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54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复合装置,涉及锂电池制造技术领域,该热复合装置包括支撑墙架、热压带组件、热压辊组件和加热驱动过辊组件,所述热压带组件和所述热压辊组件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墙架上,所述热压带组件和所述热压辊组件之间形成供单元电芯通过的压合通道,且所述热压带组件和所述热压辊组件分别压合在所述单元电芯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驱动过辊组件设置在所述压合通道的出料侧,用于热复合所述单元电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元电芯输送装置,其能够避免使用麦拉膜,同时能够保证极片在输送过程中稳定不窜动,并且无需额外设置麦拉膜收放卷设备,降低了整体的占用空间和运作成本。

A thermal composit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复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热复合阶段通常是将极片与隔膜形成的单元电芯在热复合烘烤箱中加热后再通过过辊组件热压复合,在复合阶段通常是采用麦拉膜夹紧运输,保护极片,防止极片窜动,即在单元电芯的上下侧各铺设麦拉膜,在热复合完成后再将麦拉膜取下,由于麦拉膜的存在,使得单元电芯得以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固定,避免窜动。现有技术中,由于叠片产量巨大,导致麦拉膜消耗量剧增,成本高,同时更换麦拉膜和安装麦拉膜放卷收卷的相关设备,无疑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时也使得整体设备更加复杂冗余,增加了整体的占用空间,同时增加了换机停料时间,此外麦拉膜自身作为耗材,成本也较高。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能够替换麦拉膜,同时能够保证极片在输送过程中稳定不窜动,并且无需额外设置麦拉膜收放卷设备,降低了整体的占用空间和运作成本的热复合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复合装置,能够替换麦拉膜,同时能够保证极片在输送过程中稳定不窜动,并且无需额外设置麦拉膜收放卷设备,降低了整体的占用空间和运作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热复合装置,包括支撑墙架、热压带组件、热压辊组件和加热驱动过辊组件,所述热压辊组件和所述热压带组件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墙架上,所述热压带组件和所述热压辊组件之间形成供单元电芯通过的压合通道,且所述热压辊组件和所述热压带组件分别压合在所述单元电芯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驱动过辊组件设置在所述压合通道的出料侧,用于热复合所述单元电芯。进一步地,所述热压辊组件包括多个传动辊轮、隔热盒体、传动辊架和多个第一加热器,所述传动辊架设置在所述隔热盒体的底部,多个所述传动辊轮间隔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辊架上,且多个所述传动辊轮与所述热压带组件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压合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加热器间隔设置在所述隔热盒体内,且多个所述第一加热器与多个所述传动辊轮交错设置,并伸入到相邻两个传动辊轮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热压辊组件还包括多个压紧结构,多个所述压紧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隔热盒体上并与所述传动辊架连接,用于向所述传动辊架提供向下的弹力。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压紧结构包括直线轴承、导向压合轴和弹性件,所述直线轴承设置在所述隔热盒体上,所述导向压合轴活动设置在所述直线轴承中并与所述传动辊架连接,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隔热盒体和所述传动辊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盒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与多个所述第一加热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单元电芯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热压带组件包括承载架、主动辊、从动辊、钢带和第二加热器,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架的两端,所述钢带分别缠绕设置在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上,所述钢带的上侧表面与所述热压辊组件相对应并形成所述压合通道,所述第二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承载架上并位于所述压合通道的钢带下方,用于加热所述钢带。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上还设置有第二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二测温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加热器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钢带的温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墙架上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有带安装架和辊安装架,所述热压带组件设置在所述带安装架上,所述辊安装架上设置有压合驱动件,所述压合驱动件与所述热压辊组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热压辊组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热压带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热压辊组件的两侧还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热压带组件的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套,所述导向柱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套,用于对所述热压辊组件进行导向。进一步地,所述加热驱动过辊组件包括机架、第一热压辊和第二热压辊,所述第一热压辊和所述第二热压辊均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一热压辊和所述第二热压辊间隔设置并形成热压通道,所述热压通道与所述压合通道相对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复合装置,通过将热压带组件和热压辊组件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在支撑墙架上,且热压带组件和热压辊组件之间形成压合通道,在压合通道输送单元电芯时,热压辊组件和热压带组件分别压合在单元电芯的上下两侧,从而从上下两侧对单元电芯进行限位,防止单元电芯在输送过程中发生窜动,有效地保护了单元电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单元电芯输送装置,其能够避免使用麦拉膜,同时能够保证极片在输送过程中稳定不窜动,并且无需额外设置麦拉膜收放卷设备,降低了整体的占用空间和运作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复合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复合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Ⅲ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热压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压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热压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热压带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加热驱动过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热复合装置;110-支撑墙架;111-带安装架;113-辊安装架;115-压合驱动件;117-导向柱;119-导向套;130-热压带组件;131-承载架;133-主动辊;135-从动辊;137-钢带;150-热压辊组件;151-传动辊轮;153-隔热盒体;155-传动辊架;157-第一加热器;158-第一测温传感器;159-压紧结构;1591-直线轴承;1593-导向压合轴;1595-弹性件;170-加热驱动过辊组件;171-机架;173-第一热压辊;175-第二热压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墙架、热压带组件、热压辊组件和加热驱动过辊组件,所述热压辊组件和所述热压带组件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墙架上,所述热压带组件和所述热压辊组件之间形成供单元电芯通过的压合通道,且所述热压辊组件和所述热压带组件分别用于压合在所述单元电芯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驱动过辊组件设置在所述压合通道的出料侧,用于热复合所述单元电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墙架、热压带组件、热压辊组件和加热驱动过辊组件,所述热压辊组件和所述热压带组件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撑墙架上,所述热压带组件和所述热压辊组件之间形成供单元电芯通过的压合通道,且所述热压辊组件和所述热压带组件分别用于压合在所述单元电芯的上下两侧,所述加热驱动过辊组件设置在所述压合通道的出料侧,用于热复合所述单元电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辊组件包括多个传动辊轮、隔热盒体、传动辊架和多个第一加热器,所述传动辊架设置在所述隔热盒体的底部,多个所述传动辊轮间隔且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辊架上,且多个所述传动辊轮与所述热压带组件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压合通道,多个所述第一加热器间隔设置在所述隔热盒体内,且多个所述第一加热器与多个所述传动辊轮交错设置,并伸入到相邻两个传动辊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辊组件还包括多个压紧结构,多个所述压紧结构间隔设置在所述隔热盒体上并与所述传动辊架连接,用于向所述传动辊架提供向下的压紧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压紧结构包括直线轴承、导向压合轴和弹性件,所述直线轴承设置在所述隔热盒体上,所述导向压合轴活动设置在所述直线轴承中并与所述传动辊架连接,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隔热盒体和所述传动辊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盒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测温传感器,所述第一测温传感器与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攀攀王飞郑耿杰阳如坤陈飞魏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