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轴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244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轴承结构,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滚动设置有钢球,所述钢球两侧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金属骨架组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金属骨架组内部,所述金属骨架组靠近钢球一侧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靠近钢球的一侧设置有中和层。通过在轮毂轴承密封处设置永磁体吸附磨屑微粒,进而降低钢球滚道的磨损程度,提升轴承性能;再者,通过在密封处设置中和层可随润滑油脂的冲刷缓慢释放中和物质来调节润滑油脂的酸碱度,进而降低润滑油脂变性对轴承的腐蚀,有效延长润滑油脂处于优良性能的时限。

A hub bea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轴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轮毂轴承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用于轿车的驱动轮或非驱动轮上,要求有较高的载荷能力、结构紧凑、免维护、高可靠性,因此轴承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目前,汽车轮毂轴承主要存在如下缺陷:轴承内部的钢球由于在长期转动过程易出现磨屑微粒,所述磨屑微粒与轴承内部润滑油脂混合后,会对轴承内部滚道造成损伤,并加快润滑油脂的变性程度,使其润滑性能下降;同时,由于润滑油脂变性后呈弱酸性,会对轴承内部结构造成腐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有技术所采用最多的方案是改变材料特性,以减少磨屑微粒的产生;或采用无润滑油脂的陶瓷类轴承克服润滑油脂的变性所带来的影响,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防滑轮毂轴承”,其公告号“CN104696355A”,包括内圈、外圈,内圈、外圈之间配合设置内滚珠、外滚珠,内圈、外圈两端配合设置内密封件、外密封件构成一个用于封装润滑脂的密封空间,外圈外端部配合设置锁紧环,外圈的内滚珠槽内设置外圈第一凸起部、外圈凹部、外圈第二凸起部,内圈的内滚珠槽内设置内圈第一凸起部、内圈凹部、内圈第二凸起部;内滚珠表面喷涂内滚珠陶瓷层,外滚珠表面喷涂外滚珠陶瓷层;对应的内圈滚珠槽表面设置内圈陶瓷层,对应的外圈滚珠槽表面设置外圈陶瓷层,这种结构通过包裹于滚珠内、外两侧的陶瓷层来减小轴承内部的磨损现象,使得轴承性能得到保证;但这些方式技术难度大,工艺成本高,较难推广应用。为此,设计开发一种新的适用于汽车轮毂的轴承结构,成为汽车行业的迫切需要。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轮毂轴承内部存在磨损产生的磨屑微粒以及润滑油脂变性进而性能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轴承结构,通过在轮毂轴承密封处设置永磁体吸附磨屑微粒,并通过密封处的中和层改良润滑油脂的酸碱度,使得轴承内部保持清洁,并延长润滑油脂保持优良性能的时限,实现了对轮毂轴承的性能优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毂轴承结构,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内滚动设置有钢球,所述钢球两侧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金属骨架组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金属骨架组内部,所述金属骨架组靠近钢球一侧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靠近钢球的一侧设置有中和层。所述保持架用于对钢球进行定位,确保钢球在内圈与外圈之间滚动,所述钢球环设于内圈与外圈之间且配合润滑油脂工作,故所述钢球的内端与外端均需设置密封结构以保证钢球及润滑油脂封存在轴承内部,同时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轴承内部造成损害。所述永磁体设置在钢球外侧,当轴承运行时,由于离心力作用,轴承内部的润滑油脂会在伴随钢球滚动充分接触永磁体,使得润滑油脂中混合的磨屑微粒脱离并吸附在永磁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磨屑微粒与润滑油脂的目的,减少参与钢球运动的磨屑微粒数量,进而降低钢球滚道的磨损程度;而所述中和层则可随润滑油脂的冲刷缓慢释放中和物质来调节润滑油脂的酸碱度,使得由于油分子与氧气分子发生反应而出现酸值提高的变性现象得到缓解,进而降低润滑油脂变性对轴承的腐蚀,有效延长润滑油脂优良性能的时限,使得轮毂轴承保持较高的最佳性能寿命。作为优选,所述金属骨架组包括上骨架和下骨架,所述上骨架顶部与外圈贴合设置,所述上骨架下端与密封圈插合连接;所述下骨架底部与内圈贴合设置,所述密封圈与下骨架干涉连接。所述金属骨架用于对轴承内部润滑油脂进行保护,上骨架和下骨架共同配合且中部设置有密封圈,三者共同配合形成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用于防止泥沙、灰尘、水气等自外侵入轴承中,同时对轴承内部润滑油脂进行密封,限制润滑油脂漏出轴承。作为优选,所述下骨架上设置有螺旋式插槽,所述密封圈底部与螺旋式插槽插合连接。所述密封圈与下骨架为干涉连接,配合螺旋式结构使得对金属骨架的密封从传统技术中的点密封优化为面接触密封,消除了密封圈在安装后由于汽车工作时的持续振动而可能产生的松动现象,提高了金属骨架间的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永磁体为环槽结构,所述永磁体槽口朝向钢球设置,所述永磁体设置在上骨架靠近钢球一侧。所述永磁体设置在钢球外侧且为环槽结构,这使得轴承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离心力作用而被向外甩动的润滑油脂能与永磁体充分接触,进而确保润滑油脂中混合的金属磨屑微粒被永磁体吸附,润滑油脂与磨屑微粒分离,提高了润滑油脂的纯净度,减少磨屑微粒对轴承内部的损伤。作为优选,所述永磁体槽口处设置有包边,所述永磁体的包边为弧形结构。当润滑油脂与永磁体充分接触后由于重力等其他作用力离开永磁体时,所述包边用于减少被润滑油脂带离的磨屑微粒量,避免磨屑微粒被润滑油脂冲刷离开永磁体而参与到钢球的滚动中。作为优选,所述永磁体与金属骨架之间设置有隔热垫圈。高温是引发润滑油脂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起到润滑保护设备的作用,润滑油脂还对设备部件进行冷却。由于高温运行会加速添加剂和基础油的损耗,且永磁体有受热磁性降低的特点,所述隔热垫圈用于减少来自转向节的热量对永磁体的干扰,使得永磁体对金属磨屑微粒的收集效果不受影响,同时延缓润滑油脂的变质速度,提高轴承的综合性能。作为优选,所述中和层为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内设置有弱碱性层。所述中和层的多孔结构既能锁住其内部的弱碱性层避免其大量进入润滑油脂中而对润滑油脂的性能产生影响,也能使外界的润滑油脂能够与弱碱性层产生接触,进而对润滑油脂的酸碱度进行微调,使其不会过度变性而影响轴承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轮毂轴承密封处设置永磁体吸附磨屑微粒,进而降低钢球滚道的磨损程度,提升轴承性能;(2)密封处设置中和层可随润滑油脂的冲刷缓慢释放中和物质来调节润滑油脂的酸碱度,进而降低润滑油脂变性对轴承的腐蚀,有效延长润滑油脂处于优良性能的时限;(3)隔热垫圈用于减少来自转向节的热量对永磁体的干扰,使得永磁体对金属磨屑微粒的收集效果不受影响,同时延缓润滑油脂的变质速度,提高轴承的综合性能;(4)螺旋式结构密封圈使得对金属骨架的密封从传统技术中的点密封优化为面接触密封,将传统密封圈的线环式密封优化为面环式密封,可有效密封金属骨架组,使得轴承内外隔绝,且消除了密封圈在安装后由于汽车工作时的持续振动而可能产生的松动现象,提高了金属骨架间的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内圈,2、外圈,3、保持架,31、钢球,4、密封组件,5、金属骨架组,51、上骨架,52、下骨架,53、螺旋式插槽,6、密封圈,7、永磁体,71、槽口、72、包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轴承结构,包括内圈(1)和外圈(2),所述内圈(1)和外圈(2)之间设置有保持架(3),所述保持架(3)内滚动设置有钢球(31),所述钢球(31)两侧设置有密封组件(4),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组件(4)包括金属骨架组(5)和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设置在金属骨架组(5)内部,所述金属骨架组(5)靠近钢球(31)一侧设置有永磁体(7),所述永磁体(7)靠近钢球(31)的一侧设置有中和层(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轴承结构,包括内圈(1)和外圈(2),所述内圈(1)和外圈(2)之间设置有保持架(3),所述保持架(3)内滚动设置有钢球(31),所述钢球(31)两侧设置有密封组件(4),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组件(4)包括金属骨架组(5)和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设置在金属骨架组(5)内部,所述金属骨架组(5)靠近钢球(31)一侧设置有永磁体(7),所述永磁体(7)靠近钢球(31)的一侧设置有中和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轴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金属骨架组(5)包括上骨架(51)和下骨架(52),所述上骨架(51)顶部与外圈(2)贴合设置,所述上骨架(51)下端与密封圈(6)插合连接;所述下骨架(52)底部与内圈(1)贴合设置,所述密封圈(6)与下骨架(52)干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志福尹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