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376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属于钢材锻造技术领域。为解决精锻机在锻造细长钢材时容易产生弯曲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精锻过程中采用锻造道次与空载道次相交替的变形方式,初期锻造道次采用常规锻造方法,最后两个锻造道次由距物料端头一定距离的中间位置开始先锻打至物料一端,再空载返回中间位置并由此位置锻打至物料的另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空载道次释放锻造时产生的组织应力及变形应力,防止应力集中产生弯曲;最后两个锻造道次采用拉打来降低物料在推进过程中与锤头边缘产生的冲击所造成的弯曲,有效控制精锻机锻造细长棒材或方钢的直线度,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A forging method to reduce the bending of slender st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材锻造
,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精锻机锻造细长钢材的过程中,按照精锻机的锻打方式,由每道次不同的变形量锻至所需钢材成品。现有精锻机锻造细长钢材的具体流程:精锻机两端分别设有夹持物料的A夹爪和B夹爪,锻造过程中,由A夹爪携带物料向B夹爪一侧行走,行走过程中锤头合并到相应的锻打尺寸,当A夹爪携带物料前进至一段距离后B夹爪可夹稳物料,此时A、B夹爪同时携带物料向B夹爪一侧行走,直至A夹爪夹不住物料后松开,B夹爪继续携带物料向B夹爪一侧行走直至物料锻打结束,即为一个道次。同理第二道次由B夹爪携带物料向A夹爪一侧行驶,同时锤头合并至需要变形的第二个锻打尺寸,经过A→B、B→A反复锻打,最后锻打至成品。但是此种方式在余量特别少的情况下,越细越长的物料在转动过程中外摆会变得越大。实际夹持过程中细长物料受的力矩越大,物料向下倾斜的趋势越大。倾斜的趋势、锤头的斜角、摩擦力和锤头振动的综合作用使物料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弯曲。在锻打细长的棒材或者方钢时总是在端头150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精锻机锻造细长钢材过程中,采用锻造道次与空载道次相交替的变形方式,初期锻造道次采用常规锻造方法由物料一端锻打至另一端,最后两个锻造道次由距物料端头一定距离的中间位置开始先锻打至物料一端,再空载返回中间位置并由此位置锻打至物料的另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精锻机锻造细长钢材过程中,采用锻造道次与空载道次相交替的变形方式,初期锻造道次采用常规锻造方法由物料一端锻打至另一端,最后两个锻造道次由距物料端头一定距离的中间位置开始先锻打至物料一端,再空载返回中间位置并由此位置锻打至物料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锻机锻造细长钢材过程中,由分别位于精锻机锤头a、b两侧的A夹爪和B夹爪携带物料往复运动,物料对应于锤头a、b两侧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b端;在最后两个锻造道次中,先由A夹爪夹住物料a端携物料空载向锤头b侧运动,使精锻机锤头对准距物料b端一定距离的中间位置,合并锤头开始锻打,锻打过程中A夹爪携物料向锤头a侧运动,由物料中间位置锻打至b端;锻打结束后打开锤头,由A夹爪携带物料空载返回中间位置,由B夹爪夹住物料b端,A夹爪松开,合并锤头开始锻打,锻打过程中B夹爪携物料向锤头b侧运动,由物料中间位置锻打至a端即完成锻造道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位置距物料b端的距离大于精锻机锤头到B夹爪的最小距离,以保证物料空载返回中间位置后B夹爪能够夹住物料b段并携带物料向锤头b侧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降低细长钢材弯曲度的锻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锻机为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震李殿生雷玉臣刘鹏宇姚凤祥刘占东贾俊林唐刚孟祥英
申请(专利权)人:建龙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