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清阳专利>正文

一种座椅扶手升降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1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扶手升降构造,它主要是由一底座(1)、一扶手架(2)、一固定片(3)、一控制片(4)、两卡榫(5)及一弹簧(6)所组成,底座(1)靠其所具有的叉型支架(11)与扶手架(2)相互嵌插接合,而由固定片稳固其两者相互接合的位置,同时将控制片、两卡榫及弹簧设定于其间,再依靠控制片操作两卡榫的运作,以有效限定底座与扶手架两者相互嵌插的滑移运作,达到控制调节扶手架在底座上的升降位移运作,让扶手架上的扶手可配合使用者作适度的调节,让乘坐者有舒适感。(*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类,特别涉及一种座椅扶手升降构造。现在,升降的构造多种多样,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物品上,其结构也各有不同,不论是驱动方式或固定结构,还是限制构造等等,均是依据使用上的需求来设计,而其目的主要就是升降的运作及制动,但是座椅扶手在升降的设计上并不多见,此乃因座椅造型设计主要在于使乘坐者(即人体)具有舒适感、安全感,但并未深究人体之手臂放置上的舒适性,人在乘坐座椅时,手臂放置的高低,实有影响乘坐舒适的效果,而人体手臂的长短不一、座椅扶手高度固定势必会使某些人无法确实享受到乘坐时的舒适感。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一般座椅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座椅扶手升降构造,使每一位乘坐者都具有舒适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主要由一底座、一扶手架、一固定片、一控制片、两卡榫及一弹簧所组成,在由底座与扶手架所相互嵌插组接的扶手结构中,以一固定片维持其组接的滑移构造,同时将一组调整制动机构设定其闻,藉该机构来控制扶手架在底座上的升降位移,进而达到调整座椅扶手的升降动作,以提高座椅在乘坐上更具舒适性之效果;在底座的叉型支架外缘面上设有升降之刻度指示,使扶手的高度调整能一目了然,且左右两侧的调节即可依其为依据,让使用调节更加方便明确。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升降调整动作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升降调整动作外观示意图。(1)为底座、(11)为叉型支架、(12)为凹槽、(121)为格状槽孔、(13)为刻度、(2)为扶手架、(21)为槽体、(3)为固定片、(31)为中央孔洞、(4)为控制片、(41)为凸片、(411)内侧斜面、(42)为凸块、(5)为卡榫、(51)为中心孔洞、(52)为尖型斜面、(53)为凸块、(6)为弹簧、(7)为铆钉、(A)为侧端、(B)为上缘端面。如附图1、附图2及附图3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一底座(1)、一扶手架(2)、一固定片(3)、一控制片(4)、两卡榫(5)及一弹簧(6)所组成,其中,底座(1)之一侧端(A)是与座椅组接的衔接端,而其上端则具有一叉型支架(11),该叉型支架(11)的内侧面上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凹槽(12)设置,且该凹槽(12)内具有格状槽孔(121)设置,另在叉型支架(11)的外侧缘面上设有显示升降高度的刻度(13)标示,底座(1)靠叉型支架(11)与扶手架(2)相互嵌插接合;扶手架(2)设有一可与座椅扶手相互组接的上缘端面(B),而在其底端部设有一槽体(21),而扶手是配合座椅的造型设计,其均可配合组接于扶手架(2)上缘端面(B)上,以适应座椅造型的设计,扶手架(2)与底座叉型支架(11)相互嵌插接合,是靠固定片(3)稳固两者的接合位置;固定片(3)具有一中央孔洞(31),固定片(3)由铆钉(7)铆固在扶手架(2)底端所具有的槽体(21)内,且同时将其它的控制制动构件如控制片(4)、两卡榫(5)及弹簧(6)均设定在该槽体(21)内(如附图3所示);控制片(4)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内侧为斜面的凸片(41),而在底端则设有一凸块(42),控制片(4)穿设在固定片(3)的中央孔洞(31)闻,不致脱出;卡榫(5)在其榫体上设有一中心孔洞(51),该孔洞(51)的两内侧缘面是呈相互对称的尖型斜面(52),在其尾端设有凸块(53),弹簧(6)套于两卡榫(5)的凸块(53)上,并处于两卡榫(5)之间,空制片(4)之上端两侧凸片(41)分别穿设过两卡榫(5)的中心孔洞(51),以构成该控制制动构造。 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附图3、附图4及附图5所示,使用时,在未按压控制片(4)时,靠弹簧(6)的弹力,将驱使卡榫(5)左右两侧分别嵌入叉型支架(11)之凹槽(12)的格状槽孔(121)内(如附图3所示),同时也靠卡榫(5)之中心孔洞(51)内的尖型斜面(52)与控制片(4)之凸片(41)的内侧斜面(411)配合,将使控制片(4)向下位移而紧靠在固定片上,此时,底座(1)与扶手架(2)之间是处于一固定位置。反之当按压控制片(4)使其向上位移离开固定片(3)时,同样靠其凸片(41)内侧斜面(411)与卡榫(5)中心孔洞(51)内尖型斜面(52)的配合,将驱使左右两卡榫(5)内缩(如附图4所示),并从嵌固的叉型支架(11)凹槽(12)内的格状槽孔(121)内脱出,此时,弹簧(6)被两卡榫(5)压缩,且底座(1)与扶手架(2)之闻同时解除制动关系,使扶手架(2)得以在嵌插的底座(1),叉型支架(11)上作上下的升降位移调整运作,但因卡榫(5)此时仍处于叉型支架(11)的凹槽(12)内,所以扶手架(2)的升降位移运作仍有一定的限制,使扶手架(2)不致于脱离底座(1),保持两者相互嵌插的稳固位置,在调整至使用者所需高度时,放开按压的控制片(4),即可再依靠弹簧的弹力驱使卡榫(5)嵌入叉型支架(11)之格状槽孔(121)内,成为如附图3所示的固定状态。本技术使用操作十分便捷,(如附图5所示)只要轻握扶手架(2)的底端部,轻按控制片(4)即可操作扶手架(2)的升降位置运作,达到调整扶手高低的目的,且同时靠叉型支架(11)外侧缘面上的刻度(13)指示,可明确了解扶手的高度,以供使用者依其所需分别调整左右的扶手高度,达到乘坐座椅时确实感应到其舒适性。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使用者有舒适感。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扶手升降构造,它主要是由一底座(1),一扶手架(2)、一固定片(3)、一控制片(4)、两卡榫(5)及一弹簧(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1)之一侧端(A)是与座椅组接的衔接端,而其上端则具有一叉型支架(11),该叉型支架(11)的内侧面上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凹槽(12)设置,底座(1)靠叉型支架(11)与扶手架(2)相互嵌插接合;扶手架(2)设有一可与座椅扶手相互组接的上缘端面(B),而在其底端部设有一槽体(21),扶手架(2)与底座叉型支架(11)相互嵌插接合,是靠固定片(3)稳固两者的接合位置;固定片(3)具有一中央孔洞(31),固定片(3)由铆钉(7)铆固在扶手架(2)底端所具有的槽体(21)内,且同时将其它的控制制动构件——控制片(4)、两卡榫(5)及弹簧(6)均设定在该槽体(21)内;控制片(4)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内侧为斜面的凸片(41),而在底端则设有一凸块(42),控制片(4)穿设在固定片(3)的中央孔洞(31)间;卡榫(5)在其榫体上设有一中心孔洞(51),该孔洞(51)的两内侧缘面是呈相互对称的尖型斜面(52),在其尾端设有凸块(53),弹簧(6)套于两卡榫(5)的凸块(53)上并处于两卡榫(5)之间,控制片(4)之上端两侧凸片(41)分别穿设过两卡榫(5)的中心孔洞(51),以构成该控制制动构造。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扶手升降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叉型支架(11)的外侧缘面上设有显示升降高度的刻度(13)标示。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扶手升降构造,它主要是由一底座(1)、一扶手架(2)、一固定片(3)、一控制片(4)、两卡榫(5)及一弹簧(6)所组成,底座(1)靠其所具有的叉型支架(11)与扶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扶手升降构造,它主要是由一底座(1)、一扶手架(2)、一固定片(3)、一控制片(4)、两卡榫(5)及一弹簧(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1)之一侧端(A)是与座椅组接的衔接端,而其上端则具有一叉型支架(11),该叉型支架(11)的内侧面上分别具有相对应的凹槽(12)设置,底座(1)靠叉型支架(11)与扶手架(2)相互嵌插接合;扶手架(2)设有一可与座椅扶手相互组接的上缘端面(B),而在其底端部设有一槽体(21),扶手架(2)与底座叉型支架(11)相互嵌插接合,是靠固定片(3)稳固两者的接合位置;固定片(3)具有一中央孔洞(31),固定片(3)由铆钉(7)铆固在扶手架(2)底端所具有的槽体(21)内,且同时将其它的控制制动构件-控制片(4)、两卡榫(5)及弹簧(6)均设定在该槽体(21)内;控制片(4)上端两侧分别具有一内侧为斜面的凸片(41),而在底端则设有一凸块(42),控制片(4)穿设在固定片(3)的中央孔洞(31)间;卡榫(5)在其榫体上设有一中心孔洞(51),该孔洞(51)的两内侧缘面是呈相互对称的尖型斜面(52),在其尾端设有凸块(53),弹簧(6)套于两卡榫(5)的凸块(53)上并处于两卡榫(5)之间,控制片(4)之上端两侧凸片(41)分别穿设过两卡榫(5)的中心孔洞(51),以构成该控制制动构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阳
申请(专利权)人:李清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