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需要对物体进行无损伤抓取,如海洋沉船的人员救援、海洋生物取样等。软体机器人具有柔性特点,相对于刚性机器人具有显著的优势。常见的柔性抓取方式包括包络抓取方式和缠绕抓取方式,其中,缠绕抓取方式更加适合于较大尺寸目标物体的抓取。针对缠绕抓取方式,目前一般采用软体臂对目标物体进行缠绕抓取,但软体臂难以独立完成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对位于不同方位的目标物体进行缠绕,只能缠绕抓取位于某一方位以及较小角度范围内的目标物体,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抓取环境,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所述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包括:旋转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包括柔性外筒和旋转缠绕线、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旋转缠绕线螺旋缠绕并固定于所述柔性外筒的外表面,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分别连接于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包括:/n旋转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包括柔性外筒和旋转缠绕线、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旋转缠绕线螺旋缠绕并固定于所述柔性外筒的外表面,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分别连接于所述柔性外筒的两端,所述柔性外筒、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围成旋转腔室;/n缠绕模块,所述缠绕模块包括第一缠绕模块,所述第一缠绕模块安装于所述前端盖上,所述第一缠绕模块包括第一缠绕主体、第一缠绕线和第一不可延展层,所述第一缠绕线螺旋缠绕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缠绕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不可延展层贴设于所述第一缠绕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缠绕主体具有第一腔室;以及,/n充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包括:
旋转模块,所述旋转模块包括柔性外筒和旋转缠绕线、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旋转缠绕线螺旋缠绕并固定于所述柔性外筒的外表面,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分别连接于所述柔性外筒的两端,所述柔性外筒、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围成旋转腔室;
缠绕模块,所述缠绕模块包括第一缠绕模块,所述第一缠绕模块安装于所述前端盖上,所述第一缠绕模块包括第一缠绕主体、第一缠绕线和第一不可延展层,所述第一缠绕线螺旋缠绕并固定于所述第一缠绕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不可延展层贴设于所述第一缠绕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缠绕主体具有第一腔室;以及,
充气嘴和第一气管,所述旋转腔室通过所述充气嘴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模块还包括柔性内筒,所述柔性内筒设置于所述柔性外筒的内侧,所述柔性外筒和所述柔性内筒之间形成所述旋转腔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模块还包括第二缠绕模块,所述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还包括第二气管,所述第二缠绕模块的侧面贴靠于所述第一缠绕模块的侧面,且所述第一缠绕模块与所述第二缠绕模块并行延伸,所述第二缠绕模块具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二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缠绕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缠绕模块包括第二缠绕主体、第二缠绕线和第二不可延展层,所述第二缠绕线螺旋缠绕并固定于所述第二缠绕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不可延展层贴设于所述第二缠绕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二不可延展层与所述第一不可延展层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华,邓豪,梅涛,苏杭,焦健,柳胜凯,赖宇锋,孔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鹏城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