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落料漏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07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09
一种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落料漏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落料漏斗为上大下小的长筒状结构,横截面呈矩形,下端口悬于下一级传送带的上方,距传送带的距离为15~25cm,漏斗的后板与地面垂直的夹角α为15°~3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输装置之间气体的扩散、物料的撒落堆积、传送带的负载增加及损伤等问题,避免了堆积堵塞造成的生产停车,同时提高了运行速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经运行检测,使输送量提高至25吨/小时,降低运行成本30%以上,实现了垃圾预处理全过程的清洁生产,达到了国家对垃圾处理的环保要求,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的优点,适用于垃圾预处理系统中传输装置的安装使用。

A kind of discharge funnel of waste pretreatment transmi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落料漏斗
本技术属于机械装备
,具体涉及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垃圾(回收)处理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各级政府已逐步采取强制措施全面实行。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垃圾处理量越来越大。由于垃圾内容的类型、形态、性质的复杂性,及其回收利用的多样性,在垃圾处理的生产过程中,前期的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垃圾的预处理系统采用多级传输装置的定向传送方式,在整个过程中需完成抓取上料,以及多次的翻料、分拣、气体收集、漏液回收等操作,并使物料在传送带上分布均匀,最终使物料被定向送至下一处理环节。而各级传输装置都是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后,通过抛撒使物料定向均匀地落在下一级传送带中央,同时完成翻料和气体收集。如,嘉诺资源再生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销售的输送量20~25吨/小时的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其在传输装置末端抛撒处上方有集气罩,能收集在传送过程中和抛撒时物料散发的气体,为防止抛撒时物料散落,在集气罩前端向下延伸设有挡板,能使抛撒的物料顺着挡板落在下一级传送带上。随着生产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以及垃圾处理量越来越多,一方面要求强化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不使气体扩散和物料撒落;另一方面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而现有的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由于结构缺陷,无法实现这些要求。主要问题有,1)由于集气罩下延的挡板两侧是开放的,会使气体扩散于装置外,也容易使物料撒落于传送带两侧外造成堆积,尤其是越往预处理系统前端的撒落堆积量越大(因前端的物料量大且在传送带上分布不均匀),不仅无法实现清洁生产,还经常造成停车需要人工清掏。2)由于物料是通过抛撒落在下一级传送带上,虽然有挡板但物料仍是自由撒落在传送带上,对传送带产生的重力冲击增加了传送负载,尤其是物料中的大物件会对传送带造成损伤。对上述问题目前采取的办法是,降低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和上料量,也只是减少了物料的撒落堆积,并未减少气体的扩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却降低了生产效率,使装置的输送量降低至15吨/小时以下,增大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落料漏斗,解决两传输装置之间气体扩散、物料撒落堆积、传送负载增加、传送带损伤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的优点,其使用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本技术所设计的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落料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漏斗为上大下小的长筒状结构,横截面呈矩形,落料漏斗上端口的外侧板与集气罩下延的挡板连接,与外侧板相对一侧的后板固定在上一级传输装置末端下方的支架上,两侧板与集气罩下沿连接,使抛撒的物料能全部进入落料漏斗、散发的气体由集气罩排出;落料漏斗的下端口悬于下一级传送带的上方,距传送带的距离为15~25cm,下端口的宽度能使物料落在传送带的中部,而不撒出传送带;为降低物料下落的重力,落料漏斗的后板与地面垂直的夹角α为15°~30°,能使物料经后板缓冲后滑落于传送带上;优化后的夹角α为18°~28°。经实际安装运行后发现,落料漏斗的下端口距传送带的距离过小,物料容易在漏斗内堆积堵塞,影响生产运行,尤其是预处理系统的前端,传送带上的物料呈一堆一堆分布不均匀(上料引起),物件大小不一,更容易造成堆积堵塞;而如果将下端口提升增大距离则容易使物料撒出,并使气体扩散于空中。所以,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落料漏斗下端口沿下一级传送带前行方向的侧板开有缺口,缺口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或半圆形,可以根据物料的类型选择,缺口的高度小于防护罩的高度;优化后的高度为20~25cm,这样使得漏斗下端落料出口的高度增加了20~25cm,便于物料随传送带被带走,避免了物料的堆积堵塞。由上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设计的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落料漏斗,经过大量的试验改进,解决了传输装置之间气体的扩散、物料的撒落堆积、传送带的负载增加及损伤等问题,避免了堆积堵塞造成的生产停车,同时提高了运行速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经实际运行检测,本技术能使装置的输送量提高至25吨/小时,降低运行成本30%以上,实现了垃圾预处理全过程的清洁生产,达到了国家对垃圾处理的环保要求。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安全的优点,适用于垃圾预处理系统中传输装置的安装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设计的落料漏斗在预处理传输装置的位置示意图,附图2为图1中A-A向示意图。图中1为传输装置,2为传送带,3为防护罩,4为落料漏斗,5为漏斗的外侧板,6为漏斗的后板,7为漏斗下端的缺口(为梯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所设计的落料漏斗采用金属板材制作,可选择焊接和螺栓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所设计的落料漏斗为上大下小的长筒状结构,横截面呈矩形,可以是不同尺寸分段制作。其上端口的外侧板可以与集气罩或是挡板连接,其后板固定在上一级传输装置末端下方的支架上,两侧板与集气罩下沿连接;对下端的固定,可以采用固定套圈固定在上一级传输装置下方的支架上,或是采用专门的固定支架固定,这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确定;落料漏斗的下端口悬于下一级传送带的上方,距传送带表面(不平整)的间距范围15~25cm,下端口的宽小于传送带的宽度,能使物料落在传送带的中部,而不撒出传送带。由于在垃圾预处理的过程中,经过多级的分拣和漏液回收等,物料的输送体积和重量逐渐减少,且内容趋于简单,故在预处理系统后端的漏斗后板的夹角α可以大些,而靠系统前端的夹角α应小些,控制在15°~30°范围内,以保证物料经后板缓冲后滑落于传送带上,不在漏斗内堆积堵塞。如图2所示,在落料漏斗下端口沿下一级传送带前行方向的侧板所开的缺口,在系统的前端由于物料堆大且内容杂,缺口形状可选矩形和梯形(截面大),在系统的后端缺口形状可选半圆形(截面小);同理,缺口的高在20~25cm范围,最高不能超过防护罩的高度,保证缺口不外露,并使物料在落到传送带时有一个分散的功效,不至于集中在某一点上,便于物料随传送带被带走,避免物料的堆积堵塞。而之所以选择在漏斗下一级传送带前行方向的侧板开设缺口,是因为在垃圾的预处理系统中一般设有十多级的传输装置,为节省占地空间,各级传输装置的位置是根据现场实际设计,上下交叉重叠设置,这也使得每级的传输方向可以不同,故漏斗缺口的开口方向应与下一级传送带的前行方向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落料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漏斗为上大下小的长筒状结构,横截面呈矩形,落料漏斗上端口的外侧板与集气罩下延的挡板连接,与外侧板相对一侧的后板固定在上一级传输装置末端下方的支架上,两侧板与集气罩下沿连接;落料漏斗的下端口悬于下一级传送带的上方,距传送带的距离为15~25cm,下端口的宽能使物料落在传送带的中部;落料漏斗的后板与地面垂直的夹角α为15°~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预处理传输装置的落料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漏斗为上大下小的长筒状结构,横截面呈矩形,落料漏斗上端口的外侧板与集气罩下延的挡板连接,与外侧板相对一侧的后板固定在上一级传输装置末端下方的支架上,两侧板与集气罩下沿连接;落料漏斗的下端口悬于下一级传送带的上方,距传送带的距离为15~25cm,下端口的宽能使物料落在传送带的中部;落料漏斗的后板与地面垂直的夹角α为15°~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料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漏斗后板与地面垂直的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菊徐利员刘晓兰王侃杨庭朱兴文毛荷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首创厨余垃圾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