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745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6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精密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所述内浇口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块,另一端连接铸件;一个内浇口对应一个铸件螺柱,且内浇口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中心点与延长线交点重合;所述延长线交点为内浇口对应的铸件螺柱中心延长线与平面上的交点;所述平面为与铸件薄壁最高点相切的水平面。将一个内浇口对应一个铸件螺柱,保证扇形铸件型腔内铸件的扇形结构中螺柱的足够补缩,此种立交桥式设计,可使内浇口与铸件一体成型,且相应的铸件型腔可根据薄壁扇形零件的设置为扇形型腔,对应铸件为扇形铸件,无需后期进行进一步矫正,避免了修正过程中产生裂纹的情况。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浇口铸造的铸件为平板件,弯曲成扇形件时易产生裂纹导致的成品合格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铸造,具体为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


技术介绍

1、由于新型战斗机具有超音速巡航的要求,涡轮前温度达到1800k以上。为保证火焰筒具有长的使用寿命和高的可靠性,必须使用更为先进的冷却方式。双层筒壁的浮动壁火焰筒具有冷却效果好、拆卸和维护方便、寿命长等优点,是新型发动机的标志性技术。其中,浮动壁火焰筒的关键零件为一种多型复杂密排多孔多柱结构,主要通过精密铸造制造。

2、参见图1,这种多型复杂密排多孔多柱结构型别较多,一般为密排多孔多柱大曲率大比表面积薄壁结构,最大弧长200mm以上,最大宽度50mm以上,壁厚仅为1.0mm左右,一侧表面规律的密布着近千个尺寸较小的扰流柱,在扰流柱间还规律的密布着数百个φ1.1mm~φ1.5mm的气膜孔,扰流柱与气膜孔中间有5个螺柱。由于该结构复杂,壁厚较薄、密布气膜孔、内浇口不宜设计。前期局限于气膜孔全部铸出的内浇口设计思路,在无扰流柱面螺柱对应位置和无扰流柱面气膜孔中间设置数个圆锥形的内浇口,此种方式采用的平板模具设计,对应铸造出的铸件为平板件,但是由于该零件为薄壁扇形件,为保证扇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浇口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块(3),另一端连接铸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浇口的个数为5个,分别为第一内浇口(10)、第二内浇口(11)、第三内浇口(12)、第四内浇口(13)和第五内浇口(14),第一内浇口(10)的中心线在铸件薄壁(4)的中心对称面(1)上,所述第二内浇口(11)与第四内浇口(13)相对于中心对称面(1)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内浇口(12)与第五内浇口(14)相对于中心对称面(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浇口(10)对应第一铸件螺柱(5),所述第二内浇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浇口的一端连通有连接块(3),另一端连接铸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浇口的个数为5个,分别为第一内浇口(10)、第二内浇口(11)、第三内浇口(12)、第四内浇口(13)和第五内浇口(14),第一内浇口(10)的中心线在铸件薄壁(4)的中心对称面(1)上,所述第二内浇口(11)与第四内浇口(13)相对于中心对称面(1)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内浇口(12)与第五内浇口(14)相对于中心对称面(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内浇口(10)对应第一铸件螺柱(5),所述第二内浇口(11)对应第二铸件螺柱(6),所述第三内浇口(12)对应第三铸件螺柱(7),所述四内浇口(13)对应第四铸件螺柱(8),所述第五内浇口(14)对应第五铸件螺柱(9);所述第一内浇口(10)在平面(2)上的投影为第一长方形,所述第二内浇口(11)在平面(2)上的投影为第二长方形,所述第三内浇口(12)在平面(2)上的投影为第三长方形,所述第四内浇口(13)在平面(2)上的投影为第四长方形,所述第五内浇口(14)在平面(2)上的投影为第五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方形的宽度为3~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孔多柱薄壁扇形精铸件内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方形和第四长方形的宽均为2.5~4.5mm;所述第三长方形和第五长方形宽均为2.5~4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礼娜苏航周宝玲陈杰任翠东董茵王芳贾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