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东升专利>正文

环保型智能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72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套管,包括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在施工时,将套管扣合,将第二支撑头端部顶靠在楔形块的坡面上,将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夹紧,竖向敲击支撑杆,使定位钉固定在模具上,固定套管,然后浇筑混凝土并等其凝固后,抬起支撑杆使第二支撑头远离楔形块,横向敲击第一管壁的外壁和第二管壁的外壁,使第一管壁的外壁和第二管壁的外壁与混凝土之间产生间隙,从而通过向上提拉提手将套管取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环保型智能套管可用来预留孔洞,待混凝土凝固后可轻松取出管套,并且取出套管时不会产生工业垃圾,既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也达到了环保的效果,而且该套管可循环使用,减少工程耗材的使用。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ntelligent ca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保型智能套管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中的混凝土套管,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在使用混凝土浇筑楼层时,通常需要预留孔洞以便于安装各种水管专用的竖直通道,套管是建筑工程中为预留孔洞而使用的一种模具,现有的套管大多是由管道切割而成,在浇筑楼层时,使用铁丝或者钢筋钉将套管固定在模板上,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从而通过套管预留孔洞。但是由于施工的需求,需要在预留孔洞后将套管从混凝土中取出,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将其取出后,预留的孔洞容易因混凝土的移位而变形,不利于后续的施工作业;当混凝土彻底凝固后,套管被固定,很难正常取出;当借助其他工具取出套管时费时费力,容易留下质量缺陷,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现有的施工中一般是在混凝土被浇筑3至4小时内将套管取出,而且一旦超过5个小时以上便很难取出。如何能够让套管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轻松拔取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所述第一管壁和所述第二管壁的一端沿竖直方向枢转连接、另一端通过卡座组件扣接,所述卡座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管壁端部外壁的第一卡块,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壁端部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卡块相适配的第二卡块,所述套管内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扇形的第一支撑头和第二支撑头,所述第一支撑头铰接在所述第二管壁上;所述支撑杆的杆部垂直固定设置有定位钉,所述定位钉的底端伸出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管壁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头相配合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靠近所述定位钉的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楔形块远离所述定位钉的一端,当所述套管闭合时,所述第二支撑头顶靠在所述楔形块的斜面上;所述第二管壁的顶端铰接有提手;所述第一管壁和所述第二管壁均由弹性材料构成。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头上设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顶端可伸出所述套管外,且所述连接带的端部设有连接环。可选的,所述连接带为铁链。可选的,所述楔形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楔形块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管壁的内壁上。可选的,所述套管的顶部还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呈锥形,且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与所述提手相适配的卡槽。可选的,所述套管的高度为25±5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该套管包括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的一端枢转连接、另一端通过卡座组件扣接,套管内还设有支撑杆和定位钉。在实际施工时,首先确定套管的位置,将套管扣合,并将第二支撑头顶靠在楔形块的斜面上,使第一管壁和第二管壁夹紧,沿竖直方向敲击支撑杆,将定位钉固定在模板上,从而固定套管,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向上抬起支撑杆使第二支撑头远离楔形块,然后横向敲击第一管壁的外壁,由于第一管壁由于自身具有弹性而产生形变、与混凝土之间产生间隙,再横向敲击第二管壁的外壁、使第二管壁的外壁与混凝土之间也产生间隙,此时向上提拉提手、即可将套管取出。本技术提供的环保型智能套管可用来在利用混凝土浇筑楼层时预留孔洞,待混凝土凝固后可随时随地轻松取出管套,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在取出套管时也不需破坏混凝土,不会产生工业垃圾,既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也达到了环保的效果,而且该套管可循环使用,不需要多次切割管道,减少工程耗材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中第一管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中第二管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中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管壁;2、第二管壁;3、第一卡块;4、第二卡块;5、支撑杆;6、第一支撑头;7、第二支撑头;8、定位钉;9、楔形块;10、提手;11、连接带;12、连接环;13、防护罩;14、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壁1和第二管壁2,第一管壁1和第二管壁2的一端沿竖直方向通过合页连接、另一端通过卡座组件扣接,卡座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第一管壁1端部外壁的第一卡块3,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二管壁2端部内壁并与第一卡块3相适配的第二卡块4,套管内还设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设有扇形的第一支撑头6和第二支撑头7,第一支撑头6铰接在第二管壁2上;支撑杆5的杆部垂直固定设置有定位钉8,定位钉8的底端伸出套管外;第一管壁1的内壁还设有与第二支撑头7相配合的楔形块9,楔形块9靠近定位钉8的一端的厚度大于楔形块9远离定位钉8的一端,当套管闭合时,第二支撑头7顶靠在楔形块9的斜面上;第二管壁2的顶端铰接有提手10;第一管壁1和第二管壁2均由弹性材质构成。本实施例1中,在浇筑楼层之前预先安装完模板,选定预留孔洞的位置,将套管扣合,并使第二支撑头7顶靠在楔形块9的斜面上,使第一管壁1和第二管壁2夹紧,并竖向敲击支撑杆5,使定位钉6插设在模板上,从而固定套管,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向上抬起支撑杆5并使第二支撑头7远离楔形块9,然后横向敲击第一管壁1的外壁,第一管壁1由于自身具有弹性而产生形变、与混凝土之间产生间隙,然后再横向敲击第二管壁2的外壁、使第二管壁2的外壁与混凝土之间也产生间隙,此时向上提拉提手10、即可将套管取出。上述环保型智能套管可用来在利用混凝土浇筑楼层时预留孔洞,待混凝土凝固后可随时随地轻松取出管套,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在取出套管时也不需破坏混凝土,不会产生工业垃圾,既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也达到了环保的效果,而且该套管可循环使用,不需要多次切割管道,减少工程耗材的使用。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该实施例2进一步限定了第二支撑头7上设有连接带11,连接带11的顶端可伸出套管外,且连接带11的端部设有连接环12。本实施例2中,支撑杆5上设有连接带11,连接带11伸出套管的端部还设有连接环12,当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取出套管时,可拉动连接带11,从而抬起支撑杆5,一旦支撑杆5因套管的挤压或定位钉6固定过紧而无法被拉动时,可利用金属杆使其一端穿过连接环12,并以套管的顶部为支点,向上抬起金属杆,从而拉动支撑杆5,使支撑杆5的端部远离第一管壁1,再通过敲击第二管壁2和第一管壁1将套管取出。优选的,连接带11为铁链,铁链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便于收纳。套管的顶部还设有防护罩13,防护罩13呈锥形,且防护罩13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与提手12相适配的卡槽14。当套管被固定在模板上后,施工人员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可能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壁(1)和第二管壁(2),所述第一管壁(1)和所述第二管壁(2)的一端沿竖直方向枢转连接、另一端通过卡座组件扣接,所述卡座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管壁(1)端部外壁的第一卡块(3),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壁(2)端部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卡块(3)相适配的第二卡块(4),所述套管内还设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设有扇形的第一支撑头(6)和第二支撑头(7),所述第一支撑头(6)铰接在所述第二管壁(2)上;所述支撑杆(5)的杆部垂直固定设置有定位钉(8),所述定位钉(8)的底端伸出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管壁(1)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头(7)相配合的楔形块(9),所述楔形块(9)靠近所述定位钉(8)的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楔形块(9)远离所述定位钉(8)的一端,当所述套管闭合时,所述第二支撑头(7)顶靠在所述楔形块(9)的斜面上;所述第二管壁(2)的顶端铰接有提手(10);/n所述第一管壁(1)和所述第二管壁(2)均由弹性材料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型智能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壁(1)和第二管壁(2),所述第一管壁(1)和所述第二管壁(2)的一端沿竖直方向枢转连接、另一端通过卡座组件扣接,所述卡座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管壁(1)端部外壁的第一卡块(3),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管壁(2)端部内壁并与所述第一卡块(3)相适配的第二卡块(4),所述套管内还设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设有扇形的第一支撑头(6)和第二支撑头(7),所述第一支撑头(6)铰接在所述第二管壁(2)上;所述支撑杆(5)的杆部垂直固定设置有定位钉(8),所述定位钉(8)的底端伸出所述套管外;所述第一管壁(1)的内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头(7)相配合的楔形块(9),所述楔形块(9)靠近所述定位钉(8)的一端的厚度大于所述楔形块(9)远离所述定位钉(8)的一端,当所述套管闭合时,所述第二支撑头(7)顶靠在所述楔形块(9)的斜面上;所述第二管壁(2)的顶端铰接有提手(10);
所述第一管壁(1)和所述第二管壁(2)均由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王东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