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蚕蛾装载装置及干燥装置。所述蚕蛾装载装置,包括载物架以及装蛾框;装蛾框包括框底和框盖。通过装蛾框为蚕蛾提供干燥空间,既能较为快速的干燥蚕蛾,也能保证蚕蛾在干燥过程中不会随气流飘动。此外,载物架为装蛾框提供了支撑结构,方便后续干燥,并且与装蛾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十分方便装蛾框的取下和放入,有助于干燥的进行。上述干燥装置,包括蚕蛾装载装置以及箱体;箱体内热源室、排湿机构以及排烟机构。解决了蚕种场快速、大量干燥鲜蚕蛾的设备问题,解决了目前鲜蚕蛾放置在晒场晒干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卫生问题。
A loading device and a drying device for silkworm m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蚕蛾装载装置及干燥装置
本技术涉及蚕蛾利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蚕蛾装载装置及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蚕蛾是家蚕一生中的最后阶段,行交配产卵,传宗接代的使命,寿命只有数天。蚕蛾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脂肪含量多,生理活性物质丰富,如脑激素、性激素、保幼激素,雌二醇等物质,具有壮阳、补阴、延缓衰老、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是雄蚕蛾,已知的保健功效更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在制造蚕种的过程中,每年都有数千吨的交配后的雄蛾、产卵后的雌蛾副产物。这些雄蛾和雌蛾中,除少量的雄蛾用于泡酒、制成保健品外,其余只用作饲料或肥料,甚至废弃,未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非常可惜。为此,科技工作者正在努力研究如何提高蚕蛾的利用价值,以期把有限的生物资源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作用,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由于蚕蛾的寿命很短,死后容易变质,鲜蚕蛾若要进行长期保存,需要低温冷藏,但保存的运行费用高,所以,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采取干蚕蛾或干蚕蛾粉保存更为合适。一方面,现有技术仍较多采用晒场晒干蚕蛾的方式进行蚕蛾干燥,这样的干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也不能规模化进行蚕蛾干燥加工,跟不上现今的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使用机器设备进行蚕蛾烘干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干燥到一定程度后,随着蛾体水分散失、重量变轻,干蚕蛾会随着干燥室内气流流动而四处飘动。还有,如何方便放入和取出待干燥的蚕蛾,也是现有技术中有待提高的方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首要解决现有技术中蚕蛾干燥过程中干蚕蛾随流体飘动、干燥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蚕蛾装载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所述蚕蛾装载装置的干燥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蚕蛾装载装置,包括载物架以及与所述载物架滑动配合的装蛾框;所述装蛾框包括设有网孔的框底和与所述框底配合且设有网孔的框盖。首先,将蚕蛾放入装蛾框,然后,将装蛾框放在与其滑动配合的载物架中,以备干燥使用。传统的干燥蚕蛾的过程中,由于开始的时候蚕蛾含水量较多,重量较大,即使在对流干燥设备中蚕蛾也不会随着气流而飘动。但是,在干燥进行至后期阶段时,蚕蛾的含水量变低,重量变轻,就会随着气流而飘动。针对这种情况,本技术通过装蛾框为蚕蛾提供相对狭小的干燥空间,既能为蚕蛾干燥提供较好的通风环境,较为快速的干燥蚕蛾,又能保证蚕蛾在干燥过程中不会随气流飘动。此外,载物架为装蛾框提供了支撑结构,方便后续干燥,并且与装蛾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十分方便装蛾框的取下和放入,有助于干燥的进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装蛾框内部设有横纵交错布置的多个隔板,以将所述框盖和框底围成的干燥空间分割成多个小室,能防止框内蚕蛾堆积在一处,起到均匀分散蚕蛾,提高蚕蛾干燥质量的作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小室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本技术中,纵向分布的隔板与横向分布的隔板可相互垂直布置,数量均为2个且间隔相等,这样可以达到将装蛾框内部空间均匀分布成9个小室的技术效果。当然,还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将装蛾框内部空间均匀分布成其他数量的多个小室。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框盖铰接所述框底。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载物架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的每一层在两端处均设有滑轨。多层结构可以容纳更多装蛾框,合理利用空间,充分发挥干燥能效,提高干燥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干燥装置,包括上述蚕蛾装载装置以及与用于放置蚕蛾装载装置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供给干燥所需热量的热源室、用于排除箱体内湿空气的排湿机构以及用于排除箱体内烟气的排烟机构。本技术为蚕种场解决了快速、大量干燥鲜蚕蛾的设备问题,解决了目前鲜蚕蛾放置在晒场晒干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卫生问题。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湿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湿风机和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网以及与所述滤网可拆卸连接的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位于内外空气的换气处。滤网可以有效防止鳞毛进入环境,避免污染。而且,滤网可拆卸,方便滤网的清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排烟机构包括位于箱体底部的地烟道和位于箱体侧壁的墙烟道;所述地烟道与所述墙烟道相互连通。因为从热源室排出的气体具有较高的热量,通过置于干燥室内的地烟道和墙烟道,增加了高温烟气排出干燥室经过的路径,可使烟气多停留一段时间,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热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带有观察窗的门体,所述载物架通过门体进出于所述干燥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装蛾框为蚕蛾提供相对狭小的干燥空间,既能为蚕蛾干燥提供较好的通风环境,较为快速的干燥蚕蛾,又能保证蚕蛾在干燥过程中不会随气流飘动。此外,载物架为装蛾框提供了支撑结构,方便后续干燥,并且与装蛾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十分方便装蛾框的取下和放入,有助于干燥的进行。本技术为蚕种场解决了快速、大量干燥鲜蚕蛾的设备问题,解决了目前鲜蚕蛾放置在晒场晒干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卫生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蛾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蛾框与载物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滤网和格栅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干燥装置的透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干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盖;2、框底;21、滑块;3、网孔;4、小室;5、隔板;6、载物架;61;滑轨;7、载物板;8、滤网;101、格栅板;102、地烟道;103、墙烟道;104、门体;105、热源室;106、排湿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蚕蛾装载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载物架6以及与载物架6滑动配合的装蛾框;装蛾框包括设有网孔3的框底2和与框底2配合且设有网孔3的框盖1。如图1所示,装蛾框内部设有横纵交错布置的隔板5,以将框盖1和框底2铰接并围成的干燥空间分割成多个小室4。小室4能防止框内蚕蛾堆积在一处,起到均匀分散各个蚕蛾,提高蚕蛾干燥质量的作用。本实施例1中,隔板5在交叉处的角度为90°,沿横向和纵向布置的隔板5的数量均为2个,这样即可将装蛾框内部空间均匀分割成9个小室。如图2所示,载物架6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每一层两端处均设有滑轨61。多层结构上还可以设有安装板7,滑轨设置在安装板7上,这样的结构较为稳固。传统的干燥蚕蛾的过程中,由于开始的时候蚕蛾含水量较多,重量较大,即使在对流干燥设备中也不会随着气流而飘动。但是,在干燥进行至靠后期阶段时,蚕蛾的含水量变低,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蚕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架(6)以及与所述载物架(6)滑动配合的装蛾框;/n所述装蛾框包括框底(2)和与所述框底(2)配合的框盖(1);所述框底(2)和框盖(1)均设有网孔(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蚕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架(6)以及与所述载物架(6)滑动配合的装蛾框;
所述装蛾框包括框底(2)和与所述框底(2)配合的框盖(1);所述框底(2)和框盖(1)均设有网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蛾框内部设有横纵交错布置的多个隔板(5),以将所述框盖(1)和框底(2)围成的干燥空间分割成多个小室(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蚕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室(4)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盖(1)铰接所述框底(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蚕蛾装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蛾框的两侧壁上设有滑块(21);所述载物架(6)上设有与所述滑块(21)相配合的滑轨(61)。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碧敏,何镜新,陈芳艳,钟杨生,黄添就,黄天希,林健荣,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阳山县兴达蚕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