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9273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弯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属于介质管制作技术领域。该弯管包括多段管;多段管之间通过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多段管的轴向首段管与尾段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设定的角度。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该弯管的制作模具和应用该制作模具制作该弯管的制作方法。应用该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能够提高制作设定角度的弯管的制作效率,节约制作设定角度的弯管的制作时间。

Bending pipe, its production mold and prod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质管制作
,特别是涉及一种弯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流体介质通常经由金属管道输送,由于金属的导热系数较大,热量散失较快,在需要保温的工况条件下,为了保证流体介质在金属管道内输送过程中的温度恒定,通常需要应用由导热系数较低的材质制成的保温管对流经的流体介质进行保温,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当流体管道的走向受到空间限制时,需要保温管转向才能更好地满足输送空间的要求,但是,针对导热系数较低的材质,特别是橡塑材质而言,制作具有转弯的弯管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弯管、其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应用该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能够提高制作设定角度的弯管的制作效率,节约制作设定角度的弯管的制作时间,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包括多段管,所述多段管之间通过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多段管的轴向首段管与尾段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设定的角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作为优选,二段式所述弯管包括首段管(9)、尾段管(11),所述首段管(9)和尾段管(11)之间通过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于所述首段管(9)和尾段管(11)之间形成第一连接面(16),所述首段管(9)的轴向与所述尾段管(11)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180°-2α,所述首段管(9)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6)之间的夹角为90°+α,所述尾段管(11)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6)之间的夹角为90°+α,其中,α为所述首段管(9)的径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6)之间的夹角,或者所述尾段管(11)的径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6)之间的夹角;α>0。作为优选,三段式所述弯管包括首段管(9)、连接管(10)和尾段管(11),所述首段管(9)、连接管(10)和尾段管(11)依次通过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于所述首段管(9)和连接管(10)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面(12),于所述尾段管(11)和连接管(10)之间形成第三连接面(13),所述首段管(9)的轴向与所述尾段管(11)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180°-2(α+β),所述首段管(9)的轴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2)之间的夹角为90°+α,所述第二连接面(12)与所述第三连接面(13)之间的夹角为α+β,所述尾段管(11)的轴向与所述第三连接面(13)之间的夹角为90°+β,其中,α为所述首段管(9)的径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2)之间的夹角,β为所述尾段管(11)的径向与所述第三连接面(13)之间的夹角;α、β>0。作为优选,所述多段管之间通过侧壁采用胶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作为优选,所述多段管的材质为保温材质。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10)在转弯内侧具有过渡段(14)。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制作模具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制作模具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侧壁(2)、底面(3)和第二侧壁(4),所述第一侧壁(2)通过其底面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面(3)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侧壁(4)通过其底面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面(3)的对侧边缘,使得所述第一侧壁(2)、底面(3)和第二侧壁(4)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其中,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第一组竖直狭缝,所述第二侧壁(4)上设置有第二组竖直狭缝,所述第一组竖直狭缝与所述第二组竖直狭缝至少其中一对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制作模具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第一竖直狭缝(6),所述第二侧壁(4)上设置有第二竖直狭缝(5),所述第一竖直狭缝(6)的最底端点与所述第二竖直狭缝(5)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一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第一竖直狭缝(6)和第三竖直狭缝(7),所述第二侧壁(4)上设置有第二竖直狭缝(5),所述第一竖直狭缝(6)的最底端点、第二竖直狭缝(5)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一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三竖直狭缝(7)的最底端点、第二竖直狭缝(5)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二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α、β>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第一竖直狭缝(6)和第三竖直狭缝(7),所述第二侧壁(4)上设置有第二竖直狭缝(5)和第五竖直狭缝(16),所述第一竖直狭缝(6)的最底端点、第二竖直狭缝(5)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一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三竖直狭缝(7)的最底端点、第五竖直狭缝(16)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四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α、β>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壁(2)上还设置有第四竖直狭缝(8),所述第四竖直狭缝(8)的最底端点与所述第二竖直狭缝(5)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三连线处于所述底面(3)的径向。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壁(2)的两自由顶点、第二侧壁(4)的两自由顶点均成圆角过渡。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壁(2)与第二侧壁(4)之间的间距与待切割管材的外径相等。为了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制作方法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切割管材沿轴向容置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制作模具中;根据组成所述弯管的多段管的段数n执行n-1次切割操作,得到n段管;将所述n段管中的选定段管以所述待切割管材的轴向镜像翻转180°,得到镜像翻转后的选定段管;将所述镜像翻转后的选定段管以及剩余段管按照设定的顺序以其切割面固定对接,得到所述弯管;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制作方法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作为优选,将待切割管材沿轴向容置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弯管的制作模具中;沿所述假想第一连线的方向执行第一次切割,得到首段管(9)和尾段管(11);执行第一种方式或者第二种方式,得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段式弯管,其中:第一种方式:将所述首段管(9)以所述待切割管材的轴向镜像翻转180°,得到镜像翻转后的首段管(9),将所述镜像翻转后的首段管(9)以其切割面固定对接到所述尾段管(11)的切割面,得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段式弯管;第二种方式:将所述尾段管(11)以所述待切割管材的轴向镜像翻转180°,得到轴向镜像翻转后的首段管尾段管(11),将所述轴向镜像翻转后的首段管(11)以其切割面固定对接到所述首段管(9)的切割面,得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管,/n所述多段管之间通过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n所述多段管的轴向首段管与尾段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设定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管,
所述多段管之间通过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多段管的轴向首段管与尾段管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设定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其特征在于,二段式所述弯管包括首段管(9)、尾段管(11),
所述首段管(9)和尾段管(11)之间通过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于所述首段管(9)和尾段管(11)之间形成第一连接面(16),
所述首段管(9)的轴向与所述尾段管(11)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180°-2α,
所述首段管(9)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6)之间的夹角为90°+α,
所述尾段管(11)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6)之间的夹角为90°+α,
其中,α为所述首段管(9)的径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6)之间的夹角,或者所述尾段管(11)的径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6)之间的夹角;α>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其特征在于,三段式所述弯管包括首段管(9)、连接管(10)和尾段管(11),
所述首段管(9)、连接管(10)和尾段管(11)依次通过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于所述首段管(9)和连接管(10)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面(12),于所述尾段管(11)和连接管(10)之间形成第三连接面(13),所述首段管(9)的轴向与所述尾段管(11)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180°-2(α+β),
所述首段管(9)的轴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2)之间的夹角为90°+α,
所述第二连接面(12)与所述第三连接面(13)之间的夹角为α+β,
所述尾段管(11)的轴向与所述第三连接面(13)之间的夹角为90°+β,
其中,
α为所述首段管(9)的径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面(12)之间的夹角,
β为所述尾段管(11)的径向与所述第三连接面(13)之间的夹角;
α、β>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段管之间通过侧壁采用胶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多段管的材质为保温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10)在转弯内侧具有过渡段(14)。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弯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
所述本体(1)包括第一侧壁(2)、底面(3)和第二侧壁(4),
所述第一侧壁(2)通过其底面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面(3)的一侧边缘,所述第二侧壁(4)通过其底面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底面(3)的对侧边缘,使得所述第一侧壁(2)、底面(3)和第二侧壁(4)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其中,
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第一组竖直狭缝,
所述第二侧壁(4)上设置有第二组竖直狭缝,
所述第一组竖直狭缝与所述第二组竖直狭缝至少其中一对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第一竖直狭缝(6),所述第二侧壁(4)上设置有第二竖直狭缝(5),
所述第一竖直狭缝(6)的最底端点与所述第二竖直狭缝(5)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一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α;
其中,α>0。


7.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第一竖直狭缝(6)和第三竖直狭缝(7),所述第二侧壁(4)上设置有第二竖直狭缝(5),
所述第一竖直狭缝(6)的最底端点、第二竖直狭缝(5)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一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三竖直狭缝(7)的最底端点、第二竖直狭缝(5)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二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β;
其中,α、β>0。


8.权利要求5中任一所述的弯管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第一竖直狭缝(6)和第三竖直狭缝(7),所述第二侧壁(4)上设置有第二竖直狭缝(5)和第五竖直狭缝(16),
所述第一竖直狭缝(6)的最底端点、第二竖直狭缝(5)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一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三竖直狭缝(7)的最底端点、第五竖直狭缝(16)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四连线与所述底面(3)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β;
其中,α、β>0;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壁(2)上还设置有第四竖直狭缝(8),
所述第四竖直狭缝(8)的最底端点与所述第二竖直狭缝(5)的最底端点之间的假想第三连线处于所述底面(3)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占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瑞尔腾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