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40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管和多根磁控管,所述加热盘管两端的原油进口和原油出口对应接入油管,以使所述加热盘管与所述油管相连通,各所述磁控管连续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盘管内,各所述磁控管的电源端分别通过磁控管连接线与控制器的供电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井口回油加热效果不佳、回油加热过程中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Hea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油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我国一些油田的原油物性为稠油、特稠油或超稠油,如:辽河油田的部分油井的原油粘度在1500mpa.s以上,最高(超稠油)可达到20万mpa.s,其主要成分为沥青。开采时,由于井口原油粘度过高,原油在管线内的流动阻力很大,如果不采用井口加热装置对回油进行加热,非常容易发生管线冻堵的现象。因此,目前油田现场多采用火管炉作为井口加热设备对管线内的原油进行加热降粘,火管炉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着火灾安全隐患,具体问题如下:第一、火管炉采用天然气加热,而稠油区气源井较少,现阶段采用井口自产气为主,因井口自产气的产量少,对井口回油加热效果不佳;第二、井口自产天然气成分不纯,大多数井口自产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等杂质,一旦发生燃烧不充分或者火管炉熄灭,极易造成火管炉漏气,不仅污染环境,甚至会造成人员中毒等严重后果;第三、火管炉不具控温功能,会因为井口套管内压力的升高或降低引起燃烧波动,很容易引起加热时温度过高,造成炉管结焦,影响火管炉的正常工作。针对相关技术中井口回油加热效果不佳、回油加热过程中安全性低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本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加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通过磁控管发出的微波对井口回油进行加热,避免火灾引起的安全隐患和未充分燃烧的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安全可靠,并且减少了过于繁重的人工操作流程,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管和多根磁控管,所述加热盘管两端的原油进口和原油出口对应接入油管,以使所述加热盘管与所述油管相连通,各所述磁控管连续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盘管内,各所述磁控管的电源端分别通过磁控管连接线与控制器的供电端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磁控管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所述磁控管的多个支撑定位件,所述支撑定位件固定在所述磁控管的外壁与所述防护套的内壁之间。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加热盘管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加热盘管的所述原油进口和所述原油出口伸出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材料为保温棉。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油出口的内部安装有温控传感器,所述温控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信号接收端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控箱,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电控箱内,所述电控箱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控制器接入电源的空气开关和控制接收所述温控传感器检测信号的启动按钮。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包括高压变压器,所述高压变压器的一次线圈通过第一供电线路接入三相电源,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上设置有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与所述空气开关连接,所述高压变压器的二次线圈通过多条输电线路对应与所述磁控管的所述磁控管连接线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上串联有高压熔断器和高压电容,所述输电线路上引出有接入零电势点的接地线,所述接地线上设置有高压二极管,所述高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零电势点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散热风扇和温控仪,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温控仪并联后通过第二供电线路接入三相电源,所述温控仪的检测信号接收端通过热电偶与所述温控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线路上设置有与所述启动按钮连接的线路开关。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输电线路上设置有与所述高压熔断器和所述高压电容串联的处于常闭状态的第一遥控开关,所述温控仪上设置有交流接触器,所述散热风扇与时间继电器并联再与处于常开状态的第二遥控开关串联后接入所述三相电源,所述第一遥控开关和所述第二遥控开关均与所述交流接触器配合联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油进口处安装有进口阀门和进口压力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油出口处安装有出口阀门和出口压力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原油进口与所述原油出口之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连通阀门。由上所述,本技术的加热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在加热盘管内连续间隔设置有多个磁控管,加热盘管的两端对应与油管连接,通过加热盘管取代现有技术中井口的火管炉作为回油的加热装置,本技术的加热装置通过磁控管发出的微波对回油进行加热,安全可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通过控制器即可对各磁控管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操控方便,与火管炉的操控相比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加热装置中控制器的电路结构图。本技术中的附图标号:1、外壳;2、保温材料;3、加热盘管;301、原油进口;302、原油出口;4、磁控管;401、磁控管连接线;5、防护套;6、支撑定位件;7、温控传感器;8、电控箱;9、空气开关;10、启动按钮;11、进口阀门;12、进口压力表;13、出口阀门;14、出口压力表;15、连通管;16、连通阀门;17、支撑架;18、高压变压器;1801、一次线圈;1802、二次线圈;19、断路器;20、输电线路;2001、第一遥控开关;2002、高压熔断器;2003、高压电容;2004、高压二极管;21、温控仪;22、热电偶;23、散热风扇;24、交流接触器;25、第二遥控开关;26、时间继电器;27、线路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盘管3和多根磁控管4,加热盘管3的一端为原油进口301,加热盘管3的另一端为原油出口302,加热盘管3的原油进口301和原油出口302对应接入井口处的油管中,以使加热盘管3与油管相连通,各磁控管4连续间隔设置于加热盘管3的内部,各磁控管4的一侧固定在加热盘管3的管壁上,且各磁控管4的端部伸出至加热盘管3的外部,各磁控管4的电源端分别通过磁控管连接线401与控制器的供电端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对各磁控管4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本技术在加热盘管3内连续间隔设置有多个磁控管4,加热盘管3的两端对应与油管连接,通过磁控管4发出的微波对回油进行加热,安全可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通过控制器即可对各磁控管4的工作状态进行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盘管(3)和多根磁控管(4),所述加热盘管(3)两端的原油进口(301)和原油出口(302)对应接入油管,以使所述加热盘管(3)与所述油管相连通,各所述磁控管(4)连续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盘管(3)内,各所述磁控管(4)的电源端分别通过磁控管连接线(401)与控制器的供电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盘管(3)和多根磁控管(4),所述加热盘管(3)两端的原油进口(301)和原油出口(302)对应接入油管,以使所述加热盘管(3)与所述油管相连通,各所述磁控管(4)连续间隔设置于所述加热盘管(3)内,各所述磁控管(4)的电源端分别通过磁控管连接线(401)与控制器的供电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控管(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防护套(5),所述防护套(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所述磁控管(4)的多个支撑定位件(6),所述支撑定位件(6)固定在所述磁控管(4)的外壁与所述防护套(5)的内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外壳(1),所述加热盘管(3)位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所述加热盘管(3)的所述原油进口(301)和所述原油出口(302)伸出至所述外壳(1)的外部,所述外壳(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2)为保温棉。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1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油出口(302)的内部安装有温控传感器(7),所述温控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信号接收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电控箱(8),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电控箱(8)内,所述电控箱(8)上设置有控制所述控制器接入电源的空气开关(9)和控制接收所述温控传感器(7)检测信号的启动按钮(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高压变压器(18),所述高压变压器(18)的一次线圈(1801)通过第一供电线路接入三相电源,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上设置有断路器(1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德林郭勇柳转阳宴岳石刚徐邈峰梁海龙韩兵许树琨林强姜宇鹏王军飞冯玉袁怡菲贾金红尹淋淋张泉尚路野欧毅宋鹏张孝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