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行李箱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162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行李箱灯,其包括导光下壳体,导光下壳体包括导光下板、分别位于导光下板左右两端的弹性卡扣部与接电端口部;固定于弹性卡扣部的正极金属片;固定于接电端口部的负极金属片;波插泡;以及盖设于导光下壳体的上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弹性卡扣部与接电端口部分别设置正负极的金属片止抵住波插泡,完成装配,实现照明,同时接电端口部嵌设入车体,弹性卡扣部弹性卡扣,避免以往更换不方便的麻烦。

A new type of trunk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行李箱灯
本申请属于汽车灯具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行李箱灯。
技术介绍
汽车中的行李箱是设置在车尾部的用来盛放物品的空间。如果外界的光线较暗,在行李箱中查找物品时时便需要开启照明装置。为此,市场上的很多车型均设置有行李箱灯,但现有的行李箱灯均为固定式的,内部的灯珠或明或暗,导光效果也不理想,而且灯珠损坏之后也不好重新更换,导致使用效果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新型行李箱灯,通过在弹性卡扣部与接电端口部分别设置正负极的金属片止抵住波插泡,完成装配,实现照明,同时接电端口部嵌设入车体,弹性卡扣部弹性卡扣,避免以往更换不方便的麻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行李箱灯,其包括导光下壳体,导光下壳体包括导光下板、分别位于导光下板左右两端的弹性卡扣部与接电端口部、分别位于导光下板前后两侧且连接弹性卡扣部与接电端口部的延伸封边,延伸封边间隔设有向上延伸的带有扣孔的定位基块;固定于弹性卡扣部的正极金属片,正极金属片具有插设至弹性卡扣部的第一定位片部、由导光下板后侧延伸至接电端口部的第一接电插片部、及由第一定位片部向接电端口部翻折的第一弹性止抵片部,第一弹性止抵片部具有第一限位孔;固定于接电端口部的负极金属片,负极金属片具有插设至接电端口部的第二定位片部、与第一接电插片部对应的第二接电插片部、及由第二定位片部向第一弹性止抵片部翻折的第二弹性止抵片部,第二弹性止抵片部具有第二限位孔;其中,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配合压抵波插泡两端;以及盖设于导光下壳体且卡扣于扣孔的上封盖。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导光下壳体下端面间隔密布凸起的导光单元,导光单元成四棱锥。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封盖裸露出弹性卡扣部的卡扣片,及接电端口部的带有通腔的端口。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接电插片部与第二接电插片部都具有相对应的接电引脚,接电引脚位于通腔内。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导光下板前后两端具有向上凸起的封条部,封条部向内倾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弹性卡扣部与接电端口部分别设置正负极的金属片止抵住波插泡,完成装配,实现照明,同时接电端口部嵌设入车体,弹性卡扣部弹性卡扣,避免以往更换不方便的麻烦。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新型行李箱灯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新型行李箱灯内部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新型行李箱灯分离图。附图标记导光下壳体10,导光下板11,封条部12,弹性卡扣部20,卡扣片21,接电端口部30,端口31,延伸封边40,扣孔41,定位基块42,正极金属片50,第一定位片部51,第一接电插片部52,第一弹性止抵片部53,第一限位孔54,负极金属片60,第二定位片部61,第二接电插片部62,第二弹性止抵片部63,第二限位孔64,波插泡70,上封盖8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新型行李箱灯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新型行李箱灯内部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新型行李箱灯分离图。如图所示,一种新型行李箱灯包括导光下壳体10,导光下壳体10包括导光下板11、分别位于导光下板11左右两端的弹性卡扣部20与接电端口部30、分别位于导光下板11前后两侧且连接弹性卡扣部30与接电端口部30的延伸封边40,延伸封边40间隔设有向上延伸的带有扣孔41的定位基块42;固定于弹性卡扣部20的正极金属片50,正极金属片50具有插设至弹性卡扣部20的第一定位片部51、由导光下板11后侧延伸至接电端口部30的第一接电插片部52、及由第一定位片部51向接电端口部30翻折的第一弹性止抵片部53,第一弹性止抵片部53具有第一限位孔54;固定于接电端口部30的负极金属片60,负极金属片60具有插设至接电端口部30的第二定位片部61、与第一接电插片部52对应的第二接电插片部62、及由第二定位片部61向第一弹性止抵片部53翻折的第二弹性止抵片部63,第二弹性止抵片部63具有第二限位孔64;其中,第一限位孔54与第二限位孔64配合压抵波插泡70两端;以及盖设于导光下壳体10且卡扣于扣孔41的上封盖80。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导光下壳体10包括下端的导光下板11,在导光下板11的上侧两端分别设置弹性卡扣部20与接电端口部30,实现一端的接电与另一端的卡扣,稳定实用,而且利于更换。在弹性卡扣部20与接电端口部30之间的前后两侧由延伸封边40连接,密封的同时,导出带有扣孔41的定位基块42,可以便于上封盖80的卡扣,完成上部的密封保护,同时遮光,避免内部由正极金属片50与负极金属片60固定的波插泡70的光线四散。具体而言,正极金属片50通过第一定位片部51插设在弹性卡扣部20上,并在后侧延伸出第一接电插片部52,导入接电端口部30内,同时在第一定位片部51上端继续往内翻折第一弹性止抵片部53,由其上的第一限位孔54抵触住波插泡70一端。负极金属片60通过第二定位片部61插设在接电端口部30内,并往后侧延伸出对应第一接电插片部52的第二接电插片部62,同时相对第一弹性止抵片部53翻折出第二弹性止抵片部63,由其上的第二限位孔64配合第一限位孔63完成相应的波插泡70的弹性止抵并通电。优选的,第一接电插片部52与第二接电插片部62都具有相对应的接电引脚,接电引脚位于通腔内,可以插设在车体对应的插孔内,完成电连,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导光下壳体10下端面间隔密布凸起的导光单元,导光单元成四棱锥,可以有效接收上端波插泡70出射的光线,不断折射衍射,实现大角度出光,提升罩设范围,利于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上封盖80裸露出弹性卡扣部20的卡扣片21,及接电端口部30的带有通腔的端口31,避免妨碍到卡扣片21的扣合,端口31的连接,布局合理。导光下板11前后两端具有向上凸起的封条部12,封条部12向内倾斜,圆滑过渡至车体相应的区域,增加接触的紧密性,提高稳定。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行李箱灯,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光下壳体,所述导光下壳体包括导光下板、分别位于所述导光下板左右两端的弹性卡扣部与接电端口部、分别位于所述导光下板前后两侧且连接所述弹性卡扣部与所述接电端口部的延伸封边,所述延伸封边间隔设有向上延伸的带有扣孔的定位基块;/n固定于所述弹性卡扣部的正极金属片,所述正极金属片具有插设至所述弹性卡扣部的第一定位片部、由所述导光下板后侧延伸至所述接电端口部的第一接电插片部、及由所述第一定位片部向所述接电端口部翻折的第一弹性止抵片部,所述第一弹性止抵片部具有第一限位孔;/n固定于所述接电端口部的负极金属片,所述负极金属片具有插设至所述接电端口部的第二定位片部、与所述第一接电插片部对应的第二接电插片部、及由所述第二定位片部向所述第一弹性止抵片部翻折的第二弹性止抵片部,所述第二弹性止抵片部具有第二限位孔;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配合压抵波插泡两端;/n以及/n盖设于所述导光下壳体且卡扣于所述扣孔的上封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行李箱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下壳体,所述导光下壳体包括导光下板、分别位于所述导光下板左右两端的弹性卡扣部与接电端口部、分别位于所述导光下板前后两侧且连接所述弹性卡扣部与所述接电端口部的延伸封边,所述延伸封边间隔设有向上延伸的带有扣孔的定位基块;
固定于所述弹性卡扣部的正极金属片,所述正极金属片具有插设至所述弹性卡扣部的第一定位片部、由所述导光下板后侧延伸至所述接电端口部的第一接电插片部、及由所述第一定位片部向所述接电端口部翻折的第一弹性止抵片部,所述第一弹性止抵片部具有第一限位孔;
固定于所述接电端口部的负极金属片,所述负极金属片具有插设至所述接电端口部的第二定位片部、与所述第一接电插片部对应的第二接电插片部、及由所述第二定位片部向所述第一弹性止抵片部翻折的第二弹性止抵片部,所述第二弹性止抵片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景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语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