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陶桂来专利>正文

一种模型及使模型飞行或潜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91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型及使模型飞行或潜水的方法。模型包括模型本体、推进器、电源和控制处理装置,电源和控制处理装置固装于模型本体内部,模型本体的机翼能够伸缩,模型本体的机背部由机头向机尾方向水平贯穿开设有第一涵道,模型本体的机腹部沿机头向底面贯穿开设有具有弯折部的第二涵道,第一涵道和第二涵道内均安装有推进器,推进器与电源电连接,与控制处理装置信号连接。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模型达到垂直起降或短距离起降的目的,令模型在进行空潜两栖作业时不必更换动力系统,并且可以随时调整运行姿态,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丰富模型功能的同时,简化了模型结构。

A model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model fly or d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型及使模型飞行或潜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型及使模型飞行或潜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模型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它的设计及制造包含丰富的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模型中,带螺旋桨的固定翼模型很为常见。这种模型,利用设置于机头或机翼上螺旋桨作为动力输出装置提供推力,结合机翼,需要依靠长距离的滑跑,逐步增大的速度,在机翼的作用下,不断增大的升力,直至升力大于重力,完成升空,这就要求大片平坦空旷的飞行场地才能满足航模的起飞。在现有的模型制作中具有潜水、航行等功能的模型很少。而且具有潜水、航行等功能的模型多采用在机身内部设置蓄水舱的方式,通过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实现下潜功能;少有利用机体体积变化实现密度变化来进行的潜航的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型及使模型飞行或潜水的方法。一种模型,它包括模型本体、推进器、电源和控制处理装置,所述电源和控制处理装置固装于模型本体内部,所述模型本体的机翼能够伸缩,模型本体的机背部由机头向机尾方向水平贯穿开设有第一涵道,模型本体的机腹部沿机头向底面贯穿开设有具有弯折部的第二涵道,所述第一涵道和第二涵道内均安装有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与电源电连接,与控制处理装置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翼伸展的状态下,模型本体的整体密度于水的密度,机翼收缩的状态下,模型本体整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进一步的,所述机翼包括伸缩壳体、伸缩杆、防水套、推杆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伸缩壳体与伸缩杆均有多节,每节伸缩壳体均与伸缩杆的一节固接,所述伸缩杆、传动机构、推杆电机依次连接,所述推杆电机能够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伸缩杆和伸缩壳体缩入模型本体内,所述防水套设置于伸缩壳体内,环设于伸缩杆外,两端有开口,两开口边缘分别与伸缩壳体的两端内侧固接并密封,能防止水进入模型本体内。进一步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涵道的数量为2个及以上,第二涵道平行设置于模型本体的机腹部,且沿机头至机尾的中轴线对称,第二涵道进气口开设在模型本体的机头,第二涵道出气口开设在模型本体的机尾、机侧和机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涵道还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固装于第二涵道的弯折部。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器为桨叶角可调的涵道风扇。进一步的,所述模型本体还包括尾翼,所述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竖直尾翼,所述水平尾翼包括相互铰接的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翼,所述竖直尾翼包括相互铰接的竖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翼。进一步的,所述模型本体还包括起落架,所述起落架设置于模型本体的机腹部。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处理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数量大于等于1,分布在模型本体的机头、机尾、机翼等位置,并与控制处理器信号连接。一种使上述模型飞行或潜水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姿态设定,通过按照水平、仰头、低头、左倾斜、右倾斜等多种姿态放置模型本体,控制处理器记录下各种姿态下传感器所得的坐标数据;步骤二:模型启动,控制处理装置启动推进器,推进器的螺旋桨叶片转动;步骤三:模型起飞,控制处理装置提高推进器的输出功率,第一涵道出气量加大,模型本体沿水平方向向前加速,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为模型本体提供升力,第二涵道出气口向下喷气量加大,也为模型本体提供升力,当模型本体受到的升力之和大于自身重力后,模型起飞;步骤四:飞行调姿,控制处理器通过传感器所得坐标数据判断模型本体在空中的姿态,实时控制第一涵道和第二涵道内各推进器的输出功率,从而调节模型本体的飞行姿势;步骤五:模型降落,控制处理器4逐步减少推进器的输出功率,第一涵道出气量减小,模型在水平方向向前行驶速度降低,机翼提供的升力减小,第二涵道出气口向下喷气量减少,模型本体受到的升力之和小于自身重力,模型缓慢下降,至地面或水面;步骤六:模型入水,当模型落入水面时,此时第二涵道进气口121接触水,通过控制处理器41调整第二涵道内推进器2的输出功率,改变第二涵道出气口122喷水量的大小,从而使机体的尾部翘起来一定的角度,让机体呈下扎的姿势,当第一涵道11的进气口也接触水的时候,此时降低第二涵道出气口122的喷水量,提高第一涵道11的喷水量,第一涵道11的出气口向后排水,模型便可顺利进入水下;步骤七:潜航调姿,控制处理器41通过传感器42所得坐标数据判断模型本体在空中的姿态,实时控制推进器的输出功率,改变各第二涵道出气口向下喷水量的大小,将模型在水中因水流影响改变的潜航姿态回正;步骤八:模型出水,控制处理装置提高推进器的输出功率,使第二涵道出气口向下喷水量加大,模型上升至浮出水面,控制处理装置启动机翼内的电机与传动机构,将机翼展开。进一步的,其中步骤四所述的飞行调姿,控制处理器还可主动控制推进器的输出功率,令做出爬升、俯冲、倾斜等动作。进一步的,其中步骤五所述的模型降落,还包含减速步骤,通过控制处理装置调整推进器的桨叶角,将螺旋桨转向设置成与模型前进方向相反的角,进而使减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型通过在模型本体上设置多个涵道,在涵道内设置推进器2,相对于在机头或机翼上设置螺旋桨的模型,结构相对于外置螺旋桨更加紧凑,并且推进器2设置于涵道内,气动噪声低、使用安全性好。本专利技术中的机翼能够伸缩,机翼伸展时,模型的整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机翼收缩时,模型的整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相对于利用贮水仓结构实现潜水的模型,本专利技术利用自身机体密度变化即可实现下潜,简化了结构。机翼采用防水套作为防水部件,在潜水时,机翼的伸缩壳体缩入机体之后,也不会有水渗入模型中。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模型底面的第二涵道出气口向下喷气,使达到垂直起降或短距离起降的目的,与现有的采用改变发动机喷管方向的技术方案相比,结构更加简单。本专利技术推进器采用的桨叶角可调的涵道风扇,可以通过调节桨叶角来实现动力输出方向的改变,一套驱动装置即可满足空潜两栖作业要求,大大简化了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尾翼在飞行和潜水状态下均可增强运动稳定性,并调节模型运动方向。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涵道12的弯折部设置的蜗壳123,可使空气在经过弯折部时,减少对第二涵道12的冲击,使造成的能耗降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模型内设置控制处理器41与传感器42,可以有效的监控模型在空中及水下的姿态,在模型受到气流或水流的冲击造成偏斜时,利用控制处理器控制推进器的输出功率,改变各第二涵道出气口向下喷水量或喷气量的大小,将模型的姿态及时回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使上述模型飞行或潜水的方法,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可使模型达到飞行后潜水的目的,而且模型在进行空潜两栖作业时不必更换动力系统,并且可以随时调整运行姿态,相对于现有技术,大大丰富模型功能的同时,简化了模型结构。通过在步骤四中添加主动操控步骤,方便主动操控模型,做出各种动作。主动操控可通过与控制处理器41信号连接的遥控器进行操控。通过在步骤五中添加减速步骤,可使得模型能够正常降落与地面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型本体(1)、推进器(2)、电源(3)和控制处理装置(4),所述电源(3)和控制处理装置(4)固装于模型本体(1)内部,所述模型本体(1)的机翼(13)能够伸缩,模型本体(1)的机背部由机头向机尾方向水平贯穿开设有第一涵道(11),模型本体(1)的机腹部沿机头向底面贯穿开设有具有弯折部的第二涵道(12),所述第一涵道(11)和第二涵道(12)内均安装有推进器(2),所述推进器(2)与电源(3)电连接,与控制处理装置(4)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模型本体(1)、推进器(2)、电源(3)和控制处理装置(4),所述电源(3)和控制处理装置(4)固装于模型本体(1)内部,所述模型本体(1)的机翼(13)能够伸缩,模型本体(1)的机背部由机头向机尾方向水平贯穿开设有第一涵道(11),模型本体(1)的机腹部沿机头向底面贯穿开设有具有弯折部的第二涵道(12),所述第一涵道(11)和第二涵道(12)内均安装有推进器(2),所述推进器(2)与电源(3)电连接,与控制处理装置(4)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13)伸展的状态下,模型本体(1)的整体密度于水的密度,机翼(13)收缩的状态下,模型本体(1)整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13)包括伸缩壳体、伸缩杆、防水套、推杆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伸缩壳体与伸缩杆均有多节,每节伸缩壳体均与伸缩杆的一节固接,所述伸缩杆、传动机构、推杆电机依次连接,所述推杆电机能够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伸缩杆和伸缩壳体缩入模型本体(1)内,所述防水套设置于伸缩壳体内,环设于伸缩杆外,两端有开口,两开口边缘分别与伸缩壳体的两端内侧固接并密封,能防止水进入模型本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涵道(12)的数量为2个及以上,第二涵道(12)平行设置于模型本体(1)的机腹部,且沿机头至机尾的中轴线对称,第二涵道进气口(121)开设在模型本体(1)的机头,第二涵道出气口(122)开设在模型本体(1)的机尾、机侧和机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涵道(12)还包括蜗壳(123);所述蜗壳(123)固装于第二涵道(112)的弯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本体(1)还包括尾翼(14),所述尾翼(14)包括水平尾翼(141)和竖直尾翼(142),所述水平尾翼(141)包括相互铰接的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翼,所述竖直尾翼(142)包括相互铰接的竖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处理装置(4)包括控制处理器(41)和传感器(42),所述传感器(42)的数量大于等于1,分布在模型本体(1)的机头、机尾、机翼等位置,并与控制处理器(41)信号连接。


8.一种使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型飞行或潜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姿态设定,通过按照水平、仰头、低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桂来
申请(专利权)人:陶桂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