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及取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47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及取出方法,包括压力源、导管及保护帽,压力源的出口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导管的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的出口端连接;保护帽设置在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将喷嘴活门腔体与压力源连接,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将喷嘴活门腔体内的节流活门组件推出,取出过程无需敲击或振击节流活门组件;通过在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设置保护帽,避免了取出零件,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飞出,确保了取出过程的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避免了取出零件的损伤,取出效率较高。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taking out parts in nozzle valve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及取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及取出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航空燃油喷嘴中为了适应发动机大动态范围,一般采用节流活门组件调节流量,节流活门组件与喷嘴活门腔体之间一般采用胶圈过盈配合,保证节流活门组件与喷嘴活门腔体间间隙密封;而节流活门组件一般在喷嘴活门腔体内装配位置较深,而喷嘴活门腔体出口较小或存在弯曲,无法从反向采用芯棒敲(振)击方法取出节流活门组件;并且节流活门组件为实体,其上无可施力依靠位置,如采用拉、拔、撬等方法,不仅取出比较困难,而且存在将零件损伤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及取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喷嘴活门腔体内的节流活门组件取出难度较大,易造成待取出零件损伤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包括压力源、导管及保护帽,压力源的出口端与导管的一端连接,导管的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的出口端连接;保护帽设置在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处。进一步的,压力源采用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液体介质采用煤油、柴油或水,气体介质采用空气、氮气或惰性气体。进一步的,液体介质的压力为2.5-6MPa;气体介质的压力为3-6MPa。进一步的,导管包括硬质管段及柔性管段,硬质管段的一端与压力源的出口密封连接,硬质管段的另一端与柔性管段的一端连接,柔性管段的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的出口端密封连接。进一步的,硬质管段与柔性管段之间采用过盈连接或采用卡箍将柔性管段密封连接在硬质管段上。进一步的,硬质管段采用金属管,柔性管段采用塑料软管或橡胶软管。进一步的,保护帽采用柔性保护帽或硬质保护帽;柔性保护帽套设在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处,柔性保护帽的直径较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外壁直径小0.05-0.2mm;硬质保护帽通过螺纹与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外壁连接。进一步的,柔性保护帽采用柔性塑料或橡胶制作;硬质保护帽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保护帽安装在装有节流活门组件的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步骤2、将导管的一端与压力源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的出口端连接;步骤3、开启压力源,升压至预设压力,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将节流活门组件推出喷嘴活门腔体。进一步的,步骤3中,升压时间不大于10s。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通过采用将喷嘴活门腔体与压力源连接,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将喷嘴活门腔体内的节流活门组件推出,取出过程无需敲击或振击节流活门组件;通过在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设置保护帽,避免了取出零件,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飞出,确保了取出过程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避免了取出零件的损伤,取出效率较高。进一步的,压力源采用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对节流活门组件施力均匀,实现了节流活门组件的均匀推出;同时采用性能稳定的液体或气体介质,避免了对取出零件的损伤,安全可靠,成本较低。进一步的,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的压力适宜,避免了对取出零件及喷嘴活门腔体的冲击,确保了取出零件及喷嘴活门腔体的完整性。进一步的,导管采用硬质管段和柔性管段组合,确保了导管与喷嘴活门腔体的可靠连接,同时,便于导管安装,有效扩大了使用范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方法,取出过程简单,效率较高,实现了对节流活门组件的无损取出,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中的导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所述的喷嘴活门腔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压力源,2导管,3喷嘴活门腔体;21硬质管段,22柔性管段;31活门腔,32活门杆杆芯,33节流活门组件,34O型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包括压力源1、导管2及保护帽,压力源1的出口端与导管2的一端连接,导管2的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3的出口端连接;保护帽设置在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处。压力源1采用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液体介质采用煤油、柴油或水,液体介质的压力为2.5-6MPa;气体介质采用空气、氮气或惰性气体;气体介质的压力为3-6MPa;优选的,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的压力为5MPa;压力源1采用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对节流活门组件施力均匀,实现了节流活门组件的均匀推出;同时采用性能稳定的液体或气体介质,避免了对取出零件的损伤,安全可靠,成本较低;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的压力适宜,避免了对取出零件及喷嘴活门腔体的冲击,确保了取出零件及喷嘴活门腔体的完整性。导管2包括硬质管端21及柔性管段22,硬质管段21的一端与压力源1的出口密封连接,硬质管段21的另一端与柔性管段22的一端连接,柔性管段22的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3的出口端密封连接。硬质管段21与柔性管段22之间采用过盈连接或采用卡箍将柔性管段22密封连接在硬质管段21上;硬质管段21采用金属管;柔性管段22采用塑料软管或橡胶软管,柔性管段22的壁厚不大于2mm;导管2采用硬质管段和柔性管段组合,确保了导管与喷嘴活门腔体的可靠连接,同时,便于导管安装,有效扩大了使用范围。保护帽采用柔性保护帽或硬质保护帽,柔性保护帽套设在喷嘴活门腔体3的入口处,柔性保护帽的直径较喷嘴活门腔体3的入口端外壁直径小0.05mm~0.2mm;硬质保护帽通过螺纹与喷嘴活门腔体3的入口端外壁连接,通过设置保护帽,避免了取出零件在压力介质作用下,飞出喷嘴活门腔体,确保取出过程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保护帽安装在装有活门的喷嘴活门腔入口端;步骤2、将导管的一端与压力源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装有活门的喷嘴活门腔出口端连接;步骤3、开启压力源,升压至预设压力,升压时间不大于10s;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将活门推出喷嘴活门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及取出方法,通过采用将喷嘴活门腔体与压力源连接,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压力介质从压力源中流出,通过导管进入喷嘴活门腔体内,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推动喷嘴活门腔体内的节流活门组件向喷嘴活门腔体的入口端移动,最终将喷嘴活门腔体内的节流活门组件推出,取出过程无需敲击或振击节流活门组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避免了取出零件的损伤,实现了取出零件的无损取出,取出效率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源(1)、导管(2)及保护帽,压力源(1)的出口端与导管(2)的一端连接,导管(2)的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3)的出口端连接;保护帽设置在喷嘴活门腔体(3)的入口端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源(1)、导管(2)及保护帽,压力源(1)的出口端与导管(2)的一端连接,导管(2)的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3)的出口端连接;保护帽设置在喷嘴活门腔体(3)的入口端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源(1)采用液体介质或气体介质,液体介质采用煤油、柴油或水,气体介质采用空气、氮气或惰性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体介质的压力为2.5-6MPa;气体介质的压力为3-6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2)包括硬质管段(21)及柔性管段(22),硬质管段(21)的一端与压力源(1)的出口密封连接,硬质管段(21)的另一端与柔性管段(22)的一端连接,柔性管段(22)的另一端与喷嘴活门腔体(3)的出口端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嘴活门腔内零件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硬质管段(21)与柔性管段(22)之间采用过盈连接或采用卡箍将柔性管段(22)密封连接在硬质管段(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辉吕阿鹏赵芳辉谢晓林韩新艳李晓东张靖高军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