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及吊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1177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及吊装方法,包括轨道部和吊装部。相邻的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的间隙处预留有安装开口,轨道部铺设于安装开口上。吊装部包括运输车、盖板、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运输车设于轨道部上。盖板可拆卸铺设于运输车的上表面上。通过在相邻的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预留安装开口,在安装开口处设置轨道部,并设置由运输车、盖板、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构成的吊装部在轨道部上方移动,由运输车和盖板将采光顶玻璃运输至相对应的位置,由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对采光顶玻璃实现搬运和安装操作,解决了现有采光顶玻璃由于尺寸重量大导致难以运输和安装的问题。

A hois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daylighting roof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及吊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及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大量民用建筑的建造,各种类型的玻璃采光顶(玻璃屋顶、玻璃天窗),亦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宾馆饭店、车站、机场候机楼、商业城、百货大厦、展览馆、体育馆、博物馆及医院等。大面积天井上加盖各种形式和颜色的玻璃采光顶,构成一个不受气候影响的室内玻璃顶空间。人们不仅能享受自然光照射,又能观望晴空,倍受人们欢迎。玻璃顶中庭在建筑中是室内一个天然采光的中心空间,这个空间起着组织,协调周围建筑的作用。带玻璃顶的建筑一般在布局上比较紧凑,更有效组织流畅的室内空间交流,并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还可以创造特有的空间序列。沉浸在阳光明亮的室内环境不受室外季节气温的影响,给人带来舒适愉快的气氛,同时它具有明显的节能潜力。目前国内最大版幅采光顶玻璃幕墙单块玻璃尺寸为3800*2100mm,重量达800KG,尺寸大、重量大,无法通过人员实现超重采光顶玻璃的运输,造成采光顶玻璃的运输安装困难,同时后期如玻璃破裂,难以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及吊装方法,以解决现有采光顶玻璃由于尺寸重量大导致难以运输和安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包括轨道部和吊装部;相邻的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的间隙处预留有安装开口,所述轨道部铺设于所述安装开口上;所述吊装部包括运输车、盖板、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所述运输车设于所述轨道部上;所述盖板可拆卸铺设于所述运输车的上表面上;所述吊装架可拆卸设于所述运输车上;所述提升件设于所述吊装架上;所述承载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提升件的输出端,所述承载件的下端用于承载采光顶玻璃;所述采光顶玻璃吊装时,所述提升件提升所述承载件和承载的所述采光顶玻璃,所述运输车移动至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后,所述提升件下降所述采光顶玻璃的安装高度。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所述轨道部包括至少两个横向导轨、与在横向上的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数量相匹配的若干纵向导轨;所述纵向导轨分别纵向安装于横向上的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的安装开口上;所述横向导轨横向分别安装于任一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两侧的安装开口上,并与所述纵向导轨相接。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所述运输车包括车架、若干万向轮;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方管、第二方管、第三方管和第四方管;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三方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卡口;所述第二方管和所述第四方管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对应的卡勾;所述第二方管两端的所述卡勾分别卡接与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三方管第一端的所述卡口;所述第四方管两端的所述卡勾分别卡接与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三方管第二端的所述卡口;所述万向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三方管的底面上,且所述万向轮与所述轨道部相适应。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所述吊装架包括第一立管、第二立管和第一梁;所述第一立管和所述第二立管分别设于所述运输车的两侧;所述第一梁的两端均设有套管,所述第一梁通过两端的所述套管套设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立管和所述第二立管的上端。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所述提升件为手拉葫芦或电动葫芦。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所述承载件为绳索或皮带。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所述盖板为木板。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还包括若干收口条,所述收口条可拆卸设于相邻的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的安装开口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具体步骤如下:S1:外部塔吊吊装所述采光顶玻璃至采光顶区域;S2:所述拆卸所述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所述外部塔吊将所述采光顶玻璃吊装至所述盖板上;S3:移动运输车至相对应的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并安装所述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S4:所述采光顶玻璃承载至所述承载件上,并由所述提升件提升承载有所述采光顶玻璃的所述承载件;S5:拆除所述木板,并调整所述提升件的提升量以安装所述采光顶玻璃至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在相邻的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预留安装开口,在安装开口处设置轨道部,并设置由运输车、盖板、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构成的吊装部在轨道部上方移动,由运输车和盖板将采光顶玻璃运输至相对应的位置,由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对采光顶玻璃实现搬运和安装操作,解决了现有采光顶玻璃由于尺寸重量大导致难以运输和安装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将轨道部的安装位置设置在预留的安装开口内,并将吊装部设计为相互可拆卸连接的运输车、盖板、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使得在后期玻璃破碎需要更换时,通过简单的安装和拼装即可在采光顶上实现对吊装系统的整体安装,以便在施工结束后,遇到玻璃的需要更换的情况下,对玻璃进行更换。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通过在安装开口处设置收口条,以对采光顶玻璃之间的安装开口进行收口,保证采光顶上方视角的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的另一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的车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运输车;101:车架;1011:第一方管;1012:第二方管;1013:卡口;1014:卡勾;102:万向轮;2:盖板;3:吊装架;301:第一立管;302:第二立管;303:第一梁;4:提升件;5:承载件;6:采光顶玻璃;7:轨道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及吊装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参看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包括轨道部7和吊装部。相邻的采光顶玻璃6安装位置之间的间隙处预留有安装开口,轨道部7铺设于安装开口上。吊装部包括运输车1、盖板2、吊装架3、提升件4和承载件5。运输车1设于轨道部7上。盖板2可拆卸铺设于运输车1的上表面上。吊装架3可拆卸设于运输车1上。提升件4设于吊装架3上。承载件5的上端连接于提升件4的输出端,承载件5的下端用于承载采光顶玻璃6。采光顶玻璃6吊装时,提升件4提升承载件5和承载的采光顶玻璃6,运输车1移动至采光顶玻璃6安装位置后,提升件4下降采光顶玻璃6的安装高度。通过在相邻的采光顶玻璃6安装位置之间预留安装开口,在安装开口处设置轨道部7,并设置由运输车1、盖板2、吊装架3、提升件4和承载件5构成的吊装部在轨道部7上方移动,由运输车1和盖板2将采光顶玻璃6运输至相对应的位置,由吊装架3、提升件4和承载件5对采光顶玻璃6实现搬运和安装操作,解决了现有采光顶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部和吊装部;/n相邻的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的间隙处预留有安装开口,所述轨道部铺设于所述安装开口上;/n所述吊装部包括运输车、盖板、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所述运输车设于所述轨道部上;所述盖板可拆卸铺设于所述运输车的上表面上;所述吊装架可拆卸设于所述运输车上;所述提升件设于所述吊装架上;所述承载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提升件的输出端,所述承载件的下端用于承载采光顶玻璃;/n所述采光顶玻璃吊装时,所述提升件提升所述承载件和承载的所述采光顶玻璃,所述运输车移动至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后,所述提升件下降所述采光顶玻璃的安装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部和吊装部;
相邻的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的间隙处预留有安装开口,所述轨道部铺设于所述安装开口上;
所述吊装部包括运输车、盖板、吊装架、提升件和承载件;所述运输车设于所述轨道部上;所述盖板可拆卸铺设于所述运输车的上表面上;所述吊装架可拆卸设于所述运输车上;所述提升件设于所述吊装架上;所述承载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提升件的输出端,所述承载件的下端用于承载采光顶玻璃;
所述采光顶玻璃吊装时,所述提升件提升所述承载件和承载的所述采光顶玻璃,所述运输车移动至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后,所述提升件下降所述采光顶玻璃的安装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部包括至少两个横向导轨、与在横向上的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数量相匹配的若干纵向导轨;
所述纵向导轨分别纵向安装于横向上的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之间的安装开口上;
所述横向导轨横向分别安装于任一所述采光顶玻璃安装位置两侧的安装开口上,并与所述纵向导轨相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光顶玻璃吊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包括车架、若干万向轮;
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方管、第二方管、第三方管和第四方管;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三方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卡口;所述第二方管和所述第四方管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卡口相对应的卡勾;所述第二方管两端的所述卡勾分别卡接与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三方管第一端的所述卡口;所述第四方管两端的所述卡勾分别卡接与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三方管第二端的所述卡口;
所述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鹏裴建虎张士昌秦潮陈强谢洪安黄轩韩建孟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东方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