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83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膏贴领域,针对膏贴粘附层涂覆在药膏上对粘附层的粘附性、透气性要求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包括依次吸附的剥离层、药膏层和背衬层,背衬层的内侧分成中间和外围,药膏层贴附在中间、背衬层的外围设有一圈粘附圈,粘附圈具有黏性可贴附在皮肤上,剥离层贴附在粘附圈上与背衬层相对将粘附圈和药膏层夹在中间起保护作用,使用时剥除剥离层,所述药膏层成分包括吲哚美辛、盐酸达克罗宁和薄荷脑。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粘附层设在药膏层外围一圈,粘附圈与药膏层互不干扰,不用考虑两者之间的粘附性;药膏层不用通过粘附圈,而是直接与皮肤接触,人体对药膏层的吸收更好,不用考虑药膏有效成分在粘附圈中的透过性能。

A paste for the treatment of joint p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
本专利技术涉及膏贴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
技术介绍
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由表入里渗透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传统的注射及口服疗法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使病人不易接受,且这些方法都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分散各处,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少,用药量大但疗效差。相比于注射及口服药物,膏药避免了内服的毒副作用,同时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药效高、见效明显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膏药需要贴附在皮肤上一段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膏药的粘附层颇有讲究。现有技术中有的将有粘性的基质直接与药物混合制备得到有粘性的膏药,例如中国专利CN104367663A公开了治疗软骨组织损伤的贴膏及其生产方法,由栀子、薄荷脑、冰片、橡胶、氧化锌、松香、凡士林、羊毛脂组成;其生产方法为:将配方量的栀子粉碎成粗粉,用栀子七倍量的70%的乙醇作为溶剂,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以2-3毫升/分钟*公斤速度进行渗漉,并收集渗漉液,制成流浸膏备用;取配方量的橡胶轧碎,加入已加汽油的打膏桶内搅拌均匀,密闭浸泡12-24小时,分别依次加入配方量的凡士林和羊毛脂搅拌30分钟,再加入氧化锌、松香搅拌2小时,充分搅拌均匀,制成基质;然后加入流浸膏、薄荷脑、冰片搅拌1小时,搅匀成膏浆,再进行过滤,凃膏,切段,盖衬,切片即可。该止痛膏的止痛、镇痛效果明显,见效快;而且生产成本低。该专利技术就是采用有粘性的橡胶作为基质的一部分赋予膏药粘性,但是泡胶工序会导致膏药易残留汽油、植物油等,高温或基质未能充分乳化、溶胀下造成油脂外渗,而且可能与药剂的相容性差造成成分析出影响药效或粘性。现有技术中也有将胶黏剂层整片涂覆在药膏一侧的,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635341A公开了一种防窜动的幼童型药膏贴,包括药膏贴本体,该药膏贴本体包括药布层,在药布层远离皮肤一侧依次设置有泡棉层、驱味剂层和防护层,在药布层朝向皮肤的一侧设有胶黏剂层,胶黏剂层外侧设有离型保护层;所述泡棉层与药布层之间设有送药组件,该送药组件的注药管一端外露于药膏贴本体;所述泡棉层与隔离层之间设有绑扎带组件,该绑扎带组件包括对应设置在药膏贴本体两端的布带。该专利技术创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适应了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大大减轻幼童的抗拒情绪,为更快速更合理的展开治疗奠定基础。该药膏贴采用黏附和绑扎双重固定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药膏贴脱落。但是在药膏一侧整片涂覆胶粘剂对胶粘剂的要求比较高,不但需要有足够的通透性保证药物能透过其进入人体发挥作用,还要考虑胶粘剂与人体、药膏的粘接强度适中。而且该专利技术采用黏附和绑扎双重固定的方式,不利于粘附部位的活动。据此需要提供一种理想的膏贴粘附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膏贴粘附层涂覆在药膏上对粘附层的粘附性、透气性要求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将粘附层设在药膏外侧一圈,药膏直接与皮肤接触药效好,粘附层与皮肤接触面积小便于撕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包括依次吸附的剥离层、药膏层和背衬层,背衬层的内侧分成中间和外围,药膏层贴附在中间、背衬层的外围设有一圈粘附圈,粘附圈具有黏性可贴附在皮肤上,剥离层贴附在粘附圈上与背衬层相对将粘附圈和药膏层夹在中间起保护作用,使用时剥除剥离层,所述药膏层成分包括吲哚美辛、盐酸达克罗宁和薄荷脑。本膏贴是用于治疗关节痛的,吲哚美辛可以解热、缓解炎性疼痛,故可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癌性疼痛;也可用于滑囊炎、腱鞘炎及关节囊炎等。盐酸达克罗宁能阻断各种神经冲动或刺激的传导,抑制触觉和痛觉,对皮肤有止痛、止痒及杀菌作用。薄荷脑可以提供芳香气味,并起到清凉止痒、消肿止痛、杀菌抑菌的作用。普通的膏贴通过在药膏层表面设置粘附层使膏贴贴附在皮肤上,本专利技术将粘附层设在药膏层外围一圈。相比之下,本专利技术这样设置的好处有:1、粘附圈与药膏层互不干扰,不用考虑两者之间的粘附性;2、药膏层不用通过粘附圈,而是直接与皮肤接触,人体对药膏层的吸收更好,不用考虑药膏有效成分在粘附圈中的透过性能;3、皮肤大部分与药膏层接触,药膏通过药膏层外面一圈的粘附圈贴附在皮肤上,大大降低了原本粘附层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在材质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透气性,有利于皮肤呼吸,不容易得皮肤病,另一方面,有利于后期的撕除,减轻撕除带来的痛感;4、普通膏贴时间久了或者贴附部位运动剧烈运动容易使膏贴表面打皱,但是本专利技术因为只贴了外面一圈,中间与皮肤不是完全贴死的,留有运动余量,所以后期不会打皱。作为优选,药膏层厚度为0.1-1mm,粘附圈的厚度比药膏层厚度小0-0.1mm。粘附圈厚度比药膏层厚度小,可以保证粘附圈贴附皮肤后,药膏与皮肤接触,保证药效。作为优选,背衬层的材料采用弹力纤维。使用时剥除剥离层后,剩下的就是背衬层和吸附在背衬层上的药膏层和粘附圈,背衬层采用弹力纤维制作,弹性好,可以根据贴附部位的形状适当延展,吸附在其上的粘附圈也会相应变形,更好地贴合人体部位,使粘附更牢靠、舒适,不易掉落,尤其是本膏贴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痛,关节处的形状并非平面,膏贴的贴合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优选,药膏层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吲哚美辛15-20份、盐酸达克罗宁1-5份、薄荷脑25-35份、蜂蜜黏液200-500份、二甲基亚砜30-50份。本药膏层采用蜂蜜为基质,有如下好处:1、药膏层直接与皮肤接触,而蜂蜜能对皮肤起到滋润和营养作用,甚至能祛皱消斑;而且蜂蜜的亲肤性好,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2、蜂蜜在室温下放置数年不会腐败,表明其防腐作用极强,实验证实蜂蜜含有植物甙和挥发油使蜂蜜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避免贴附处的皮肤滋生细菌;3、蜂蜜也可缓解神经紧张,有一定的止痛作用;4、蜂蜜本身有粘性,有利于包络其他成分,特别是薄荷脑这种易挥发成分,延长药效。作为优选,药膏层的制作过程为:(1)将定量份的薄荷脑投入蜂蜜黏液中搅拌均匀,得混合黏液;(2)将定量份的吲哚美辛和盐酸达克罗宁投入二甲基亚砜中溶解,搅拌均匀得到二甲基亚砜混合液,将混合黏液加入其中剧烈搅拌,制得包裹有气泡的黏液;(3)将步骤(2)获得的黏液放置在减压容器中,低速搅拌下加入乙醇溶液,搅拌均匀后,沥干、干燥成型。先将薄荷脑加入蜂蜜黏液中混合均匀,再加入到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剧烈搅拌下外界空气能进入混合物产生小气泡。然后将黏液转移至减压容器中,在负压环境下,气泡内的气体由于气泡内外压差发生逃逸,在低速搅拌下添加酒精,蜂蜜黏液与酒精的相容性小,因此在搅拌过程中酒精会渗入气泡取代气体。干燥后酒精挥发,原先被酒精填充的微小气泡被释放,形成大量的毛细孔道,因此敷料的透气性得到提高,有利于皮肤呼吸。作为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吸附的剥离层(1)、药膏层(2)和背衬层(4),背衬层(4)的内侧分成中间和外围,药膏层(2)贴附在中间、背衬层(4)的外围设有一圈粘附圈(3),粘附圈(3)具有黏性可贴附在皮肤上,剥离层(1)贴附在粘附圈(3)上与背衬层(4)相对将粘附圈(3)和药膏层(2)夹在中间起保护作用,使用时剥除剥离层(1),所述药膏层(2)成分包括吲哚美辛、盐酸达克罗宁和薄荷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吸附的剥离层(1)、药膏层(2)和背衬层(4),背衬层(4)的内侧分成中间和外围,药膏层(2)贴附在中间、背衬层(4)的外围设有一圈粘附圈(3),粘附圈(3)具有黏性可贴附在皮肤上,剥离层(1)贴附在粘附圈(3)上与背衬层(4)相对将粘附圈(3)和药膏层(2)夹在中间起保护作用,使用时剥除剥离层(1),所述药膏层(2)成分包括吲哚美辛、盐酸达克罗宁和薄荷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其特征在于,药膏层(2)厚度为0.1-1mm,粘附圈(3)的厚度比药膏层(2)厚度小0-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其特征在于,背衬层(4)的材料采用弹力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关节痛的膏贴,其特征在于,药膏层(2)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吲哚美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帮和郝德顺徐明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仁德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