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361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下支撑座和上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栓,且下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立柱,所述下支撑座的顶端位于立柱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能够吸收减震支座使用过程中的纵向震动,达到纵向减震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横向减震机构,能够吸收震动过程中产生的震能,达到横向减震的目的,通过设置的辅助支撑机构,能够提高减震支座的稳固性,增大其受力面积,且能够实现承载力的分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减震支座的纵向减震与横向减震,减震性能优异,能够延长减震支座的使用寿命。

A steel structure bridge damping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是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
技术介绍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位于桥梁和垫石之间,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地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有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两种。桥梁工程常用的支座形式包括:油毛毡或平板支座、板式橡胶支座、球型支座、钢支座和特殊支座等。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现有减震支座通常仅能实现纵向减震,不能实现横向减震,减震及隔震性能较差,同时,现有减震支座承重力多在一个支点,无法实现承重力的分散,使用寿命较低,实用性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包括下支撑座和上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栓,且下支撑座的顶部安装有立柱,所述下支撑座的顶端位于立柱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所述上支撑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上固定螺栓,且上支撑座的下表面位于立柱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滑动框,所述立柱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且立柱的顶部位于凹槽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滑动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且滑动框的内部位于第一减震机构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所述滑动框与立柱的连接处设置有横向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框下表面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下表面开设有空腔,且滑动柱的底端位于空腔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柱,所述空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底端位于凹槽的内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柱,所述第一伸缩柱的下端位于凹槽的内部位置处套设有套筒,且第一伸缩柱与套筒的连接处安装有第四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减震机构与滑动框通过滑动柱固定连接,且第一减震机构与立柱通过套筒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伸缩柱与滑动柱通过第三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与套筒通过第四弹簧固定连接,且第一伸缩柱共设置有四个。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伸缩杆,且安装板的下表面位于伸缩杆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五弹簧,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位于第一容纳腔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下端设置有减震球。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减震机构与滑动框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且第二减震机构与立柱通过减震球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与立柱通过第五弹簧固定连接,且安装板与第三滑块通过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一容纳腔通过滑槽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向减震机构包括嵌入安装在立柱两侧的第一磁铁和设置在滑动框底部两侧位置处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外侧设置有阻尼缓冲垫。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磁性相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上端嵌入安装有升降柱,且第二容纳腔的内部位于升降柱的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升降柱的顶端设置有上固定板,且升降柱的下端设置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连接处安装有第二弹簧,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与下固定板的连接处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与第二容纳腔的连接处均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柱与第一弹簧通过下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震机构,能够利用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吸收减震支座使用过程中的纵向震动,达到纵向减震的目的。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二减震机构,能够利用第五弹簧和减震球进一步提高该减震支座的纵向减震效果,且通过设置的滑槽能够提高伸缩杆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其出现位移现象,提高其实用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横向减震机构,能够利用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实现滑动框与立柱的稳定性,且通过设置的阻尼缓冲垫能够吸收震动过程中产生的震能,达到横向减震的目的,克服传统减震支座减震性能较差的缺陷,提高其抗震及隔震效果,延长减震支座的使用寿命。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辅助支撑机构,能够提高减震支座的稳固性,增大其受力面积,且能够实现承载力的分散,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够吸收因震动产生的震能,达到纵向减震与横向减震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减震性能优异,适宜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中第一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中第二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中辅助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支撑座;2、上支撑座;3、上固定螺栓;4、下固定螺栓;5、立柱;6、滑动框;7、辅助支撑机构;71、支撑柱;72、第二容纳腔;73、升降柱;74、上固定板;75、下固定板;76、固定杆;77、第一弹簧;78、第一滑块;79、第二滑块;710、第二弹簧;711、第一转动杆;712、第二转动杆;8、凹槽;9、第一容纳腔;91、滑槽;10、第一减震机构;101、滑动柱;102、空腔;103、第一伸缩柱;104、第三弹簧;105、第二伸缩柱;106、套筒;107、第四弹簧;11、第二减震机构;111、安装板;112、伸缩杆;113、第五弹簧;114、第三滑块;115、减震球;12、横向减震机构;121、第一磁铁;122、阻尼缓冲垫;123、第二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包括下支撑座1和上支撑座2,下支撑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栓4,且下支撑座1的顶部安装有立柱5,下支撑座1的顶端位于立柱5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7,上支撑座2的两侧均设置有上固定螺栓3,且上支撑座2的下表面位于立柱5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滑动框6,立柱5的顶部开设有凹槽8,且立柱5的顶部位于凹槽8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容纳腔9,滑动框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10,第一容纳腔9的内壁开设有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包括下支撑座(1)和上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栓(4),且下支撑座(1)的顶部安装有立柱(5),所述下支撑座(1)的顶端位于立柱(5)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7),所述上支撑座(2)的两侧均设置有上固定螺栓(3),且上支撑座(2)的下表面位于立柱(5)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滑动框(6),所述立柱(5)的顶部开设有凹槽(8),且立柱(5)的顶部位于凹槽(8)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容纳腔(9),所述滑动框(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10),且滑动框(6)的内部位于第一减震机构(10)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11),所述滑动框(6)与立柱(5)的连接处设置有横向减震机构(12),所述第一容纳腔(9)的内壁开设有滑槽(91);/n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0)包括设置在滑动框(6)下表面的滑动柱(101),所述滑动柱(101)的下表面开设有空腔(102),且滑动柱(101)的底端位于空腔(102)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柱(103),所述空腔(1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104),所述第三弹簧(104)的底端位于凹槽(8)的内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柱(105),所述第一伸缩柱(103)的下端位于凹槽(8)的内部位置处套设有套筒(106),且第一伸缩柱(103)与套筒(106)的连接处安装有第四弹簧(10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包括下支撑座(1)和上支撑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1)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固定螺栓(4),且下支撑座(1)的顶部安装有立柱(5),所述下支撑座(1)的顶端位于立柱(5)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辅助支撑机构(7),所述上支撑座(2)的两侧均设置有上固定螺栓(3),且上支撑座(2)的下表面位于立柱(5)的上方位置处安装有滑动框(6),所述立柱(5)的顶部开设有凹槽(8),且立柱(5)的顶部位于凹槽(8)的两侧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容纳腔(9),所述滑动框(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10),且滑动框(6)的内部位于第一减震机构(10)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11),所述滑动框(6)与立柱(5)的连接处设置有横向减震机构(12),所述第一容纳腔(9)的内壁开设有滑槽(91);
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0)包括设置在滑动框(6)下表面的滑动柱(101),所述滑动柱(101)的下表面开设有空腔(102),且滑动柱(101)的底端位于空腔(102)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伸缩柱(103),所述空腔(10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104),所述第三弹簧(104)的底端位于凹槽(8)的内部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柱(105),所述第一伸缩柱(103)的下端位于凹槽(8)的内部位置处套设有套筒(106),且第一伸缩柱(103)与套筒(106)的连接处安装有第四弹簧(1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机构(10)与滑动框(6)通过滑动柱(101)固定连接,且第一减震机构(10)与立柱(5)通过套筒(10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柱(105)与滑动柱(101)通过第三弹簧(10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柱(103)与套筒(106)通过第四弹簧(107)固定连接,且第一伸缩柱(103)共设置有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桥梁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11)包括安装板(111),所述安装板(111)的下表面设置有伸缩杆(112),且安装板(111)的下表面位于伸缩杆(112)的两侧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五弹簧(113),所述伸缩杆(112)的底端位于第一容纳腔(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