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647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8: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包括:下波束馈电网络,用于为辐射单元阵列第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与辐射单元阵列最后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二极化馈电;水平方向波束馈电网络,用于为辐射单元阵列第二列至倒数第二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馈电;还用于为辐射单元阵列第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二极化及辐射单元阵列最后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馈电。本申请能够将用于下波束的极化间的抗干扰能力加强,避免在大下倾角度覆盖时,因天线阵列干扰引起水平面变形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不影响水平三波束的赋形馈电,保证水平瓣宽指标合格,降低对波束覆盖范围的影响。

Beam control system,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multibeam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中,因一些特殊场景的覆盖需要多阵列、多波束天线。多波束天线可以包括水平左、中、右三个波束和一个大下倾可调下波束(电下倾角在13~19度可调),共四个波束。传统的馈电方案参照图1所示,最左侧的一列辐射单元用于形成下波束,其余所有辐射单元用于形成水平左、中、右三个波束。处在多波束天线的边缘的两列辐射单元在十度电下倾时,水平方向图覆盖变化不大,当大下倾角度覆盖时(下倾角超过10度),按现有技术的方案对辐射单元各个极化进行赋形馈电,其中最左侧一列的辐射单元的一个极化会受到其右侧辐射单元的影响,参照图2所示,其水平面方向图存在严重变形的问题,且形变随下倾角的增大变形更加严重,导致水平瓣宽指标不合格,严重影响波束覆盖范围。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方法及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单元阵列,下波束馈电网络,水平方向波束馈电网络,其中:/n所述下波束馈电网络,用于为所述辐射单元阵列第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与所述辐射单元阵列最后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二极化馈电;/n所述水平方向波束馈电网络,用于为所述辐射单元阵列第二列至倒数第二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馈电;还用于为所述辐射单元阵列第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二极化及所述辐射单元阵列最后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馈电;/n其中,所述第一极化为正极化、所述第二极化为负极化,或所述第一极化为负极化、所述第二极化为正极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单元阵列,下波束馈电网络,水平方向波束馈电网络,其中:
所述下波束馈电网络,用于为所述辐射单元阵列第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与所述辐射单元阵列最后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二极化馈电;
所述水平方向波束馈电网络,用于为所述辐射单元阵列第二列至倒数第二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馈电;还用于为所述辐射单元阵列第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二极化及所述辐射单元阵列最后一列的所有辐射单元的第一极化馈电;
其中,所述第一极化为正极化、所述第二极化为负极化,或所述第一极化为负极化、所述第二极化为正极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波束控制系统还包括:
波束形成网络,用于控制所述辐射单元阵列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幅度和相位,以形成对应方向的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形成网络为基于巴特勒矩阵的波束形成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形成网络包括用于调整下波束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一军顾晓凤陈娟颜玉洁王学仁符小东揭水平袁宏伟杨霖丁建军徐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