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33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器外壳,所述的集热器外壳内填充有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内包覆有换热管与主管道;主管道与换热管错位相交并焊接为一体;主管道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玻璃热管一端是冷凝端,插在换热管内,而玻璃热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尾座内;在玻璃热管与集热器外壳相交的位置,还设有挡风圈,玻璃热管通过挡风圈与集热器外壳紧密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结构仅包括换热管,大大降低了构件重量及材料成本;此外,换热管与主管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不再需要装配铝换热块,旋拧多个螺栓结构,节省了操作时间,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属于太阳能热利用领域。技术背景目前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如图1所示,通常包括一个集热器外壳31, 所述的集热器外壳31内填充有保温层35,所述的保温层35内包覆有主管道33、 金属热管37以及将主管道33与金属热管37连接的换热块36。所述的主管道33 一端连接有进水口34,另一端连接有出水口44。所述的金属热管37伸出所述的 外壳,并通过一个挡风圈32与所述的集热器外壳31紧密连接。所述的金属热管 37外伸段上套设有铝翼38,所述的铝翼38外套设有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39, 而所述的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39末端固定在一个尾座42内,所有的尾座42 并排设置在一个尾架43上,而所述的尾架43与所述的集热器外壳31同时固定在 一个框架41上。所述的换热块36的具体结构见图2,现有的换热块36包括上换热块61、中 换热块62、下换热块63三个铸造铝合金块,所述的上换热块61与所述的中换热 块62之间设置有热管容置孔65,而所述的中换热块62与所述的下换热块63之 间设置有主管道容置孔64。将所述的金属热管37装配在所述的热管容置槽65中, 并将所述的主管道33装配在所述的主管道容置槽64中,并通过多个螺栓66将所 述的上换热块61、中换热块62、下换热块63固定连接,即完成现有热管式集热 器中热管换热结构的组装。其工作时,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39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通过铝 翼38传递给金属热管37,再由金属热管37将热能传递给换热块36,换热块36 将热能传递给主管道33,以实现将主管道33内的液体工质加热的目的。但是,由于现有热管式集热器中热管换热结构采用多个螺栓66连接,而且每 支热管都需要上换热块61、中换热块62、下换热块63三个换热用铝合金块,导 致如下问题 (1 )在热管式集热器生产过程中,每个热管换热结构的装配或者拆卸均需要 旋紧或者拧松多个螺栓66 (在本例中是八个螺栓66),因此操作极其繁琐,不仅 浪费人力,而且导致工程进度受阻变慢。(2)每个热管换热结构均需要上换热块61、中换热块62、下换热块63三个 铸造铝合金块,而只有所述的中换热块62起到导热的作用,显然存在极大的资源 浪费,不仅重量偏重,体积偏大,导致搬运困难,而且结构臃肿冗余,占用空间, 导致装配困难。综上所述,现有热管式集热器中热管换热结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产 品还不能满足制造上节约成本、使用上方便快捷、维护上简单灵活的要求,有很 大的改进空间。此外,现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的金属热管成本高,市场推广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具有新型导热结构 的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其传热元件不再采用金属热管及铝翼,换热元件也 不再采用铝合金换热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器外壳、保温层、多 根换热管、主管道、挡风圈、多根玻璃热管和尾座;所述的集热器外壳内填充有 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内包覆有所述的换热管与主管道;所述的主管道与所述的 换热管错位相交并焊接为一体;所述的主管道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玻 璃热管一端是冷凝端,插在所述的换热管内,而所述的玻璃热管的另一端固定在 所述的尾座内;在所述的玻璃热管与所述的集热器外壳相交的位置,还设有所述 的挡风圈,所述的玻璃热管通过所述的挡风圈与所述的集热器外壳紧密连接。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尾座并排设置在一个尾架上,而所述的尾架与所 述的集热器外壳均固定在一个集热器支架上。在一个优选方案中,主管道包括内凹圆弧部和平面部,所述的内凹圆弧部与 所述的换热管的一侧紧密贴合。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主管道焊接在所述的换热管上方或下方。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玻璃热管包括罩玻璃管、内玻璃管、选择性吸收涂层、真空夹层、吸气剂和支承件;集热管开口端熔封一个同种玻璃的对接管, 该对接管与内玻璃管形成密闭空间并抽成真空,密闭空间充有传热工质,构成热 管。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换热管是闭式的或是开槽式的。所述的开槽式的 换热管是在管壁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槽,而所述的换热管与玻璃热管之间采用过盈 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1)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本技术所采用的玻璃热管替代金属热管及铝 翼,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换热结构仅包括换热管,大大降低了构件重量及材料 成本。(2) 生产工艺简单快捷。本技术采用的换热管与主管道焊接结构,不再 需要装配铝换热块,旋拧多个螺栓结构,节省了操作时间,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 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示意图;图2是现有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的换热块示意图;图3-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换热结构示意图(换热管闭式);图3-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换热结构示意图(换热管开槽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能够被清楚、完整的了解,以下通过数个优选实施例并 配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3-l、图3-2及图3-3所示,分别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视方向剖示图、俯视图及换热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技术包括集热器外壳ll、保温层12、换热管13、主管道14、挡风圈15、玻璃热管16、尾座17、尾架18、集热器支架19;所述的集热器外壳11内填充有保温层12,所述的保温层12内包覆有换热管13、以及主管道14;所述的主管道14纵向设置,其包括内凹圆弧部141和平面 部1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凹圆弧部141朝上方设置,换热管13与所述的 主管道内凹圆弧部141焊接固定;所述的换热管13位于所述的主管道的上方并且 横向设置;所述的主管道14还连接有进水口 20和出水口 21;所述的玻璃热管16—端是冷凝端161,插在所述的换热管13内,而所述的 玻璃热管16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尾座17内;在所述的玻璃热管16与所述的集热器外壳11相交的位置,还设有所述的挡 风圈16,所述的玻璃热管17通过所述的挡风圈16与所述的集热器外壳11紧密 连接;所述的尾座17并排设置在所述的尾架18上,而所述的尾架18与所述的集热 器外壳11均固定在所述的集热器支架19上。在上述实施例以及下面将叙述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玻璃热管16优选采用我 公司的产品,其已向专利局提交了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420050936.7, 这是一种全玻璃热管式真空太阳集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罩玻璃管、内玻璃管、 选择性吸收涂层、真空夹层、吸气剂和支承件。集热管开口端熔封一个同种玻璃 的对接管,该对接管与内玻璃管形成密闭空间并抽成真空,密闭空间有传热工质, 构成热管。所述的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为热管的蒸发段,对接管为冷凝段。本技术通过所述的"全玻璃热管式真空太阳集热管"所具有的高太阳吸 收比和低发射比涂层吸收太阳辐射能,当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热管16的蒸发段上 时,玻璃热管16内部的工质受热沸腾汽化,蒸汽移向冷凝段,在冷凝端161工质 放热冷凝为液体,冷凝端161再把获得的热量传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式真空管太阳集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器外壳、保温层、多根换热管、主管道、挡风圈、多根玻璃热管和尾座;    所述的集热器外壳内填充有保温层,所述的保温层内包覆有所述的换热管与主管道;所述的主管道与所述的换热管错位相交并焊接为一体;    所述的主管道连接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的玻璃热管一端是冷凝端,插在所述的换热管内,而所述的玻璃热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尾座内;    在所述的玻璃热管与所述的集热器外壳相交的位置,装配有所述的挡风圈,所述的玻璃热管通过所述的挡风圈与所述的集热器外壳紧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哲林刘振文赵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业阳光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