提升机调节料斗的流量;热风锅膛,由粗度和长度来约定的锅膛,炉膛是翻炒农作物产物的主体,同时包括了有电加热风的设备、物料上下循环的设备、保温和恒温的设备,具有转动的功能,实均匀加热;所使用的电加热器,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把风加热到所需温度;锅膛刮板,控制农作物产物的上下移动,使其和热风混合,实现翻炒;炒锅通过风机,将自然风送入锅膛配合电加热形成热风进行烘炒、爆炒;排气口,在烘炒、爆炒过程中排除的余热,用于进行烘干预热物料产生的废气进行排出。烘炒原理:把转动的热风锅膛内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把烘干区域的热风预热湿莜麦,第二个区域是利用第三区域的热风进行烘干排气,第三个区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烘炒;第二阶段爆炒,烘炒是用热风炒,把机械能和热风的温度混在一起,在空间炒;爆炒是利用传热炒,莜麦的香味是用爆炒而出来的。通过对热风锅膛倾斜度的调整,可以适用于不同种类的农作物产品,当农作物产品易于滑落,则选用较小的倾斜度;当农作物产品不易滑落,则选用较大的倾斜度。同时,当农作物下落时间长,则可控制使用较低温度的热风;当农作物下落时间短,则可控制使用较高温度的热风,用于保证翻炒农作物的成熟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提供的炒锅设备结构简单,应用便捷;设备的适用性强,其中对于热风锅膛的倾斜度与热风的进风速度均可调节,适用于不同粒径与自重的农作物产品,保证翻炒的成熟度与爆炒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的结构;图2是流化床炒锅热风锅膛的截面示意图;图中:1、料斗;2、匀速进料器;3、热风锅膛;31、干加热筒;32、加热风道;4、电加热管;41、油箱加热管;42、干加热管;5、锅膛刮板;51、刮板支架;52、锅膛管;6、风机;7、出料口;8、排气口;9、电动机;10、链轮链条;11、油箱;12、支重轮;13、炒锅轮;14、行走轮;15、外壳;16、电控柜;17、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其结构包括:料斗1、匀速进料器2、热风锅膛3、电加热管4、锅膛刮板5、风机6、电动机9、油箱11、外壳15及电控柜16;其中,外壳15为矩形框架结构,在外壳15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料斗1,料斗1下方安装有匀速进料器2,在外壳15另一端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7;在进料处与出料口7之间斜向设定有热风锅膛3;热风炉膛3内后三分之二的部分均为翻炒部分。匀速进料器2靠近炒锅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气口8;热风锅膛3与进料处和出料口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炒锅轮13,炒锅轮13下方连接支重轮12,支重轮12通过连接杆伸向炒锅底部,连接杆底端设置有行走轮14。连接杆上设置有电动机9,电动机9通过链轮链条10与热风锅膛3连接,用于带动炒锅轮13旋转;所述循环流化床炒锅外设置有电控柜16,用于提供锅体的全部电源和自动控制。如图2所示,热风锅膛3为管状结构,热风锅膛翻炒部分,从内到外依次为:干加热筒31——刮板支架51——锅膛管52——油箱11——保温层17,其中干加热筒31内壁设置有干加热管42,形成加热风道32;干加热筒31外侧设置有刮板支架51,刮板支架51上均向设置有锅膛刮板5,锅膛刮板5外侧为锅膛管52,锅膛管52外侧为油箱11,油箱11中设置有油箱加热管41;油箱1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7。生产过程中,将润好的物料用提升机送到料斗,用匀速进料器进入热风锅膛,热风锅膛加温到一定温度,且边加热边滚动边送风;锅膛内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预热排气;第二个区域烘干排气;第三个区域烘炒、爆炒;烘炒、爆炒完毕后从出料口出料,出料带出去的热量供给风机进口,即降低了莜麦排除的温度,又起到了回收热,节能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其结构包括:料斗、匀速进料器、热风锅膛、电加热器、锅膛刮板、风机、支重轮、炒锅轮、外壳及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矩形框结构,在外壳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料斗,料斗下方安装有匀速进料器,在外壳对应的面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匀速进料器靠近炒锅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气口;在进料处与出料口之间斜向设定有热风锅膛,热风锅膛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风机;热风锅膛与进料处和出料口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炒锅轮,炒锅轮下方连接支重轮,支重轮通过连接杆伸向炒锅底部,连接杆底端设置有行走轮;连接杆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通过链轮链条与热风锅膛连接;所述循环流化床炒锅外设置有电控柜,提供锅体的全部电源和自动控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其结构包括:料斗、匀速进料器、热风锅膛、电加热器、锅膛刮板、风机、支重轮、炒锅轮、外壳及电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矩形框结构,在外壳的一端顶部设置有料斗,料斗下方安装有匀速进料器,在外壳对应的面下方设置有出料口;匀速进料器靠近炒锅的位置处设置有排气口;在进料处与出料口之间斜向设定有热风锅膛,热风锅膛的出料口处设置有风机;热风锅膛与进料处和出料口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炒锅轮,炒锅轮下方连接支重轮,支重轮通过连接杆伸向炒锅底部,连接杆底端设置有行走轮;连接杆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通过链轮链条与热风锅膛连接;所述循环流化床炒锅外设置有电控柜,提供锅体的全部电源和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电热风循环流化床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锅膛为管状结构,热风炉膛内后三分之二的部分均为翻炒部分,翻炒部分热风锅膛从内到外依次为:干加热筒——刮板支架——锅膛管——油箱——保温层,其中干加热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效清徐有宁李星科李星旺
申请(专利权)人:李效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