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39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包括釜体、隔板、电机、传动轴和从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隔板横向设置在釜体内,并在隔板上设置有轴承,所述的电机安装在釜体顶部,所述的传动轴设置在釜体内,将传动轴顶端与电机连接,底端穿过轴承后伸入隔筒内,并在隔板上方的传动轴上设置有齿轮一,所述的从动轴竖向穿过轴承,在从动轴顶端设置有齿轮二,并在隔板下方的从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釜体与隔筒之间设置有料口,隔筒外釜体内的润滑油经过料口流入到隔筒内,传动轴带动提料板旋转,将隔筒内底部的润滑油提升后从隔筒顶部边缘流出,使润滑油在釜体与隔筒之间循环流动,提高润滑油的调和效率及调和质量。

A lubricating oil blending ke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调和釜
本技术涉及润滑油生产
,具体是涉及一种润滑油调和釜。
技术介绍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调和是润滑油制备过程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然而,现在调和釜的搅拌桨叶一般为平板形,比较单一,对调和釜内的润滑油达不到很好的搅拌效果,降低了润滑油的调和效率及调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润滑油调和釜存在的润滑油调效率低、润滑油调和质量不佳、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润滑油调效率高、润滑油调和质量好、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的润滑油调和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包括釜体、隔板、电机、传动轴和从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设置在支架上,在釜体底部设置有介质管、排料管,在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并在釜体内底部垂直设置有隔筒,将釜体与支架、介质管、排料管、进料管、隔筒通过焊接连接,提高釜体与支架、介质管、排料管、进料管、隔筒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调和釜的结构强度,也能提高调和釜在润滑油调和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的隔板横向设置在釜体内,并在隔板上设置有轴承,将隔板与釜体内壁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能够将釜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便于对釜体下部分内的润滑液进行搅拌调和,减少润滑油的浪费,所述的电机安装在釜体顶部,将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釜体上,提高电机的安装效率及安装后的稳定性,也能提高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的传动轴设置在釜体内,将传动轴顶端与电机连接,底端穿过轴承后伸入隔筒内,并在隔板上方的传动轴上设置有齿轮一,所述的从动轴竖向穿过轴承,在从动轴顶端设置有齿轮二,并在隔板下方的从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带动齿轮一、提料板旋转,齿轮一带动齿轮二旋转,齿轮二带动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旋转,使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对隔筒外的润滑油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润滑油的搅拌效率及搅拌质量,隔筒内的传动轴带动提料板旋转,螺旋形结构的提料板将隔筒内底部的润滑油提升后从隔筒顶部边缘流,使润滑油在釜体与隔筒之间循环流动,增强润滑油的搅拌效果,进而提高润滑油的调和效率及调和质量。优选地,所述的釜体侧壁及釜体底部内均设置有夹层,将夹层与介质管连接,并在排料管、进料管上均设置有阀门,经过介质管向夹层内注入热介质,热介质携带的热量能够为润滑油的调和提供热量,便于润滑油的调和,提高润滑油的调和效率及调和质量,在排料管、进料管上设置有阀门,能够控制调和后润滑油的排出效率、热介质的流入或流出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走偶然与的劳动强度。优选地,所述的釜体与隔筒之间设置有料口,隔筒外釜体内的润滑油经过料口流入到隔筒内,传动轴带动提料板旋转,能够将隔筒内底部的润滑油提升后从隔筒顶部边缘流出,使润滑油在釜体与隔筒之间循环流动,提高润滑油的调和效率及调和质量。优选地,所述的釜体上的进料管底端穿过隔板,并在进料管顶端设置有进料筒,将润滑油的原料经过进料筒、进料管加入隔板下方的釜体内,便于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对隔板下方的润滑油进行搅拌处理,提高润滑油的搅拌效率及搅拌质量,进而提高润滑油的调和质量。优选地,所述的传动轴上的齿轮一与从动轴上的齿轮二连接,在隔筒内的从动轴上设置有提料板,并将提料板设置为螺旋形结构,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带动齿轮一、提料板旋转,齿轮一带动齿轮二旋转,齿轮二带动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旋转,使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对隔筒外的润滑油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润滑油的搅拌效率及搅拌质量,隔筒内的传动轴带动提料板旋转,螺旋形结构的提料板将隔筒内底部的润滑油提升后从隔筒顶部边缘流,使润滑油在釜体与隔筒之间循环流动,增强润滑油的搅拌效果,进而提高润滑油的调和效率及调和质量。有益效果:本技术将传动轴上的齿轮一与从动轴上的齿轮二连接,在隔筒内的从动轴上设置有提料板,并将提料板设置为螺旋形结构,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带动齿轮一、提料板旋转,齿轮一带动齿轮二旋转,齿轮二带动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旋转,使从动轴及从动轴上的搅拌杆对隔筒外的润滑油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润滑油的搅拌效率及搅拌质量,隔筒内的传动轴带动提料板旋转,螺旋形结构的提料板将隔筒内底部的润滑油提升后从隔筒顶部边缘流,使润滑油在釜体与隔筒之间循环流动,增强润滑油的搅拌效果,进而提高润滑油的调和效率及调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釜体与隔筒的连接结构。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齿轮一与齿轮二的连接结构。图4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从动轴与搅拌杆的连接结构。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中:1.釜体、2.隔板、3.电机、4.传动轴、5.从动轴、6.支架、7.介质管、8.排料管、9.进料管、10.隔筒、11.夹层、12.阀门、13.料口、14.进料筒、15.轴承、16.齿轮一、17.提料板、18.齿轮二、19.搅拌杆、20.导流板、21.刻度尺。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附图1-4所示: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包括釜体1、隔板2、电机3、传动轴4和从动轴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1设置在支架6上,在釜体1底部设置有介质管7、排料管8,在釜体1顶部设置有进料管9,并在釜体1内底部垂直设置有隔筒10,将釜体1与支架6、介质管7、排料管8、进料管9、隔筒10通过焊接连接,提高釜体1与支架6、介质管7、排料管8、进料管9、隔筒10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调和釜的结构强度,也能提高调和釜在润滑油调和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的隔板2横向设置在釜体1内,并在隔板2上设置有轴承15,将隔板2与釜体1内壁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能够将釜体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便于对釜体1下部分内的润滑液进行搅拌调和,减少润滑油的浪费,所述的电机3安装在釜体1顶部,将电机3通过螺栓安装在釜体1上,提高电机3的安装效率及安装后的稳定性,也能提高电机3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的传动轴4设置在釜体1内,将传动轴4顶端与电机3连接,底端穿过轴承15后伸入隔筒10内,并在隔板2上方的传动轴4上设置有齿轮一16,所述的从动轴5竖向穿过轴承15,在从动轴5顶端设置有齿轮二18,并在隔板2下方的从动轴5上设置有搅拌杆19,电机3带动传动轴4旋转,传动轴4带动齿轮一16、提料板17旋转,齿轮一16带动齿轮二18旋转,齿轮二18带动从动轴5及从动轴5上的搅拌杆19旋转,使从动轴5及从动轴5上的搅拌杆19对隔筒10外的润滑油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润滑油的搅拌效率及搅拌质量,隔筒10内的传动轴4带动提料板17旋转,螺旋形结构的提料板17将隔筒10内底部的润滑油提升后从隔筒10顶部边缘流,使润滑油在釜体1与隔筒10之间循环流动,增强润滑油的搅拌效果,进而提高润滑油的调和效率及调和质量。优选地,所述的釜体1侧壁及釜体1底部内均设置有夹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包括釜体、隔板、电机、传动轴和从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设置在支架上,在釜体底部设置有介质管、排料管,在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并在釜体内底部垂直设置有隔筒,所述的隔板横向设置在釜体内,并在隔板上设置有轴承,所述的电机安装在釜体顶部,所述的传动轴设置在釜体内,将传动轴顶端与电机连接,底端穿过轴承后伸入隔筒内,并在隔板上方的传动轴上设置有齿轮一,所述的从动轴竖向穿过轴承,在从动轴顶端设置有齿轮二,并在隔板下方的从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调和釜,包括釜体、隔板、电机、传动轴和从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设置在支架上,在釜体底部设置有介质管、排料管,在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管,并在釜体内底部垂直设置有隔筒,所述的隔板横向设置在釜体内,并在隔板上设置有轴承,所述的电机安装在釜体顶部,所述的传动轴设置在釜体内,将传动轴顶端与电机连接,底端穿过轴承后伸入隔筒内,并在隔板上方的传动轴上设置有齿轮一,所述的从动轴竖向穿过轴承,在从动轴顶端设置有齿轮二,并在隔板下方的从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调和釜,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锦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车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