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99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快速检测试剂盒,包括鉴别试剂,所述的鉴别试剂包括十对引物中的至少一对与十条探针中的至少一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基因库比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基因序列设计各个引物和探针;S2构建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试剂盒程序;S3针对试剂盒程序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S4对建立的试剂盒程序进行多次重复试验;S5制备标准目的基因池;S6构建高灵敏度的特异性检测试剂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于特异性引物对和探针的试剂盒,可达到快速、全面检测鉴别结核杆菌,为后面的全面检测提供可能性;利用灵敏性测试、特异性测试和重复性测试,同时对比CT差值,达到快速准确检测。

A rapid detection kit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试剂盒领域,具体是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结核病是全球重大传染病之一,而我国是全球结核病大国且在持续不断的增长,据统计,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结核杆菌,目前受感染人数已远远超过了4亿人口,其中潜伏期患者达到90%-98%。该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uberculosis)、田鼠分枝杆菌(M.microti)、牛结核分枝杆菌(M.bovis)等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遍布全身各个器官,多以肺部为主。早在17000年前,有学者在野牛的遗骸中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结核起源[卢志明.半巢式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在诊断肺内及肺外结核病应用价值研[D].山东:山东大学,2017.]。近7000年前,就已经在人身上发现结核分枝杆菌[1.HerreraL,etal.,saez-Nieto:Molecularanalysisofrifampicin-resista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快速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鉴别试剂,所述的鉴别试剂包括引物对与探针,所述的引物对包括十对引物对中的至少一对,所述的探针包括十个探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十对引物对为:第一对:上游引物IS6110-F1、下游引物IS6110-R1;第二对:上游引物IS6110-F2、下游引物IS6110-F2;第三对:上游引物IS6110-F3、下游引物IS6110-F3;第四对:上游引物IS6110-F4、下游引物IS6110-R4;第五对:上游引物IS6110-F5、下游引物IS6110-F5;第六对:上游引物IS6110-R6、下游引物IS6110-R6;第七对:上游引物IS...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210 CN 20201008519831.一种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快速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鉴别试剂,所述的鉴别试剂包括引物对与探针,所述的引物对包括十对引物对中的至少一对,所述的探针包括十个探针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十对引物对为:第一对:上游引物IS6110-F1、下游引物IS6110-R1;第二对:上游引物IS6110-F2、下游引物IS6110-F2;第三对:上游引物IS6110-F3、下游引物IS6110-F3;第四对:上游引物IS6110-F4、下游引物IS6110-R4;第五对:上游引物IS6110-F5、下游引物IS6110-F5;第六对:上游引物IS6110-R6、下游引物IS6110-R6;第七对:上游引物IS6110-R7、下游引物IS6110-R7;第八对:上游引物IS6110-R8、下游引物IS6110-R8;第九对:上游引物IS6110-R9、下游引物IS6110-R9;第十对:上游引物IS6110-R10和下游引物IS6110-R10;所述的各引物的编号依次为SEQIDNO.1~20,并且其核苷酸序列如下表1所示,所述探针选取与靶核苷酸序列互补的5’端单链靶核酸序列结合部位或/和与所述靶核酸序列互补的3’端单链靶核酸序列结合部位的区域;所述的十条探针分别为第一条探针IS6110-P1、第二条探针IS6110-P2、第三条探针IS6110-P3、第四条探针IS6110-P4、第五条探针IS6110-P5、第六条探针IS6110-P6、第七条探针IS6110-P7、第八条探针IS6110-P8、第九条探针IS6110-P9和第十条探针IS6110-P10,所述各个探针的寡核苷酸序列分别如下表1所示,并且其序列编号依次为SEQIDNO.21~30;
表1各个探针与引物









序列编号
序列名称
寡核苷酸序列(5’—3’)


SEQIDNO.1
IS6110-F1
CGATCGAGCAAGCCATCTG


SEQIDNO.2
IS6110-R1
CCGTATGGTGGATAACGTCTTTC


SEQIDNO.3
IS6110-F2
CGGCCTATACAAGACCGAGC


SEQIDNO.4
IS6110-R2
GTCTCTGGCGTTGAGCGTAG


SEQIDNO.5
IS6110-F3
GCACATCAGCCGCGTCCAC


SEQIDNO.6
IS6110-R3
CCTCGATGCCCTCACGGTT


SEQIDNO.7
IS6110-F4
ATACAAGACCGAGCTGATCAAACC


SEQIDNO.8
IS6110-R4
GCGCGGTGGCCAACT


SEQIDNO.9
IS6110-F5
GCACATCAGCCGCGTCCAC


SEQIDNO.10
IS6110-R5
TCTTTCAGGTCGAGTACGCCTT


SEQIDNO.11
IS6110-F6
ACTACGGTGTTTACGGTGCC


SEQIDNO.12
IS6110-R6
AGGCCGAGTTTGGTCATCAG


SEQIDNO.13
IS6110-F7
GAGCACATCAGCCGCGTCCAC


SEQIDNO.14
IS6110-R7
CCGAGTTTGGTCATCAGCCGTTC


SEQIDNO.15
IS6110-F8
GGTCGGAAGCTCCTATGACAAT


SEQIDNO.16
IS6110-R8
GGTTTGATCAGCTCGGTCTTG


SEQIDNO.17
IS6110-F9
CGCCCCATCGACCTACTACGAC


SEQIDNO.18
IS6110-R9
ATGTGCTCCTTGAGTTCGCCAT


SEQIDNO.19
IS6110-F10
ATCGAGCAAGCCATCTGGAC


SEQIDNO.20
IS6110-R10
TTGATCGTCTCGGCTAGTGC


SEQIDNO.21
IS6110-P1
FAM-CCCGCCAACAAGAAGGCGTACTCG-BHQ1


SEQIDNO.22
IS6110-P2
FAM-TGATCAAACCCGGCAAGCCCTG-BHQ1


SEQIDNO.23
IS6110-P3
FAM-ACGGTGTTTACGGTGCCCGCAAAG-BHQ1


SEQIDNO.24
IS6110-P4
FAM-C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斌武柯博文王睿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