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及其修复结构,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和设置在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的摩擦摆,所述摩擦摆上水平套设有第一压环,所述第一压环与下座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座板的侧壁上环形开设有修复槽,在下座板上形成环形限位凸台结构,所述下座板与第一压环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抗剪力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环形基座环作为修复件,环形基座环与修复槽配合可用于快速修复损坏的支座部分,基座环和第二压环都采用两段拼接结构,可以使基座环和第二压环的修复安装更加简单快捷。
A kind of bearing structure of friction pendulum and its repai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及其修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桥梁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及其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承载力越来越大,所以对制作的减隔震支座要求越来越高,在地质灾害中减隔震支座常常会出现损坏。尤其是在地震时,由于摩擦摆减隔震作用,地震对支座的下座板破坏最大。在地震过程中,余震间隔时间短,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容易进一步对桥梁等设施的支座造成破坏,甚至可能会在余震中彻底损毁,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在地震后部分零部件损害,目前常规做法是对支座进行整体更换,其更换时间长且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及其修复结构,该结构可以实现在短时间内对损坏的减隔震支座进行修复,避免的二次灾害对支座造成损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和设置在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的摩擦摆,所述摩擦摆上水平套设有第一压环,所述第一压环与下座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座板的侧壁上环形开设有修复槽,在下座板上形成环形限位凸台结构,所述下座板与第一压环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抗剪力销孔。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环为两个半环组成的拼接结构。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擦摆包括设置在下座板上的中间衬板和设置在中间衬板与上座板之间的球形板,所述球形板与上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所述球形板与中间衬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耐磨板,所述中间衬板与下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耐磨板。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修复结构,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和设置在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的摩擦摆,所述摩擦摆上水平套设有第二压环,所述第二压环与下座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座板的侧壁上环形开设有修复槽,在下座板上形成环形限位凸台结构,所述下座板上位于修复槽内套设有基座环,所述基座环一端设置在限位凸台结构上,所述第二压环设置于基座环上方,第二压环与基座环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二抗剪力销孔。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压环为由两个半环组成的拼接结构。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环为由两个半环组成的拼接结构。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环下部为楔形截面结构。进一步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擦摆包括设置在下座板上的中间衬板和设置在中间衬板与上座板之间的球形板,所述球形板与上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所述球形板与中间衬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耐磨板,所述中间衬板与下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耐磨板。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下座板上预设修复槽结构,当支座上原先安装的第一压环发生损坏时,可将支座上损坏的第一压环进行拆卸后,在下座板预设的修复槽内安装环形基座环,用于在下座板上安装第二压环,并对第二压环进行固定安装,从而方便对支座的快速修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座板、2-第一耐磨板、3-球形板、4-第二耐磨板、5-中间衬板、6-标准抗剪力销、7-第一抗剪力销孔、8-第一压环、9-第三耐磨板、10-下座板、11-第二抗剪力销孔、12-基座环、13-第二压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用于桥梁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10和设置在上座板1与下座板10之间的摩擦摆,所述摩擦摆上水平套设有第一压环8,所述第一压环8与下座板10固定连接,所述下座板10的侧壁上环形开设有修复槽,在下座板10上形成环形限位凸台结构,所述下座板10与第一压环8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抗剪力销孔7。第一压环8为两个半环组成的拼接结构,可以方便第一压环8的安装。第一抗剪力销孔7内插有标准抗剪力销6,其作用是在灾害作用剪力达不到损坏支座的情况下保证第一压环8与下座板10不发生相对运动,防止摩擦摆发生自然偏移,增加摩擦摆的稳定性,同时在灾害作用剪力达到损坏支座标准值时,第一抗剪力销孔7内的标准抗剪力销6在剪力作用下断裂,使摩擦摆可沿下座板10滑动,进行减震消能。通过预设修复槽,在第一压环8损坏后可以在修复槽内设置修复部件,方便对支座结构的修复。在遇到地震等地质灾害时,如果地震产生的剪切力不足以对支座造成破坏,既剪切力不足以破坏标准抗剪力销,则桥梁安全。如果地震产生的剪切力足以对支座造成破坏,既剪切力足以破坏标准抗剪力销,在标准抗剪力销损坏后,压环打开,不再对中间衬板限位,中间衬板在弧形下座板上滑动,大部分地震能量在滑动过程中通过摩擦消耗,使地震能量无法传递到桥梁梁体,保证了桥梁安全。实施例二如图2,本实施例中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修复结构,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10和设置在上座板1与下座板10之间的摩擦摆,所述摩擦摆上水平套设有第二压环13,所述第二压环13与下座板10固定连接,所述下座板10的侧壁上环形开设有修复槽,在下座板10上形成环形限位凸台结构,所述下座板10上位于修复槽内套设有基座环12,所述基座环12一端设置在限位凸台结构上,所述第二压环13设置于基座环12上方,第二压环13与基座环12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二抗剪力销孔11。基座环12为由两个半环组成的拼接结构,可以方便基座环12的安装拆卸。由于第一次减震消能的作用是保护下座板10以上结构进行保护,下座板10在实际中是受到了损坏的,修复结构的作用是在摩擦摆减震消能后快速对受损的下座板10进行加固修复。基座环12下部为楔形截面结构,其作用是增加基座环12的稳定性。基座环12上端面与第二压环13连接,且基座环12与第二压环13上对应开设有第二抗剪力销孔11。第二抗剪力销孔11内可插入标准抗剪力销6可在修复中代替第一抗剪力销孔7的作用。第二压环13也采用两个半环组成的拼接结构,方便第二压环13的安装。上述的摩擦摆包括设置在下座板10上的中间衬板5和设置在中间衬板5与上座板1之间的球形板3,所述球形板3与上座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2,所述球形板3与中间衬板5之间设置有第二耐磨板4,所述中间衬板5与下座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三耐磨板9。摩擦摆的原理是利用圆弧面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从而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结构因外力引起的放大效应,中间衬板5与下座板10之间通过圆弧面的摩擦来减震消能,加入上述三个耐磨板可以使这种减震消能效果更好。在地震后,可立即对损坏的压环进行更换,同时将安装基座环开坡口焊接在修复槽上,通过设置基座环用于安装第二压环,在压环和基座环上的第二抗剪力销孔安装抗剪力销,将基座环与压环连接,完成修复工作。本技术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10)和设置在上座板(1)与下座板(10)之间的摩擦摆,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摆上水平套设有第一压环(8),所述第一压环(8)与下座板(10)固定连接,所述下座板(10)的侧壁上环形开设有修复槽,在下座板(10)上形成环形限位凸台结构,所述下座板(10)与第一压环(8)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抗剪力销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10)和设置在上座板(1)与下座板(10)之间的摩擦摆,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摆上水平套设有第一压环(8),所述第一压环(8)与下座板(10)固定连接,所述下座板(10)的侧壁上环形开设有修复槽,在下座板(10)上形成环形限位凸台结构,所述下座板(10)与第一压环(8)上分别对应开设有第一抗剪力销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环(8)为两个半环组成的拼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摆包括设置在下座板(10)上的中间衬板(5)和设置在中间衬板(5)与上座板(1)之间的球形板(3),所述球形板(3)与上座板(1)之间设置有第一耐磨板(2),所述球形板(3)与中间衬板(5)之间设置有第二耐磨板(4),所述中间衬板(5)与下座板(10)之间设置有第三耐磨板(9)。
4.一种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修复结构,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10)和设置在上座板(1)与下座板(10)之间的摩擦摆,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摆上水平套设有第二压环(13),所述第二压环(13)与下座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旭,杨磊,蒋本俊,陈建平,高宝胜,黄淼,张爱军,陈阳阳,郭坤领,赵海增,李让卫,
申请(专利权)人:新津腾中筑路机械有限公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甘肃金隆宜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